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溪镇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辖镇
赤溪镇,隶属于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地处蕉城区北部,东南与八都镇接壤,南与九都镇为邻,西南与霍童镇相接,西北与周宁县相邻,东北与福安市毗邻,镇人民政府距城区56千米, 区域总面积123.6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赤溪镇户籍人口为25290人。
历史沿革
五代唐长兴四年(933年),宁德改场建县设三乡十里,赤溪为安乐里(或雁乐里)。
宋代,下设都,赤溪为十、十一都。
明、清两代,沿用宋朝体制。
清末民初,各村又以姓氏或村落为单位自立境名,以区别于行政建制。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赤溪奉命设立联保制,下辖保与甲,即保甲制度之开端;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改联保为乡;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成立临时乡人民政府。
1950年,实行民主建政,废除旧保甲制度,原赤溪乡下辖的9个保均改为乡建制,隶属第三区管辖(霍童)。
1958年8月,全县实现公社化,原赤溪境内的9个乡合并为赤溪公社。
1961年8月,撤销赤溪公社,设赤溪区。
1966年7月,全县撤区并社。赤溪区复称赤溪公社。
1984年10月,全县体制改革,撤销赤溪公社,改称赤溪乡,大队改称行政村。
1992年1月,宁德县改市后,赤溪撤乡设镇。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66年7月,赤溪公社管辖30个大队。
2011年末,赤溪镇辖江滨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赤溪、桃源、溪园、夏村、黄田、东边、大兰、芹格、炉田、禅地、宣洋、班竹、洋林、院前、留洋、小塘、阳谷、油知、官岭、墩头、东牛、西坑、牛洞、柴岭、社洋、岩坪26个村民委员会。有153个自然村。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30日,赤溪镇辖1个社区、26个行政村:江滨社区、班竹村、赤溪村、大坛村、东边村、东牛村、墩头村、官岭村、黄田村、留洋村、炉田村、牛洞村、芹格村、社洋村、松柴岭村、桃源村、西坑村、溪园村、夏村村、小坛村、宣洋村、岩坪村、洋林村、阳谷村、由知村、院前村、禅地村,镇人民政府驻赤溪村镇前路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赤溪镇地处蕉城区北部,东南与八都镇接壤,南与九都镇为邻,西南与霍童镇相接,西北与周宁县相邻,东北与福安市毗邻,镇人民政府距城区56千米, 区域总面积123.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赤溪镇地处蕉城区北部边陲,地形由山地、河谷组成,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境内西北部与东北部有龟山山脉、班宣山脉、五龙相会山脉、西坑山脉、芹峰山脉环抱四周;南屏峰与尖峰顶两高峰南北相对,中间为河流峡谷自东北向西南贯通,形成赤溪、桃源等宽谷盆地。境内最高峰南屏峰,海拔1209米。最低处位于黄田村的溪边。
气候
赤溪镇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在1600~1700小时,低温月份平均辐射量为5.5~5.7千卡/平方厘米,高温月份平均12.8~13.8卡/平方厘米。多年平均气温18.2℃,1~2月平均7~9℃,7~8月平均27~28℃。年平均雨量1767.9毫米。春雨(3~4月)352.7毫米,梅雨(5~6月)472.3毫米,台风雷陈雨(7~9月)598.5毫米,干季(10~12月)34.4毫米。
水文
赤溪镇境内有龙涧溪、东坑溪、三宫溪、横溪、三坑溪、炉头坑溪、长岗坑溪七条溪流,这些溪流由东北向西南流人雁乐溪,至溪虎岔出口汇人霍童溪,全长10千米,流域面积68平方千米。
自然灾害
赤溪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台风等。
自然资源
赤溪镇境内矿产资源有铜矿,在禅地村,矿脉呈豆荚状产出,铜平均品位为2.32%;叶蜡石在龟山一带,初步探明储量9.15万吨;高岭土,在龟山一带,面积1.2平方千米,估算地质储量258万吨;石英、花岗岩等30多种,水力资源2770千瓦,淡水资源4300万立方米。
2011年,赤溪镇有耕地面积为2.66万亩,其中水田1.72万亩,旱地0.94万亩,人均耕地1.05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赤溪镇辖区户籍人口2.53万人。户籍人口中,男性1.44万人,占57%;女性1.09万人,占43%。户籍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48万人,占98.1%;另有少数民族481人,占总人口1.9%。
截至2019年末,赤溪镇户籍人口为25290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赤溪镇财政拨款(含本级安排和上级专项)收入687.47万元,比上年增长23%。
截至2019年末,赤溪镇有工业企业30个,其中规模以上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9个。
