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光勋(1914年11月—2003年1月25日),生于永定区仙师镇利芳村。1929年5月参加少先队。1930年5月参加红军,1932年4月加入共青团,翌年4月转为中共党员。
人物生平
赖光勋,1914年11月生于福建省永定县仙师乡利芳村。农民家庭出身,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受革命思想熏陶,1929年3月在家乡参加少年先锋队,5月担任队长。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第一O四团第三连战士。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4月任红军班长。7月任瑞金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学员,彭杨学校测绘队队长。10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步兵学校测绘队队长。1934 年8月起任红军总司令部第一局地图科科长兼测绘队队长。参加了长征。1935年9月起任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测绘教员。
全国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4月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六大队军事教员。12月随抗大第六大队奔赴太行山,深人敌后办学,参与抗大第一分校的筹备和组建工作,任抗大第一分校参谋长。1939年2月初任抗大第一分校第二团第三营军事主任教员,不久调任抗大第二支队军事主任教员。9月起任抗大第一分校留守大队大队长。1940年11月至1943年3月任抗大总校军事教育科科长。1942年12月任抗大第三大队政治委员。1943年3月至1945年9月任抗大第三大队、第五大队大队长。编写教材,为部队培养指挥人才和业务骨干。还担任太行军区军政大学副校长,晋冀鲁豫军政大学副校长。1945年4月至6月作为陕甘宁边区代表团成员参加中共七大。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7月至11月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七旅参谋长。1947年8月在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汝河战斗中,率第四十六团顽强阻击敌3个师的追兵,保护中原局安全渡河,冲破敌包围圈。1948年5月至1949年2月任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六旅副旅长兼参谋长、党委委员。1949年2月至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十二军第三十四师副师长。先后参加陇海、汤阴、兰封、定陶、南阳、襄樊、鲁西南和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解放军第十二军第三十四师副师长兼重庆警备司令部参谋长,第十二军第三十五师副师长兼川东军区壁山军分区副司令员,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师长。1953年6月率部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副军长。1957年8月至1958年5月任解放军军事学院军事科学研究部部长。1960年7月任军事学院基本系一部主任。同年8月至1962年7月任军事科学院战史部副部长,1962年5月至1964年3月任代理部长,1964年3月至1970年3月任部长。1963年5月至1966年10月任军事科学院战史研究部党委书记。1970年3月至1976年10月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新疆军区参谋长(至1975年9月)。1971年6月至1975年8月任新疆军区党委常务委员。1976年10月至1981年4月任新疆(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后任福州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3年1月25日因病在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