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松山志》一卷,宋·倪守约撰。守约,未详何许人,书前有自序,称舍家辞父母,来投师资。又自署松山羽士,知为道流。书中称真庙、神庙、孝庙、宁庙,知为宋人。人物之末称咸淳年号,知作于
度宗时矣。其书首叙皇初起、皇初平兄弟仙迹,以着是山之灵异,为全书纲领。次,丹类。次,洞穴类。次,山类。次,水类。次,宫宇类。次,人物类。次,制诰类。次,碑籍类。书末又有正统四年、明英宗御制、数行非诗非文、似乎联额,与此书篇页不相属,盖后人所附入。明代刻本喜于窜乱古书,往往如是,今删汰不录,以存守约之旧焉。
序言
余自
髫龄慕希夷氏之风,觊为葛天氏之民,家寓松山之左,耳所闻,目所见,凡赤松子、
二皇君得道之由来,虽未能详知而历贯,亦已默契乎胸中矣。遂舍家辞父母,来投师资,粤自承恩备,冠裳末数,积今四十余年。晨香夕灯,未尝敢懈,每静坐
丹晨,靖中无他念想,惟恐灵踪仙迹无以启迪后人耳。家山旧有刋本,事实岁久而磨灭不存。余曰,既为
二皇君之子孙,忝冲和先生之余裔,其后使祖师之道不显乎?乃采摭源流,举其
宏纲,撮其机要,定为一编,号曰《赤松山志》,俾来者有可考焉。若夫
神仙传记之所录,经典碑铭之所载,父老之所传,风月之所咏,观乎此,则不待旁搜而后知之也。偈曰:
挂一漏万,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则负罪其奚以文。
松山羽士竹泉倪守约序
按传记云,郡人徐氏遇而得仙。徐氏,今日壶天真人奕碁之所,今曰
碁盘其所由来者。渐矣,真人既遇赤松子,乃隐匿名字,寄籍于上霄优洞天之左而修炼灵元,卒能乘云御气,宾于帝庭,真人既不昡世故,时代亦不可考。然流福一方民,到于今,受其赐修炼之所,今曰壶屏俱有祠焉。凡遇祈祷守宰,必迎奉香火,求请圣水,每岁一郡士民祭祀,日以为常。
内容摘要
二皇君
丹溪皇氏,婺之隐姓也。皇氏显于东晋。上祖皆隐德,不仕。明帝太宁三年四月八日,皇氏生长子,讳初起,是为太皇君。成帝咸和三年八月十三日生次子,讳初平,是为小皇君。二君生而颖悟,俊拔秀耸,有异相。
小君,年十五,家使牧羊,遇一道士,爱其
良谨,引入于
金华山之石室。盖赤松子幻相而引之,
小君大君问曰:羊何在?
便俱往山东。
小君言叱吒,于是白石皆起,成羊数万头。今卧羊山即是其所。
大君曰:我弟得神通如此,吾可学否?
大君便弃妻子,留就
小君,共服松脂茯苓。至五千日,能坐在立亡日中无影,有童子之色。修道既成,还乡省亲,则故老皆无者。
今石室之下有洞焉,盖二君深隐之秘宫也。二君以服脂苓方教授弟子,南伯逢等其后传授又数十人得仙。《神仙传》曰:二君得道之后,大君号
鲁班,
小君亦号赤松子。此盖二君不眩名惊世故。诡姓遁身以求不显,此乃祖述赤松子称黄石公之遗意也。二君道备于松山绝顶,为炼丹计。丹成,大君则鹿骑,
小君则鹤驾乘云上升,今大蒉山即是也。二君既仙,同邦之人相与谋而置栖神之所,遂建赤松宫,偕其师赤松子而奉事焉。召学其道者而主之,自晋而我朝,香火绵滋,道士常盈百,敬奉之心未有涯也。
按《山录》,南岳衡山太虚真人得道处,玉帝命小皇君主之,赐神姓崇,名■〈山屾昌,上中下〉,号司天,主世界分野。孝庙淳熙十六年,封大君为冲应真人;
小君为养素真人,理庙景定三年,加封大君冲应净感真人,封小君养素净正真人,猗欤休哉,大道流行,正教恢阐,福庇于婺,垂千万年。
丹类
遗丹
按《遗丹记》云,
二皇君炼丹成道而上升,丹灶故基与井俱存。遗丹在山,变现不常,或大或小,或近或远,人多目击,不可数举。丹山遇夜及昏、或阴晦或烟雨,必霏霏如日出光,岂非遗丹之洞焕欤?今略摭一二言之。
