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是
赣南师范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被遴选为文化与旅游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参与院校。
历史沿革
1960年9月,赣南师范专科学校艺术科创办。
1985年,学校成立艺术系。
2000年3月,从艺术系分离出来,成立音乐系。
2004年,在音乐系的基础上成立音乐学院。
2017年,与俄罗斯奔萨国立大学合作举办的音乐学本科教育项目开始招生。
2019年,学院同时获批了“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赣南采茶戏)”和“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2个教育部项目(平台),被遴选为文化与旅游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参与院校。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0年4月,学院有7个教研室(中心),3个本科专业,与
俄罗斯奔萨国立大学合作举办的音乐学本科教育项目。
教研室(中心):理论与作曲教研室、舞蹈教研室、声乐教研室、钢琴教研室、管弦教研室、艺术实践中心、实验实训管理中心
本科专业:音乐学、舞蹈学、舞蹈表演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4月,学院有教职工76人,其中:专任教师6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33人(教授7人,副教授2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人,在读博士3人;有江西省文化艺术学科带头人1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江西省委宣传部“四个一批”人才1人,江西省“巾帼标兵”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8人。
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刘小兰
江西省文化艺术学科带头人:刘小兰
江西省高等院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刘斌
江西省“五一巾帼标兵”:詹燕君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4月,学院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4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1个。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区域音乐与舞蹈文化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艺术硕士(MFA)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音乐、舞蹈、戏曲、学科教学(音乐)
教学建设
截至2020年4月,学院教师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在各类艺术专业竞赛活动中,学院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在2019年全国首届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中,教师获得个人全能奖、单项奖、优秀组织奖等7个奖项,位列全国第七;学生参加国家级专业竞赛,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舞蹈一等奖、声乐一等奖,全国首届大学生舞蹈比赛表演一等奖,全国首届校园舞蹈比赛一等奖,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银奖,全国民乐邀请赛铜奖,全国大学生艺术歌曲演唱比赛三等奖,全国普通高等院校音乐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基本功展示全能三等奖,第三届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比赛三等奖等;此外,还获得江西省音乐、舞蹈类专业竞赛各种奖项约200余项。
截至2020年4月,学院现代化多功能音乐教学楼群建筑面积达19000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500多万元;有钢琴287架,琴房275间,专业图书10000余册及唱片、音(像)资料5000多张(盒);建有数码钢琴教室、双排键电子管风琴教室、电脑音乐制作实验室、数字录音棚、标准化舞蹈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实验剧场等。
艺术创作
创作平台
截至2020年4月,学院有省级科研平台“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赣南民间区域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以及校级科研平台——区域音乐与舞蹈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
研创成果
截至2020年4月,学院承担有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青年人才培养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以及省级科研项目等研究课题50余项;教师在《中国音乐学》《音乐艺术》《中国音乐》《北京舞蹈学院学报》《舞蹈》《光明日报》等期刊、报刊发表学术论文、作品百余篇(部)。
截至2020年4月,学院与赣州市文联、赣州市音乐家协会共建了“赣州交响乐团”,每年定期举办交响音乐会演出;成立了民族管弦乐团、室内乐团、合唱团、室内乐团和舞蹈团,经常受邀参加全国和江西省大型演出活动,如:第十九届世界客家恳亲大会演出、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赣演出、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演出、深圳客家原创实景音画“大万世居”演出、第三届全国农村小康电视节目工程奖颁奖晚会、中国文联“送欢乐下基层”文艺赴赣演出、全省大学生五四文艺晚会、大型民俗音画《客家儿郎》演出、兴国山歌剧《老镜子》演出等;2011年开始,学院连续9年应邀参加了中宣部、团中央、中央电视台“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16年开始,学院师生还受国家汉办委派先后赴非洲、南亚、欧洲和南美等国开展孔子学院文艺巡演;学院创编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于2019年11月7日首演,得到了上级领导、社会各界的评价。
文化传统
学院曾举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诵写讲”比赛、“汉服与美妆”女生节系列活动、防电信诈骗主题微班会比赛等学生活动。
现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