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桂林
一级演员
贾桂林(1916年5月23日-1992年6月4日),幼名拦弟,原籍大同口泉矿区刁窝嘴村。贾桂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路梆子最有代表性的演员。
人物生平
贾桂林,幼名拦弟,原籍大同口泉矿区刁窝嘴村,17岁时落户代县城内。因演戏善用眼神,得艺名“小电灯”。其妹“电灯泡子”贾桂仙亦为北路梆子旦行名角,徒弟甚多。贾桂林8岁拜“三庆老旦”杨三娃学青衣、花旦。9岁开始登台演出,随师在二州五县及内蒙古搭班演唱,先后与“金兰红”赵玉亭、“两股风”郭守清、“十六红”焦玉牛、“锁住黑”、“林林丑”、“筱月仙”、“腊玲子”高凤玲等同台演出,获益匪浅。17岁于代县自组福盛园班,挂青衣头牌,与“十六红”焦生玉、“小十六红”冯金泉、花脸“折半黑”王某、小生“福昌生”、小旦“筱电花”、老旦兼彩旦“草上飞”合作演出。抗日战争爆发后,息影舞台,隐居张家口,坚持民族气节,不为日寇唱戏。1954年复出,在山西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演出《哭殿》(饰银屏公主),评价甚高。又于1957年山西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中,演出《血手印》(饰王桂英),获演员奖。后赴京、沪、浙、闽与蒙等地演出,皆获盛誉。
贾桂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路梆子最有代表性的演员,其表演富有激情,细腻传神,演唱音色脆亮,音质纯正,音域宽广,吐字清晰,善于传情。其唱腔早期属于“大北路”派,旋律进行平缓;中期演变为“小北路”派,旋律跳动频繁,拖腔“嗨嗨”密集;后期(新中国成立后)有很明显的发展。其一,博采众长,在《劈殿》(饰武则天)的唱腔中,大量吸收焦生玉音区的唱腔,增加了女皇的阳刚之气,在《哭殿》中吸收了郭守清的抽泣等;其二,善于吸收融化兄弟剧种及民歌的音调来歌唱;其三,在拖腔中,以鲜明的“嗨嗨腔”代替了传统的“哪衣呀哈”虚字,突出了个人风格,成为北路梆子的典型唱法;其四,在演唱时将以情取胜与以艺取胜相结合来感染观众。
其代表剧目有《王宝钏》(饰王宝钏)、《金水桥》(饰银屏公主,已搬上荧幕)、《血手印》(饰王桂英)、《李三娘》(饰李三娘)、《探妻》(饰孟金榜)等。
1982年举行了贾桂林、董福、安秉琪舞台生活55、60、50周年纪念大会,文化部为他们颁发了荣誉证书,表彰他们对北路梆子艺术的突出贡献。
参考资料
贾桂林.《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1 15:47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