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步苗族自治县“贺郎歌”,是新娘嫁到新郎家结婚以后当晚,在新郎家进行闹洞房时,演唱的一种歌曲,主要流传于城步苗族自治县的
汀坪乡、
白毛坪乡一带。贺郎歌是一种集文学、歌唱、表演、宗教信仰及礼仪习俗于一体的综合型艺术贺郎歌是
城步苗族的
苗族婚嫁歌代表作。已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表演贺郎歌的过程中,通常包含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开堂之歌、敬请新贵人之歌、敬酒之歌、贺郎歌。表演的过程中要一定严格按照当地的婚礼习俗来进行,这五个部分要紧密衔接,而且整个表演的流程要保持一定的秩序,井井有条。这五个部分既是一个整体,同时每个部分又能独立表演,而且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就如同一套完整的
交响乐。
在贺郎歌的表演过程中,可以通过独唱和对唱的方式来进行,或者可以穿插一些轮唱和大合唱等音乐表演形式。此外,还要一边说一边唱、一边笑一边唱、一边跳舞一边唱歌等形式,而且表演者还可以根据现场的情形和当时的状态做一些灵活的变化和调整,演唱的时间也比较自由一些,少则可以演唱若干小时,如果现场参加婚礼仪式的人数很多的话,还可以通宵的演唱,而且参加演唱的人数也没有硬性要求,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参与到贺郎歌的演唱中
凡参加闹洞房的人,无论是男女老少均可唱,歌词除为首的“歌郎”有数首基本固定的以外,其余的均由演唱者即兴创作,但内容必须是贺新娘新郎的吉利话,闹洞盲者不受拘束,争相演唱,歌声,不断,有时可通宵达旦。
贺郎歌的歌词除了少数几首有固定的模式以外,多数都是即兴发挥,即兴创作的方式,演唱的题材宽泛,歌词的内容也多种多样,但是一定要表现出参加婚礼的人对新婚夫妇的一种祝福,以及祝福新娘新郎美满幸福的生活,歌词里也要加一些人生哲理、诙谐幽默等一些内容来使婚礼的现场变得更强有气氛。此外,唱词的韵律和押韵的方式也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贺郎歌是一种价值观念、感情气质、心理结构等的传递和民族精神,是人们对苗族音乐文化研究的重要载体,其本身具有重要的多元化的价值的集合。湖南城步苗族音乐文化贺郎歌之所以能保留下来,这是苗族人的智慧结晶,证明了历史悠久的音乐文化并没有失传。根据历史记载,苗族贺郎歌已经流传了上千年的历史,可以说苗族贺郎歌是活着的化石,这种文化音乐也是文化习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部记载苗族历史的宝贵遗产,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包括对
民族学、
历史学、
民俗学都有着研究价值。
通过贺郎歌这种音乐文化可以看出苗族的文化具有研究的社会价值。此外,贺郎歌又是集合了文学、歌舞和表演等多种艺术于一身的民族礼仪习俗,而且具有文学和音乐的双重的研究价值,在文学和艺术方面,贺郎歌也存在着研究价值。
由著名作曲家
白诚仁创作,著名男高音歌唱家
何继光演唱的《
挑担茶叶上北京》就是根据该地区的“贺郎歌”编创而成的。。1960年冬天,白诚仁来到城步县蓬洞,向当地艺人学会了贺郎歌。回到长沙后,词作家叶蔚林写出了《挑担茶叶上北京》的歌词,白诚仁立即以贺郎歌为基础,只用了一个小时就把曲谱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