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摩崖石刻
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赤壁摩崖石刻,位于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西北约39千米处长江南岸的赤壁镇赤壁山矶头临江崖壁上,西北临近长江,与洪湖乌林隔江相望。
历史沿革
1号石刻“赤壁”为宋代留存。
6号石刻《过赤壁偶成绝句》为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刻留。
7号石刻为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刻留。
5号石刻“鸾”字为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仲夏日刻留。
2021年,赤壁摩崖石刻实施了危岩体整治项目。
遗址特点
赤壁摩崖石刻位于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西北39公里处长江南岸的赤壁镇赤壁山矶头临江崖壁上。西北临近长江,与洪湖乌林隔江相望,分布有字、符、诗词、画像等摩崖石刻共10处。
文物遗存
1号石刻“赤壁”
1号石刻为宋代留存的楷书阴刻“赤壁”二字,位于赤壁矶头西南中段石壁中段处,这二字各长150厘米、宽104厘米。该石刻分布面积为5.13平方米。
2号石刻“赤壁”
2号石刻位于1号石刻右上约3米处,为楷书阴刻“赤壁”二字石刻,与1号石刻点划笔法相同。时代不明,分布面积2.7平方米。
3号石刻“赤壁”
3号石刻位于2号石刻右上约5米处,为碑体阴刻“赤壁”二字石刻。时代不明,分布面积3.5平方米。
4号石刻“赤”
4号石刻位于3号石刻右约25米处,为隶书阴刻“赤”字石刻。时代不详,分布面积1.27平方米。“壁”字因早期岩崩,坠入江中。
5号石刻“鸾”
5号石刻位于1号石刻上正中15厘米处,为清同治壬申年(1872年)仲夏日刻留的草书阴刻“鸾”字,分布面积2.75平方米,为道教符号。“鸾”字石刻左方有“同治壬申年仲夏日”。
6号石刻《过赤壁偶成绝句》
6号石刻位于1号石刻左下角,为明代洪武乙丑年(1385年)楷书阴刻的王奉词《过赤壁偶成绝句》两首,诗文内容为:“赤壁横岩瞰大江,周瑜于此破曹郎,天公已定三分势,可叹奸雄不自量”、“孟德雄心实可疑,皇天未敢遂其图,水军八十万东下,赤壁山前一火无” “洪武乙丑年八月二十二日书”。该石刻分布面积1.65平方米,字迹清晰可连读。
7号石刻
7号石刻位于1号石刻正下方,为明代嘉靖戊申年(1549年)刻留的楷书阴刻诗词石刻,分布面积1.72平方米。诗文内容字迹浸漫,不能连读。可辨诗词记述为:“此乃周瑜破孟德之赤壁也子瞻与后人但知黄州赤壁此地□□没□闻。嘉靖戊申仲冬”“予与宪□曹君亨白舟山下徘徊瞻眺慨然太白□□□崖石□□眉山张……。
8号石刻
8号石刻位于1号石刻左70厘米处,为楷书阴刻诗词石刻,分布面积2.25平方米,时代不明,因岩体表面严重风化,字迹难辨。
9号和10号石刻人物画像
9号和10号石刻位于4号石刻的正下方,为阴刻人物画像石刻,线条清晰。9号石刻为诸葛亮相,分布面积2.25平方米。10号石刻为两个戴冠执矛士兵相,分布面积为0.72平方米。
篆刻印章
赤壁摩崖石刻上有一枚篆刻印章。印章款识为“同治壬申年仲冬月”,即清同治十年(1871年)农历十一月。印章内容为“星沙黄翼升印”,清晰可辨。
历史文化
历史传说
据说当时赤壁大战,孙刘联军火烧曹军战船,江面一片火海,把江边崖壁映得通红,周瑜率兵大败曹军后,把酒庆功,酒酣之余,提剑在崖壁上刻下“赤壁”二字。
相关诗文
唐代诗人李白在游览赤壁时写下了“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的诗句。晚唐诗人杜牧曾临三国古战场赤壁,写下了赤壁古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文物价值
赤壁摩崖石刻是留存数量最多,历史跨度最长的“三国题材”摩崖壁刻群,是研究晋以后摩崖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保护措施
保护范围
保护范围,赤壁摩崖石刻及周围一定范围。四至:以赤壁山山脚为界,四周向外延伸30米。东面至赤壁大战陈列馆东南角,西面至山脚“赤”字旁,南面至山脚“鱼王餐馆”西南角,北面至山脚东风机站旁。
建设控制地带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界四至为界,四周向外延伸50米。东面至子敬塘东北角,西面至江边水厂提水室,南面至子敬塘西南角,北面至旅游码头旁。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赤壁摩崖石刻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赤壁摩崖石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赤壁摩崖石刻位于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西北约39千米处长江南岸的赤壁镇赤壁山矶头临江崖壁上。
交通信息
自驾:自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赤壁摩崖石刻,路程约40.2千米,用时约50分钟。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3 13:3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遗址特点
文物遗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