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尾青竹丝是
台湾地区最常见,数量最多的毒蛇,又成为赤尾鲐。中小型蛇,属于蝮蛇科的毒蛇。又名福建竹叶青。
学名: Trimeresurus stejnegeri,
台湾六大蛇之一。
赤尾青竹丝是台湾地区最常见,数量最多的毒蛇,又成为赤尾鲐。中小型蛇,属于蝮蛇科的
毒蛇。头部为典型三角形,其上密布著细小之
圆鳞,在野外很容易认出。全身为
草绿色、翠绿色或深绿色,尾巴末端为砖红色或暗红色。雌蛇在腹侧有白色或黄白色的细纵线,雄蛇除了此一白色的细纵线外,在其下缘另有一条砖红色的细线相接邻著。在鼻孔与眼睛之间有一明显的头窝,可感觉热以确定攻击对象。尾部短小,可缠绕在其他物体上。
赤尾青竹丝喜欢栖息在中低海拔的小山区和平地之
树林、灌丛、
草丛、
竹林、溪流、水田、果园和农作地等环境,适应力强,能生活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有时在山区住家附近的瓜棚或柴堆也可发现。因其体色与环境相似,保护色极佳,很不容易被发现。在本省,此蛇的咬人率占第一位,幸好其毒性较弱,致死率只有1~2%。白天夜晚均会活动,但以夜间活动较为频繁。性情凶猛,攻击性强,在攻击或防卫时,尾巴会颤动。以两栖类、
蜥蜴、鸟类和
老鼠为食物。卵胎生,可产3~15只小蛇。
赤尾青竹丝的族群数量很多,且栖地型态极为广泛,由平地到两千多公尺山区的各类型环境多能发现到它的踪迹。常缠绕于
灌丛或矮树枝上休息或静待蛙、鼠、
鸟类等猎物经过捕食之。
多于夜间活,卵胎生。刚出生的幼蛇其平均吻肛长为20.8cm,尾长为4.8cm,重约4g,其后腹部3到6列尚未愈合的腹鳞,一年左右这些鳞片会完全愈合,也就看不到这个
肚脐的痕迹。
幼蛇诞生后即可四处游走,母蛇对他们并无特别反应。仔蛇会在产出后一星期内蜕第一次的皮。赤尾青竹丝幼蛇,若在成长初期给予等量的食物,两性个体的成长速率并无差异 ,在食物充足的生长条件下,雌雄两性个体均能分别于12个月和10个月左右达到性成熟体长,雄性的性成熟吻肛长约37cm,尾长约9cm,而雌性则分别为43cm和9.5cm。雄蛇的体侧有一白色和鲜红色的细纵带,而雌蛇的纵带则为白色,不过少数的雄蛇也只有白色的细纵带,而更少数的雌蛇是具有正常雄性的特徵。
成熟的雄性个体在
夏季进入产生精子的高峰,而在其他季节内,输精管内依然可储存少量精子,因此雄蛇可能全年均可交配 。然而交配高峰期则发生于秋冬两季,在这两个季节雌雄两只蛇身体紧密相依,有时雄蛇会以体侧或头部摩擦雌蛇的身体,这样的行为常可达数小时以上。其它时候他们几乎都是单独行动。 幼体-赤尾青竹丝的幼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