守山道士吴奉师,常蓄白鸡伺晓。一日闻鸡惊鸣,举首视之,乃啄一物,微似弹丸,有五彩光,即以合格之亟,招同袍作礼及偕来启合,丹已去矣。又,守山道士沈应符,至更初,见窗外光彩闪烁,遂开户视之,有物大如鸡子,其光渐远。又,即前其光愈远复归户,其光照窗如初,殊不知、山神诃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丹灶
灶如三级坛,上有丹鼎。
在丹山太清殿之左。以
真阳所聚,遇雪不积,草木不萎。
洞穴类
洞元洞天
优游洞
在上霄,去宫十里,去壶屏一望之隔。洞门高五尺许,入门则广高二三丈,自左升梯而上。又于上扶梯,而入其中。举而视之,则虚旷如
大厦数十间之广。又出于三十六洞天之外,烟霞
交锁,石髓流英,父老所传则曰壶天真人所治之区,
二皇君校籍之所,潜斋王公野亦留题曰:
徐真人有祠其侧。
石室洞
在螺蛳岩之侧,即赤松子引小皇君入山修道之所。上则石室,高深丈余,方广相等,洞在其左。自二皇君得道之后,洞门深锁人不可到。
山类
金华山
周回数十里,即赤松山是也。《抱朴子》云,此地可以居神,免罹洪水之患。汉三十代天师虚静先生张君好善,尝一日游历,慨慕赤松子之风、
二皇之迹,乃留咏曰:
家在白云中,约住赤松子。
炼丹山
高数千寻,去宫五里,自宫左循坦途而去,至山下度小桥,由峻岭而上。其上平旷,景物不凡,一望数百里,近在目睫。盖
二皇君炼丹之所,其上有庵,岁差道士主之。
丹光洞,焕辉润草木,山中凡可以为药者三百余种,梁·沈约为本郡太守,有诗纪之:
朋来握石髓,宾至驾轻鸿。
都令人径绝,惟使云路通。
绍兴间,降香祈福于此。其下有仙田,凡一二里,细碎不成片段。远望高下若阶级,相传以为
二皇君植灵苗胡麻之地,自五代以来尝以种香黍,每岁必以进贡。
唐本观道士
舒道纪丹井卧羊山
周回数十里,其高数十寻,正与赤松宫相对,即小皇君
叱石成羊之地。其上石羊,现没无常,山神诃护,不容凡人有所希觊,林木茂盛,深不可入。东坡先生尝有诗赞之曰:
先生养生如牧羊,放之无何有之乡。
止者曰止行者行,先生超然坐其旁。
挟册读书羊不亡,化而为石起复僵。
流涎磨牙笑虎狼,先生指呼羊服箱。
又太学博士三山郑士懿来此,曾有诗曰:
见石翻疑未叱羊,
非石非羊何所见,
这些意思难商量。
大蒉山
宫之东一里而近。乃
二皇君飞举之地,俗呼为堕坠山。以
山势自壶屏奔龙而下,蟠结于此,岌岌其势故也。
圣石山
在卧羊山左宫之南,其山相对,隔溪皆田也。向有十数巨石在田中,其广数围,妨碍耕作,乃祷于
二皇君。次晓则石巳飞过山旁,众叹神异,指为圣石。
二皇差仙官主之。
螺蛳岩
在石室之左。其岩内窍通于石洞外,有峉岝之形,有空洞之象,岩势盘折,若螺蛳,就以为名。
刘道岩
在螺蛳岩之左。昔有学道者刘道岩于此得道而去。
壶屏
在优游洞之左。壶天真人修炼之所,此处实地,履之空空,有声虚处,随足陷没不可举。
水类
在宫之侧。宫内自左庑,可问桃源之津,溯流而前,泉石相搏,无风而涛。
行且石弘。又溯而上,潺湲不竭,度杰石,而后可据
槁梧而坐,丹山可由兹而上,此乃
二皇君三元八节,邀集群仙校籍之所。山中人
早行,尝有闻如官府考掠声。
迟明寻觅,则又杳无所见。昔有栖碧、
御风、
泠然等处,今不复存。东莱吕先生有记,以纪其胜。
丹井
在
丹山左隅。
二皇君得道,将欲飞举,乃为。石屏上有石荷,盖与龛相类,奉所事石老君于内,而埋井中,不使后人知神仙踪迹及井所在,却以他井代之。其中泉,冬夏不涸,可以治病,神济无方。后有慢道者厌触之,其泉不通,此井自塞。守山道士方以井闭为惧,
二皇君乃亲降指示,
故井因忽不见,亟鸠工掘土,则见所藏老君在龛中颜色严古,冠裳坐扆皆肃整,殆若天降、众共惊愕,乃奉祠于
