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赘(拼音:zhuì),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此字始见于小篆文字,会意字。此字本义是抵押,引申为聚会、增添、祸害;亦通“缀”,连缀,附着;还可作形容词,义为多余的,恶的等;又引申为名词,指旧时指男子就婚并定居在女方家,亦指颈椎骨、赘瘤、肉瘤。
字源演变
“赘”字上部为“敖”,下部为“贝”。“敖”,春秋金文作(字形A),从攴,左旁为上毛下大。秦文字作(字形1所从)。西汉文字或承袭秦文字作(字形2所从),或从“毛”不省,作(字形3所从)、(字形4所从)。(字形3)的写法,为后世楷书所本;(字形4)的写法,则演变为汉代小篆(《说文》分析为从出、从放)。
“赘”是会意字。从貝(贝),贝古时曾用作货币,表示以物抵押钱;从敖,敖有仓房义,表示赘是将家中贮藏的东西拿出去抵押。贅简化为赘。本义是抵押。引申指多余的、无用的。
“赘”的本义是以物质钱,也就是用物品去向别人抵押金钱。由此一意义引申,以身体作抵押也叫作“赘”,《汉书·严助传注》:“淮南俗,卖子与人作奴婵名曰赘子,三年不能赎,遂作奴婵。”“赘婿”指男子到女家去成婚,《史记·滑(gǔ)稽列传》:“淳于髡(kūn)者,齐之赘婿也。”就是说淳于髡是入赘到齐国去的;《汉书·贾谊传》也说“家贫子壮则出赘”,“出赘”就是出去作赞婿。
“赘”也是多余的或不必要的,如欧阳修《答仲仪》诗:“赘疣附肢体,幸或不为虐。”“赘疣”就是长在皮肤上的肉疙瘩,又称为“赘瘤”。赘瘤虽然不足为害,但也会给人带来不方便,所以一切不必要的事物,足以增加拖累或麻烦的就叫作“累赘”。多余而无用的言语或文辞也叫作“赘”,如曾巩《讲官仪文》:“问一告二谓之赘。”别人问你一件事,你却对人家讲了两件事,这就是“赘言”。元镇《乐府古题》诗:“于文或有短长,于义咸为赘剩。”“赘剩”就是“赘述”,是多说的话。
详细释义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以物质钱。从敖贝。敖者,犹放;贝,当复取之也。之芮切。
说文解字注
㠯物质钱。若今人之抵押也。《汉·严助传》:卖爵赘子,以接衣食。如淳曰:《淮南》俗卖子与人作奴婢名为赘子,三年不能赎遂为奴婢。按:《大雅》传曰:赘,属也。谓赘为缀之假借也。《孟子》:属其耆老。大传作赘其耆老。《公羊传》云:“君若赘旒。”《史》、《汉》云:赘婿。此为䏈属之偁。又《庄子》云:附赘县肬。《老子》云:“余食赘行。”此为余剩之偁。皆缀字之假借。从敖贝。会意。之芮切。【十五部】。敖者犹放。敖,出游也。放,逐也。敖与放义不同而可通,故曰犹。谓贝当复取之。“谓”字依《韵会》补。放者当复还,赘者当复赎。其义一也。此十字释敖贝之意。
康熙字典
《唐韵》之芮切。《集韵》《韵会》朱芮切。並音。《说文》:以物质钱。从敖贝。敖者,犹放贝当复取之也。
又《诗·大雅》:具赘卒荒。传:赘,属也。疏:赘,犹缀也。谓系缀而属之。
又《庄子·大宗师》:彼以生为附赘县疣。《释名》:赘,属也。横生一肉,属着体也。
又《史记·滑稽传》: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注:索隐曰:赘婿,女之夫比于子,如人疣赘,是余剩物也。《前汉·贾谊传》:家贫子壮则出赘。注:师古曰:赘,质也。家贫无有聘财,以身为质也。
又会也。《前汉·武帝纪》:毋赘聚。注:如淳曰:赘,会也。
又行不当也。老子《道德经》:其于道也,若余食赘行。注:行之无当曰赘。
又言烦也。曾巩《讲官议》:问一告二谓之赘。
又《博雅》:赘,定也。
又《玉篇》:最也,得也。
又《集韵》牛交切。音敖。《类篇》:頝赘,不媚。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中上古音
参考资料
.汉典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8 00:52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