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佛塔,位于江西省
赣州市、
大余县、
信丰县、
安远县、
石城县,包含慈云塔、嘉佑寺塔、宝福院塔、无为寺塔、大圣寺塔,均为宋代佛塔。
历史沿革
慈云塔
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慈云塔始建。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塔原有木结构外檐回廊遭雷击焚毁。
2004年,慈云塔进行了维修。
嘉祐寺塔
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年),嘉祐寺塔建造。
2012年,嘉祐寺塔地宫出土一批文物。
大圣寺塔
三国赤乌年(238年),大圣寺塔始建。
唐贞观年,大圣寺塔名延福寺塔。
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大圣寺塔重建。
明代,大圣寺塔更名为祝圣寺塔。
晚清,大圣寺塔改为现名称。
2014年,大圣寺塔进行了维修。
无为寺塔
宋绍圣四年(1097年),无为寺塔始建。
2014年、2017年,无为寺塔进行了维修。
宝福院塔
宋崇宁元年(1102年),宝福院塔始建;大观元年(1110年),落成。
1991年11月12日,宝福院塔维修工程正式动工,于翌年11月20日修成并通过验收。本次维修将塔身、楼槛修缮一新。
2015年3月,宝福院塔维修工程开始启动,至2016年底,整个维修工程基本完工。
建筑格局
赣州佛塔包含章贡区慈云塔、大余县南安镇嘉佑寺塔、石城县琴江东路153号宝福院塔、安远县城无为寺塔、信丰县嘉定镇大圣寺塔,均为宋代佛塔。五座佛塔风格、结构相似,建造年代相近,大多为楼阁式塔,平面六角形,砖木混合,一层副阶周匝,塔身各级以青砖叠涩出檐,檐上设平座,塔身辟有真假壶门,塔内为穿壁绕平座式(嘉祐寺塔为空筒式),设一明一暗双层塔室,室内有佛龛及彩绘藻井,铁铸相轮塔刹。
主要建筑
慈云塔
慈云塔,位于赣州市章贡区厚德路40号,六面九级楼阁式砖塔,通高49.9米。慈云塔是赣南现存五座宋塔中建设时间最早的塔。塔因慈云寺而得名。 慈云塔下设须弥座,塔身各级设平座,平座和塔檐皆以青砖叠涩和斗拱挑出。塔体辟有真假壶门、仿木结构柱枋等,塔内设一明一暗双层塔室。登塔方式为穿壁绕平座折上式,穿塔心沿阶梯可登至顶层。
嘉祐寺塔
嘉祐寺塔,位于大余县城南安镇东水口山下,六面五级楼阁式砖塔,高约19米,是具唐代风格的宋塔。塔身中空,无回廊和登顶楼梯。塔身各层各面均设有券门、立柱、枋、斗栱(一斗三升和转角斗栱)驼峰、叠檐等,塔刹为宝瓶状。塔内亦作六角形,该塔梁枋、斗栱与天籁阁所藏王勃“滕王阁对客挥毫图”中所绘相同。
大圣寺塔
大圣寺塔,位于信丰县嘉定镇圣塔路,六面九级楼阁式砖木结构,通高66.45米,为江西最高的一座宋塔。塔身各级以青砖叠涩出檐,檐上设平座,建回廊,并辟真假壶门,穿壁绕平座折上可登临各级。塔内每级设一明一暗双层塔室,室内有神龛及彩绘藻井。塔造型雄伟,结构严谨。
无为寺塔
无为寺塔,位于安远县欣山镇,六面九级,通高61.29米。因位于“无为寺”后,故名无为寺塔。塔为穿壁绕廊楼阁式砖塔,高61.3米,平面呈正六角形,塔体呈锥形,外观六面九层,每层设飞檐、平座和栏杆,有门、龛各三,相互间隔,翘角吊挂驱雀铜铃。塔内楼17层,九明八暗,暗层为通道,底层为大回廊。
宝福院塔
宝福院塔,位于石城县琴江镇琴江河畔,是一座江南楼阁式佛塔。六面七级砖木结构,呈竹节钢鞭形,通高约59米。塔内每层铺设楼板和楼梯,每级有六扇门,三开三闭。塔身微微倾斜,向北形成15度夹角,斜而不倒。原因是塔基为柔性基础,即一层黄泥石灰、一层鹅卵石,由人工反复夯实。塔中使用的卧木起固定和部分支撑作用,增强了外壁之间及外壁与塔心柱之间的连接,使塔身成为一个整体,起到了较好的加固防震作用。
文物遗存
慈云塔
慈云塔出土暗龛,包括60件经卷、书画、泥塑、铜像、木雕、瓷像等五代至北宋早期的文物。
嘉祐寺塔
嘉祐寺塔地宫出土文物,含佛像、铜熏炉、铜镜、瓷器等共51件,另有铜钱约10公斤。
文物价值
赣州佛塔造型雄伟,结构严谨,为当地标志性景观建筑,是研究北宋时期佛教、移民、建筑艺术及社会经济史的宝贵资料。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赣州佛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赣州佛塔分别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信丰县、安远县、石城县。
交通信息
自驾:自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慈云塔,路程约6.3千米,用时约19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