太清殿。今之丹井实
故井也。梁国葛惟肖乃稚川耳孙,有诗纪之曰:
铅男沈玉洞,汞女隐金城。
盖为是也。
圣石湾
在宫前送客亭下。圣石山之左,中有圣石屹立,不动。壶天真人曾豢龙于此。
清水潭
在宫之右,过清亭之前。昔有一大石羊在此,神仙恐为凡人所得,其羊竟滚入潭中而不可见。皇佑间,洪水冲倒钟楼,钟亦滚入其中,竟失其所。至今,凡遇有风清月白之夜,遂闻其下铿坚琳琅之韵,以合步虚之节。
宫宇类
寳积观
即赤松宫。按观碑,自
二皇君因赤松子传授以道而得仙,同邦之人议曰:崆峒访道,帝王有顺风之请;濑乡立祠,
桑梓置栖神之所,兹为胜地,可得忽乎!遂建赤松宫真庙。大中祥符元年,始改今额宫,与卧羊山相对,宫前有二派水合为一流,其一自上霄而下,其一自
碁盘穿小桃源而下。宫内由左庑而上,可问桃源之津,由右庑而入,可寻濯缨枕流之胜。又数步,可坐过清亭而观
漱玉,徘徊官厅,可览骚人胜士之风月、朝廷所降御书及石刻并诰敕等,见奉安于
宸翰堂宫中。自从冲真董先生立名于东京中
太乙,而显道振宗,代不乏人,自紫虚黄先生重兴观业而规矩一新。
云巢庵
在丹山上。有屋数十楹,宫中岁差道士往主之,非惟巡掌形胜。士大夫扪松萝而访仙者,则傧相游览焉。
太清殿
在丹山上,云巢之侧。今奉事石老君香火。
二皇君祠
灵祠千古余真迹,祠下老松高百尺。
仙子骑鲸去不归,几回借问山中石。
壶天真人祠
在优游洞前。一在壶屏,一在
碁盘,一在宫内,祷祈不绝。
圣石仙官祠
在圣石湾。左首掌圣石,按《谶记》云,此石乃金寳所化,能现光彩,故二皇君令仙官主之。
丹山仙官祠
在丹山上,云巢庵之侧。每遇
丹光吐纳,必由于兹。民有祷祈,动无不应。凡有登丹山而不加敬者,必有彰报之验而俾隆信道之心。
在城西十里外,名曰鲍垕。元是罗仙姑兄弟二人修道之庵,曾遇
白衣仙人而不火食。继有何仙姑兄弟二人复绍此庵。请牒为
女冠,亦八十余而后化。赤松主首移,请兰溪废额以隶属赤松下观云。
凝神庵
在城西十里外,去溪陂塘一里,乃朱宗师退修之地。宗师勇退观事,结庵于此,以奉父母香火,誓绝人事而户外之履满。乡宦多访焉。潜斋王公野有诗咏之:
抛却林泉趣,草庵临近村。
两窗吞日月,一室养乾坤。
菊露秋篱重,松风午枕暄。
蒲团数胎息,不肯学旁门。
人物类
舒先生
先生名道纪,唐代人也。生长于婺,为赤松黄冠师。存心养性之外,惟以文墨自娱。名公递相
推敬,游历江湖,在处寄其风月之章,时有荐之于朝而录用之则又拂袖而去。若将浼焉,埋光铲彩,不求名声,自号华阴子。常与禅月大师贯休为莫逆交,日夕瞻仰
二皇君之祠,若意交神会,人莫测其遇与不遇也。曾有诗曰:
松老赤松源,松间庙宛然,
人皆有兄弟,谁共得神仙。
双鹤冲天去,群羊化石眠。
至今丹井水,香满此山田。
其后修炼亦却食,不疾而化。又数年,有于
赤城见之者。
冲真董先生
先生名惟兹,好学笃文,不事生业。隐寄赤松,解悟经品。思通神会,时贵以先生名,荐之于神庙,名试诸经,理义敷畅,上悦,赐度牒,为赤松黄冠师。继赐冲真
师号,及紫衣。未几掌东京中
太乙,事及哲庙。元佑间乃丐归家山。上嘉之,复敕领寳积观事。
紫虚洞灵黄先生
先生名彦达,字行可,本郡人。其家去观二十里,紫虚洞灵其师号也。博学群书,精于唐宋之诗,后遇至人授之以秘术,于是诸大法无不参行,救人疾苦,祷祈响应,四方归向,皆目之曰黄真人。至绍兴间,主观事凡三十余载。一新观增置田亩道行,赖其休庇,至今无乏。尝置灵机堂,为修存导养计,得暇则以琴棋自娱。
先生名旷,字元放,武林人也。其母梦吞五色光而有妊。自十岁学道于金华三洞,及十五六,迁寓赤松,呵呬外,喜吟咏。凡寓于物、入于题者,必发而言之。有《华松篇》一帙。盖取金华赤松居处之意也。默朝内炼,靡所不解。绍兴间,因内嫔传其斩赤龙之道,高庙闻其名,诏写其容而召之,乃野入觐上,赐坐谈玄,馆于玉津园。寻降,赐御书扇。又命其勘校道书,继而奏请如蜀之青城等处。蒙恩允,又赐
