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鹤勇 ,男,1962年9月8日生,汉族,籍贯浙江镇海,研究生学历,博士,教授,1984年9月参加工作,无党派人士。
人物经历
1980.10-1984.6 复旦大学化学系本科,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4.6-1989.6 复旦大学化学系助教
1989.6-1990.6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化学系访问学者
1990.7-1993.9 英国剑桥大学化学系研究生,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3.10-1997.7 英国剑桥大学化学系固体核磁共振实验室Manager
1997.8-2000.3 英国利物浦大学化学系Leverhulme催化中心Principal Scientist
2000.4起 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
现任上海市“分子催化和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J.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 编委会委员,《催化学报》编委会委员,《波谱学报》编委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波谱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科研工作为多相催化、固体核磁共振和
多孔材料及
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已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所发表的论文已被 SCI文献引用900 多次。
研究方向
低碳烷烃的功能化(甲烷二氧化碳重整等)
酸催化
多相催化加氢和手性加氢
苯羟基化制苯酚催化剂研究
模型催化剂和催化反应机理研究
社会兼职
上海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编委
《催化学报》编委
《波谱学报》编委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化学组成员
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物理学会波谱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
在研项目
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中分子活化和反应机理的核磁共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473036)
纳米催化材料设计与表征新方法(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成果
学术贡献
从事多相催化、固体核磁共振研究三十余年,在固体核磁共振研究催化反应机理和固体材料结构表征、低碳烷烃活化和功能化、酸催化等方面发表论文310余篇,他引12000余次,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7项。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七届学科评议组化学组成员。
公益贡献
自2000年回国在复旦大学化学系任职以来,承担了复旦大学985一期物理化学学科的建设任务,主持成功申请获得上海市分子催化和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参加了复旦大学化学系985二期和三期、211等学科建设,主持了复旦大学化学系的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
长期关心和热心参加中国化学会的工作,积极参加由中国化学会主办的大量学术会议及其他活动,鼓励动员所在单位人员参加中国化学会及其工作。从2006年9月起还一直担任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间接参与了大量的与中国化学会相关的各类工作。
获奖情况
2000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代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