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理论
管理学领域术语
资产管理理论是指在一定的资产负债情况下,为满足客户提现和借款需求,银行只调整其资产项目,而对负债结构保持不变。即只有存款增加时才考虑增加贷款,根据资金来源情况安排资金运用,在资金来源不变的情况下,出现客户的提现或借款,只在资产项上作相应增减,改变资产组合。商业性贷款理论转移论预期收入理论都属于资产管理理论。银行长期以来盛行的是资产管理理论,直至20世纪60年代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论——负债管理理论,它的独占局面才告结束。
基本定义
而商业银行可以主动安排自己的资金运用,合理安排资产结构,通过资产业务获得尽量高的利润,并保证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银行管理关键在资产管理,在既定负债所决定的资产规模前提下,实现资产结构的最优化。
经历阶段
随着经济发展,经历了商业贷款理论可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超货币供给理论四个阶段。
商业贷款理论认为,银行的资金来源于客户的存款,而这些存款是要经常提取的。如果存款人在需要资金时无法从银行提出所需的自己的存款,那么就会造成挤兑,银行倒闭。因此,为了应付存款人难以预料的取款,银行只能将资金短期使用,而不能发放长期贷款或者进行长期投资。银行一般采用票据贴现的方式,或者票据抵押贷款,因为票据本身是购买商品和流通商品的证据,具有自偿性。
可转换理论于20世纪初提出,认为了应付提存所需保持的流动性,商业银行可以将其资金的一部分投资于具备转让条件的证券上。由于这些盈利资产能够随时出售,转换为现金,所以贷款不一定非要局限于短期和自偿性投放范围。显然,这种理论是以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为背景的。
可转换理论的产生,使商业银行资产的范围扩大,业务经营更加灵活多样。但在人们竞相抛售证券的时候,银行也很难不受损失地将所持证券顺利转让以达到保持流动性的预期目的。
预期收入理论指称现代银行承作多种放款,且借款人以分期付款方式偿还贷款也相当普遍,故银行以借款人未来收入为基础而估算其还债计划,并据以安排其放款的期限结构,便能维持银行的流动性
超货币供给理论认为银行信贷提供货币只是其经营目标手段之一,银行资产管理应提供更多的服务。但该理论容易诱使银行涉足于宽泛的业务范围,加大银行在未知领域遭受损失的风险。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22 20:37
目录
概述
基本定义
经历阶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