农业
2011年,赤溪镇农业总产值1.16亿元。粮食作物以水稻、甘薯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蘑菇、甘蔗、花生、茉莉花、反季节蔬菜,其中茶叶7.333平方千米,蘑菇33万平方米,居全区之首;2011年末,高新优品种茶园达3平方千米,无公害茶园2平方千米,绿色食品茶园0.4平方千米。山区以院前村和洋林村为中心初步形成无公害蔬菜、茶叶、食用菌基地。平原以雁乐溪沿岸为走廊,果蔗、草莓、马铃薯、西瓜等经济作物形成一定规模。截至2011年末,赤溪镇累计造林0.0091万平方千米,其中防护林13.733平方千米,特用林3.933平方千米,用材林35.933平方千米,薪炭林10.80平方千米,经济林10.2平方千米,竹林4.867平方千米,林木覆盖率91.0%。水果主要品种有西瓜、桃、芙蓉李、柚、枇杷、柑橘。2011年,赤溪镇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2.333平方千米,粮食产量0.67万吨。
工业
2011年,赤溪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58万元。日常农业是以茶加工为主的重要工业生产基地,并初步形成了以农户+农业合作社+公司模式,并涵盖采集、加工、深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规模工业产业,工业总产值达2000万元。
商贸
截至2011年末,赤溪镇有城乡集贸市场1个。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赤溪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295人,专任教师20人。小学3所,在校生670人,专任教师9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中学1所,在校生319人,专任教师53人。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赤溪镇有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26个。
截至2011年末,赤溪镇有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1个。青少年活动体育场所1个。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赤溪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所(站)即卫生院1家,卫生站25所,从医人员54名。
社会保障
2011年,赤溪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4户,人数115人,支出178260元,月人均129.2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93户,人数472人,支出345732元,月人均61.04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340人,支出456480元,月人均112元;农村医疗救助46人次,共支出10.85万元。自然灾害受灾人口1500人,紧急转移安置60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00亩,倒塌房屋31间,直接经济损失511.4万元,救灾支出2.4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共35万元。
基础设施
截至2011年末,赤溪镇有邮政网点1个,邮路2条,投递线路单程总长度34.5千米,乡村通邮率达到100%。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个。
截至2011年末,赤溪镇有镇区自来水厂1座,日供水量3000吨,自来水普及率100%。有26个行政村通自来水。
截至2011年末,赤溪镇有镇区建成供电所1座。
交通运输
2011年末,赤溪镇境内有镇区道路总长度11000米;道路铺装面积132000平方米。有镇区客运中心站1座。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赤溪镇因传说过去村落分散,有“七溪一境”之说,引称为七溪,后方言演变为赤溪;又有一说,境内溪流多属季节性,“三雨成涝,三晴成涸”,故名赤溪。
民间艺术
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四平戏、讲书桌枰、地坪戏、铁机故事、纸扎、龙狮会舞等。
文物古迹
赤溪镇有文物古迹有九斗洋百贰间厝、吴氏木枋、龟山寺遗址、广教寺、宝峰庵、文昌阁、傅氏宗祠、杨氏宗祠。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
九斗洋百贰间厝坐落于赤溪村九斗洋小弄内,兴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大厝为土木结构,坐南朝北,三层楼房,单檐歇山顶。宅院由96根大圆柱支撑着,占地面积1632平米,大小房间共计120间。大厝呈典型中轴对称,前后有廊庑,左右是偏房。全院六扇构架,厅中楼板夹层,其房身全部用木料作立柱和横梁,每户厨房都是内墙相隔,起着防火的作用。梁架之上“斗拱”,用来减轻立柱和横梁的承重。中庭两边悬挂一幅对联,写着“岩筑家声光凌北斗,乔迁甲族炉结南阳”,大意是说傅岩公的大厝,气势可通达九霄云外,在乔迁南阳地址后,列宗族之首。左正房间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红军会师时粟裕与叶飞议事点。
