赤豆(Vigna angularis (Willd.) Ohwi & H. Ohashi):一年生直立或缠绕
草本,高可达90厘米,羽状
复叶;托叶盾状着生,箭头形,小叶卵形至菱状卵形,全缘或浅三裂,两面均稍被疏长毛。花黄色,花梗极短;小苞片披针形,
花萼钟状,旗瓣扁圆形或近肾形,翼瓣比龙骨瓣宽,子房线形,花柱弯曲,
荚果圆柱状,种子通常暗红色或其他颜色,长圆形,种脐不凹陷。花期夏季,9-10月结果。
栽培历史
赤豆,原产亚洲,中国是其原产地之一,栽培历史在2400年以上。在中国古代,赤豆亦称为荅、小豆、红豆等,早在战国时期已有记载。自战国至三国期间,北方种植较多,南方较少。南北朝时南北方均有一定发展。晋代岭南已种小豆,岁可三熟。宋代江淮尤多种,关西、河北、京东西亦多食之。明代已遍布南北,种植相当普遍。赤豆常与其他作物轮作和间作,如与甜瓜、桑树等间作,既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又可促进作物生长。古代文献中还记载了赤豆与棉田不宜相邻种植的信息。此外,古代农民还观察和利用豆类的后熟作用,提倡适当早收以免爆裂减产。H.1. 瓦维洛夫经考察研究,1935年于《育种的理论基础》一书中提出小豆起源于中国中部。中国丁振麟教授1959年报道,在中国喜马拉雅山一带尚有小豆的野生种和半野生种存在,近年来在云南、西藏、山东等地的考察中也采集到野生种。日本学者户冢1957年考证认为,日本的小豆是公元3-8世纪间从中国经朝鲜传入的。和大豆一样,小豆是人类驯化栽培最早的作物之一。《神农书》中对小豆的种植要点已有记载。《黄帝内经·素问》已确定其药用价值。
形态特征
综述
株
叶
羽状
复叶具3小叶;托叶盾状着生,箭头形,长0.9-1.7厘米;小叶卵形至菱状卵形,长5-10厘米,宽5-8厘米,先端宽三角形或近圆形,侧生的偏斜,全缘或浅三裂,两面均稍被疏长毛。
花
花黄色,约5或6朵生于短的总花梗顶端;花梗极短;小苞片披针形,长6-8毫米;
花萼钟状,长3-4毫米;花冠长约9毫米,旗瓣扁圆形或近肾形,常稍歪斜,顶端凹,翼瓣比龙骨瓣宽,具短瓣柄及耳,龙骨瓣顶端弯曲近半圈,其中一片的中下部有一角状凸起,基部有瓣柄;子房线形,花柱弯曲,近先端有毛。
果实
赤豆属于果实成熟后两瓣裂的荚果。
荚果圆柱状,长5-8厘米,宽5-6毫米,平展或下弯,无毛。
种子
种子通常暗红色或其他颜色,长圆形,长5-6毫米,宽4-5毫米,两头截平或近浑圆,种脐不凹陷。花期夏季,果期9-10月。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中国喜马拉亚山及云南省有野生种和半野生种。中国种植最多,日本、朝鲜、印度、泰国次之,美洲及新西兰引种成功。中国东北、华北、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栽培较多。
生态习性
赤豆性喜温、喜光,抗涝。全生育期需要10℃以上,有效积温20-25℃,一般在8-12℃以上开始发芽出苗。赤豆对光照反应敏感,过早播种延长生长期,成熟期并不提早。所以由高纬度向低纬度引种时会提早成熟,而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引种时会延长成熟期。赤豆生育长短因品种而异。生长期短的可在60-90天;生长期长的在80-120天。赤豆在开花前后需水最多,开花结荚期遇高温、干旱,易造成落花、落荚;过于湿润,植株容易倒伏。在鼓粒成熟期,天气晴朗利于光合作用,有利提高粒重。赤豆在疏松的腐殖质多的土壤中生长最好。沙土地种植赤豆粒红有光泽。壤土地种植的赤豆发乌、暗红色。赤豆对土壤适应性较强,在微酸、微碱性土壤中均能生长。
繁殖方式
一般用种子繁殖。春播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上、中旬进行,夏播越早越好。
栽培技术
播种
赤豆的播种时间相当灵活,从清明到立秋期间播种都能结荚。赤豆一般分春季(立夏前后)和秋季(立秋前)两季进行播种。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整地、选种和下种。整地时,如果是单独种植赤豆,需要先松土;如果是套种,则可以不再耕地。选种时,需要仔细拣去虫蚀、皱缩和破损的豆粒,选用壮实的豆粒作为种子。下种时,赤豆适宜采用点播方式。
施肥
赤豆需氮肥较多,虽然有根瘤菌固定氮素,但增施农家肥有显著增产效果,尤其是适量增加磷、钾肥,增产更显著。如果没施底肥则在赤豆生育期间,于开花前5-6天追速效氮、磷肥,能促花荚增多,并防止落花、落荚。
田间管理
赤豆为一年生豆科作物,其前茬应选小麦、玉米、高粱等
禾本科作物为宜,避免与豆科作物重迎茬,以免感染病虫害而减产。其轮作方式和大豆一样应宜采用三区轮作或四区轮作:麦、玉、豆(赤豆);麦、麦、豆(赤豆);麦、杂、豆(赤豆);麦、麦、玉、豆(赤豆)。应选较瘠薄茬口而不宜选肥茬。可以与玉米、高粱、向日葵等高秆作物间作,这样可充分利用土地和光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还可在田埂、地边、树空等地种植。赤豆单作或间作、套种。由于耐荫多以间、套种方式种植,单作很少。
赤豆苗期为促进根系发达,要多中耕松土,也有利根瘤生长。开花后生长旺盛时,可适当打顶尖,摘除无效花枝,使养分集中到荚,促子粒饱满。开花前后,是赤豆需水最多时期,此时缺水,会造成大量落花、落荚。因此遇旱要及时浇水。
病虫防治
赤豆生长前期防治蚜虫和红蜘蛛,中后期防治钻心虫,防止蛀食豆荚。贮存期间防治绿豆象。入库前用50℃高温灭虫;药剂熏杀;缺氧保管等措施。
储存
将拣去杂物的赤豆摊开晒开,以3-5斤为单位装入塑料袋中,再放入一些剪碎的干辣椒,密封起来。将密封好的塑料袋放置在干燥、通风处。此方法可以起到防潮、防霉、防虫的作用,能使赤豆保持1年不坏。还可将赤豆放在开水中浸泡十几分钟,然后捞出晒干,放入缸里收藏起来,可保存很长时间,也不会生虫。将两三瓣大蒜放入装赤豆的容器或口袋中,可使其2-3年不被虫蛀。
主要变种
主要品种
赤豆的主要品种包括龙小豆1号、冀红小豆2号、冀红小豆4号、吉红1号等。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赤豆主要含蛋白质、糖类等营养成分。种子供食用,煮粥、制豆沙均可。
农用价值
茎、叶可作饲料或绿肥。
药用价值
赤豆味甘、酸,性平。归心、小肠经。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利湿退黄的功效,用于治疗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肿毒疮疡、黄疸等症状。
提醒
2025年3月,四川成都掀起了“捡红豆”的热潮。专家提醒,人们俗称的红豆一般有三种,包括红豆、海红豆和相思子,它们的种子因外观鲜艳红色而得名。这些红豆都含有一定的毒素,其中相思子毒性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