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总危机
社会科学术语
“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理论是时代理论的具体化和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总危机”,是指资本主义危机不仅席卷资本主义的经济领域,而且席卷了“国家制度、社会结构、政治、意识形态等资本主义关系的各个方面”。苏共认为,世界力量对比发生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变化,这是资本主义总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资本主义总危机被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标志。第二阶段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欧洲、亚洲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为标志。20世纪50年代末,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瓦解,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尖锐化,这标志资本主义总危机进入了第三阶段。
时代背景
早在19世纪中叶,当共产主义在欧洲还是个“幽灵”的时候,就引起欧洲“各种反动势力”的“神圣围剿”。其原因一目了然,因为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和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正如《共产党宣言》所指出的,“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的苏维埃政权,并以专政的力量剥夺了剥削阶级的财产,消灭了资本家、地主和富农阶级。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第一次成功的实践。俄国共产党人在取得政权以后,还力图使俄国发生的革命烈火烧向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19年3月,共产国际成立,并通过《告国际无产阶级的宣言》,号召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为“在各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苏维埃在各国的胜利而坚决奋斗”。从此,苏维埃俄国成了世界革命的根据地,莫斯科成了世界革命的指挥部。十月革命的胜利引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恐慌和仇视。后者曾对苏维埃俄国进行长达3年的武装干涉,企图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
苏联的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下建成的。苏联同资本主义世界互为“天敌”,双方都把消灭和取代对方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这就是苏联同资本主义世界对抗的历史渊源。
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苏联主要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同资本主义世界进行抗争的话,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则是以其膨胀起来的政治和军事实力,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个领域,在地区和全球范围内,展开激烈的角逐,争夺优势和霸权。
苏联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相对抗,时间长达近半个世纪,最后以苏联的失败而告终。
理论基础
对于苏联这样意识形态色彩极重的国家,要理解它同资本主义世界对抗的内在动因,首先必须了解作为执政党的苏共相关的理论基础。苏共关于资本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关系的理论,包含的内容很多,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但是,这一理论体系的核心还是关于“时代”的理论和关于“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理论。长期以来,这两大理论对苏联的对外政策产生过决定性的影响。
关于“时代”的理论。“时代”这个概念在苏共的政治辞典里占有特殊地位。它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特点的阶段。苏共认为,弄清所处时代的特征,即弄清世界主要政治力量对比、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和趋势,这是执政党制定战略和重大政策的依据。
按照苏联传统的理论,十月革命标志世界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列宁对“时代”的内容曾作过这样的概括:“消灭资本主义和它的痕迹、实现共产主义的原则,构成现在已经开始的全世界历史新时代的内容”。列宁关于时代的观点是建立在他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和世界革命形势估计的基础上的。当时,他对世界革命的形势估计非常乐观。1918年,他曾断言,“西欧革命火焰的闪烁和爆发日益频繁,这就使我们相信国际工人革命的胜利为期不远了。”他还说,资本主义“现在不论它临死时挣扎怎么凶狠残暴,但是必然会很快地灭亡的。”1919年3月,他在共产国际成立的大会上进一步指出:“不仅在东欧各国,而且在西欧各国,不仅在战败国,而且在战胜国(例如在英国),拥护苏维埃的运动广泛展开,这个运动无非是以建立无产阶级民主为目的的运动,这个运动是走向无产阶级专政、走向共产主义的完全胜利的最大一步……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是有保证的。国际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已经为期不远了”。
后来,斯大林把十月革命开创的新“时代”概括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到了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关于时代内容的界定就更加具体了。“现今时代是以人类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为主要内容的时代,是两种对立的社会体系斗争、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革命、帝国主义崩溃、殖民制度废除、越来越多的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胜利的时代。站在现今时代中心的是国际工人阶级和它的主要成果——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可见,苏联历代领导人关于时代的理论,尽管提法有时有所不同,但实质内容始终没变。这就是:现在的时代是社会主义走向全世界胜利、资本主义走向全面崩溃的时代,是世界革命的时代。
“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理论是时代理论的具体化和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总危机”,是指资本主义危机不仅席卷资本主义的经济领域,而且席卷了“国家制度、社会结构、政治、意识形态等资本主义关系的各个方面”。苏共认为,世界力量对比发生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变化,这是资本主义总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资本主义总危机被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标志。第二阶段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欧洲、亚洲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为标志。20世纪50年代末,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瓦解,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尖锐化,这标志资本主义总危机进入了第三阶段。
“资本主义总危机”的概念最早是斯大林于1927年提出的。这一理论从一开始就同革命和战争联系在一起。斯大林对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危机进行分析后指出,“第一,这就是说,资产阶级在对内政策方面将从进一步法西斯化中寻找摆脱现状的出路……第二,这就是说,资产阶级在对外政策方面将从新的帝国主义战争中寻找出路。最后,这就是说,无产阶级在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制止战争危险时,将从革命中寻找出路”。20世纪50年代初,在斯大林指导下撰写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给“资本主义总危机”下了这样的定义:“资本主义总危机是整个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全面危机,其特征是战争和革命,是垂死的资本主义和成长的社会主义之间的斗争。资本主义总危机包括资本主义的一切方面,既包括经济,也包括政治。这种危机的基础,一方面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瓦解日益加剧,另一方面是已脱离资本主义的各国的经济实力日益增长”。
几十年来,苏共一直坚持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直到1986年,即戈尔巴乔夫开始改革后召开的苏共二十七次代表大会,苏共仍然没有放弃这个武器。上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弊端已经明显暴露,苏联在同资本主义的竞赛中已经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可是,苏共仍然坚持认为,资本主义总危机在不断加深,并且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相联系。“资本主义总危机是指用革命手段摧毁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从内部分崩离析,越来越多的环节纷纷脱离资本主义体系,以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展开斗争这样一个时期。”可见,苏共几代领导人,“在资本主义总危机”这一重大理论问题上,是前后一致,一脉相承的。
总体评价
从以上的介绍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苏共关于“时代”的理论、关于“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理论,几十年一贯制,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第二,苏共关于“时代”的理论、关于“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理论是推动世界革命的理论,是同资本主义世界对抗和最终“埋葬”资本主义的理论;第三,如果说,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上世纪50年代末,苏联关于“时代”和“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理论基本上符合世界现实,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苏共关于“时代”和“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理论则出现了教条主义倾向。
参考资料
试析苏联同资本主义世界的对抗.中国俄罗斯东欧中叶研究网.2010\u5e7411\u670829\u65e5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09 14:17
目录
概述
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