吴氏木枋位于桃源村。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坐西北向东南,面阔三间,进深二间,重檐歇山顶,高约9米。该坊布局别致,由4条大柱支撑着,“斗拱”直到坊顶覆盖瓦片。整座全是木料的有扇形、六角、八角“斗拱”构成,斗拱上的工艺,精细独特。大门上悬挂“授匾”,据说是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授予吴昆山五代同堂而钦立,“授匾”的木刻黑底凸字镏金子。1985年5月,吴氏木枋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龟山寺遗址坐落于赤溪镇西北部,距镇所在地18千米,寺院始建于唐开成二年(837年),为当时闽东最大寺院之一。唐开成元年(836年),京师来的蔡、柳二师在龟山修持。致仕在家的福州法曹参军杨郁与好友霍童处士黄瑜皆为虔诚的佛教信徒,入龟山拜谒。经过交流,二人被蔡、柳二师的精湛学识所折服。次年,倾家资修建一座寺院,作为二师的弘法之所,并依照所在地取名“龟山寺”。
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宣宗李忱赐给龟山寺“翠岩禅寺”的匾额。天佑二年(905年),哀帝李柷改名“大慈”。五代十国,闽王王审知为了巩固政权,大力弘扬佛教。蔡、柳二师相继圆寂后不久,王审知贲资在龟山寺建偏殿五间,供奉二师法像。又在二师还真之所建塔二座(俗称“内塔”、“外塔”),敕赐柳师谥曰圆寂,蔡师谥曰空寂,以尽哀荣。北宋雍熙二年(985年),太宗赵光义下诏,敕赐霍童华藏寺及龟山寺“雍熙禅寺”的称号。明成化十年(1474年),龟山寺重建。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重修。
经过历朝历代的重视与修缮,龟山寺在面积上虽有缩小,但仍然拥有殿阁楼堂十余座,保持着“宁川诸禅林之首”。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一代高僧妙莲辞去福州鼓山涌泉寺住持的位置,前来龟山寺主持法席。已被摧毁。
广教寺位于镇西北,始建唐大中元年(834年),康熙间修,1992年重修。坐南向西,依次为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久废)。旧传邑人陈勖诗:“佛教凭推广,禅关此地开。透迤山径入,阒寂法堂回。云树吟风味,霜枫掷露台。相过应一笑,顿觉俗尘灰。”据说墙壁有朱熹笔迹:“寒竹风松”四大字,现字迹模糊不清。地表散布零星遗物有南宋政和五年石槽大小两口,木鱼一只,铜钟250千克一个,均保存完好。
宝峰庵始建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所处三峰山下似为“一盘莲花,石牛望月”,世出状元之地。明朝李进士昆仲(指李廷美与李廷仪兄弟)读书之所。该庵位于东边村后,坐南朝北,为土木结构,悬山顶。清康熙四年(1665年)、六十一年(1772年)重修。民国三十年(1941年),兴建华岩寺(上院)。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重建大雄宝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重建天王殿。
文昌阁原位于在“关帝庙”隔壁,始建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咸丰二年(1852年)重修,立碑刻曰:“文运重新”。解放后,因年久失修而毁,仅存基地及碑刻。已重建。
傅氏宗祠位于赤溪村南阳路。始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一说建于清道光十一年即1831年),坐南朝北,占地面积600平米,五进殿落,祠内陈列历代祖宗神主牌位,现为赤溪镇名祠之一。
杨氏宗祠位于赤溪村南阳路。始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坐落在傅氏宗祠右旁。祠内供祀历代宗亲神主与“杨公八使”神像。为赤溪名祠之一。
风景名胜
赤溪自古有“壁立千寻”“石牛望月”“带水潮淙”“南屏晚钟”等十景。
南屏峰位于赤溪镇与九都镇交界处,院前村附近,海拔1079米。龟山禅寺遗址在山下。其山为龟山山区的主峰。
赤溪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区赤溪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区位于赤溪镇雁乐溪沿岸地块,作为蕉城区唯一的市级示范园区,建设面积1150亩,整个园区建设分为三大功能区,包括现代高标准设施生产示范园、观光农业休闲园、现代加工与物流园,将农业园区建设成为展示蕉城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典范和标志。
荣誉记录
2019年12月24日,赤溪镇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名单。
2020年7月29日,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赤溪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
2021年3月,赤溪镇入选“2020年度福建省乡村振兴重点特色乡(镇)”名单。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5 13:0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