空名度牒数道,以资
糇粮谢恩还山,遂于宫中卓一小庵曰:迎晹。先生尤精于易,时与鹤山刘大辩讲析其中。又于所泊处,命曰:至乐窝。愈默修炼。尝独吟曰:
年七十余,趺坐而化。
冲和先生周君
先生名大川,字巨济,号澄斋,本郡人也。自幼入道,潜心宗风。承恩后,有术者相之曰,此人必可一言悟主。及年德俱备,宁庙闻其名,乃诏入觐馆于高士堂,寻奉万寿香火,上甚礼貌之。乃为家山申请免和买杂敷,仍立山门道正司。又数年,谢绝软红,归养故业。众又挽为家山主人,爱常住,毫发无欺,赡众无乏。庄田
负逋,则捐已资而代偿,讙声载道。若夫吟咏纾情,横琴乐道,人所不能易及也。与通妙先生易君如刚为
莫逆之交。嘉定间,上犹爱念二人,俱赐象简。又俱赐先生道号,其所得御书,见崇奉于冲和道院之御书阁。
道录吴先生
先生名养浩,平生读书不倦,
十行俱下。游历江湖则与云泉高士杨休文为文章友,玩弄笔砚。朝中公卿皆
屈礼招致之。绍定间,文声日振,理庙闻其名,召入觐,
令主太乙。自是圣眷
弥笃,
宣赐不一,积阶至左街道录。年七十余而化。
宗师朱先生
先生名知常,字乆道,号此山。本郡人也。先生通儒学、明释老,平生茹素,常曰:功名不足浼我慨从赤松子游,为黄冠师。未半世,两住家山,道尊人服。寳佑丙辰,裕斋制置马相公光祖,以檄召主茅山玉晨,未几,司徒高士师坦以先生闻于理庙,移镇崇禧。次年,蒙恩召主佑圣观,迁左街鉴义。凡遇雨阳,祈祷屡应,上悦,迁凝神斋高士。开庆间,北兵渡江,犯鄂渚,于是上命立坛借阴兵助战,有验,赐左街道录及象简香合杯盘钱币。至景定四年,适茅山上清经箓。嗣教宗师阙员,上特御笔,以先生名为四十一代宗师。先生少学易于乡先生
卢端叔,后得易说于池阳周元举,遂以见闻,集为一编,进之于上。先生得易之道,知进退之机。咸淳乙丑,浩然有归志,乃于房院之后,筑小庵以自娱。
制诰类
赤松凌虚真君制
敕。
赤松真君,纪于迁录,神农之师,雨阳并时,有求必应。
一方所仰,千载若存。
祗答灵休,用申茂典,可加号赤松凌虚真君。
元符二年制
二皇君诰
敕。
黄老之学,虽以虚无为主,澹泊为宗,而原其用心,实以善利爱人为本。
初起真君、初平真君,尔生晋代,隐于金华。
叱石起羊,以为得道之验;
汲井愈疾,益广救人之功。
岿然仙宫,赫尔庙貌,一方所恃,千载若存。
东阳之民,合辞以请:其按
仙品,崇以美名,
缅想灵斿,鉴吾褒典。
初起真君可特封冲应真人
初平真君可特封养素真人
淳熙十六年六月十七日加封
敕。
至真【阙】妙,昉于庄老之论;神山之事,盛于秦汉以来。
然超乎冥漠之无形,而邈若昭彰之有验。
第一位,冲应真人,第二位,养素真人,惟尔兄弟,流芳史书。
石叱而能起,成形丹存而尚留余焰。
驾雾腾云,则若恍若惚,祈晴祷雨,则随感随通,
至今,寳积之祠起,敬金华之地,宜加徽号,以称真风。
第一位,冲应真人,可特封冲应净感真人
第二位,养素真人,可特封养素净正真人
景定三年十二月十日
碑籍类
碑
老君圣像碑
真武戒世碑(在真武堂)
御书兰亭碑
御醮碑
寳积观碑(张虚静先生撰)
三清殿碑(路说撰)
遗丹记碑
遗丹赞碑(并厉野撰)
会仙阁记碑
赤松山碑(李阳冰书)
长生碑(唐开成四年立)
阴符经碑
小桃源碑
物外碑
太山感应篇碑
青云阁碑记(并在青云阁下)
名公
游山题咏碑(
不可计数,散在廊庑及官院,并诸房院等处)
檀信长生斋碑
檀信远日斋碑(并在西庑)
敕赐宗师碑(在此山道院)
霍如庵参同契(在曕翠阁)
经进易解(在此山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