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藏书百部:资治通鉴精华(上中下)(全新校勘精注今译版)》是2010年6月
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的而图书。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是《资治通鉴》命名的由来,可以说,这是千古不泯的帝王之书。流传汉文化圈,影响的不仅仅是政治家,更是军事家,企业家和时代精英,汲取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和谋略。成败得失,不仅仅是朝代的更替,更是经验的总结。全彩四色精装版《资治通鉴精华》,精美的历史文物图片,通俗流畅的语言,让您在阅读中享受超然和快意。
令毛泽东一生爱不释手的《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和助手刘恕等人根据大量史料编纂而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以时间为序记录史事,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共1326年的历史。“网罗繁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他一生著书无数,希望通过编写史著,从历史的兴衰成败中获取治国的经验。治平三年(1066),司马光撰成一部战国至秦共八卷本的编年史,名为《通志》,进呈宋英宗,英宗命设局续修。元丰七年(1084),此书完成,至此共用了19年的时间。宋神宗在听司马光讲读了该书的部分内容之后,十分赞赏,认为此书比其他的史书更便于阅读,也易于借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下令将该书改名为《资治通鉴》,并亲自撰写了序文。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资治通鉴》媲美。清代学者王鸣盛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
《资治通鉴》以战国至五代期间的史事为发展脉络,生动详细地叙述了历代帝王将相们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舞台上所经历的生死悲欢。作为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自问世以来一直被为官为政者视为案头必备之书,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资治通鉴》也是一代伟人毛泽东最喜欢阅读的巨著之一,他读之入迷,共批阅了十七次之多,虽至书页残破,仍手不释卷。然而,对于这样一部用文言写成的大部头巨著,一般读者阅读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特地从原著所记三千多个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中,精心遴选近两百个最精彩、最经典的故事,采用白话文的形式,编写成了这本《资治通鉴》。全书以原书卷次为序,加以组织整理,既保留了原书的精髓,又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更适合当代人的阅读习惯。在古文今译的过程中,力求做到通俗易懂,同时在每个故事的标题下,都附有一段提示性的文字,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原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