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宋代辛弃疾词作
《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寄托了作者对国事的深切关怀和忧愤之情。上片形容杜叔高诗歌境界高远,声势浩荡,赞美其人品高洁,慨叹其落拓不遇。下片转而纵论时势。先以称扬杜家自古是“去天尺五”的名门相激励,谓其于风云变幻之际,定能纵览时局,忧心国事,并当奋发有为,狂歌而起,为国征战。全词通篇由人及己,由个人到全局,层次分明,步步深入,最后引出了爱国抗战的思想主题。
作品原文
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⑴
细把君诗说⑵:恍余音、钧天浩荡,洞庭胶葛⑶。千丈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⑷。乍一见、寒生毛发⑸。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⑹。金屋冷,夜调瑟⑺。
去天尺五君家别⑻。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⑼。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⑽。叹夷甫诸人清绝⑾!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⑿。南共北,正分裂⒀!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贺新郎:词牌名,原名“贺新凉”,又名“金缕曲”等,双调一百十六字,上下片各十句六仄韵。前韵:指辛弃疾前不久寄陈亮的同调词韵。杜叔高:即杜斿,字叔高,金华兰溪人。与兄伯高、仲高,弟季高、幼高五人俱博学工文,人称“金华五高”。端平初,以布衣与辛弃疾、范黄中及刘后村等八人同时受诏,补迪功郎。因主张抗金,遭到投降派的打击,一生不得志。
⑵“细把”句:仔细地谈一谈读了您的诗以后的感受体会。君,指杜叔高。
⑶“恍余”二句:赞美杜叔高的诗作,美如仙乐。恍(huǎng),仿佛。钧天,即《钧天广乐》,指天上的音乐。《史记·赵世家》记载,赵蕑子曾梦游天都,与百神共赏《钧天广乐》。洞庭胶葛,指美妙的《咸池》乐曲。《庄子·天运》篇:“黄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其声能长短,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唐人成玄英疏:“洞庭之野,天地之间,非太湖之庭也。”胶葛,空旷深远貌。语出司马相如上林赋》:“张乐乎胶葛之寓。”
⑷“千丈”二句:赞扬杜叔高诗的意境空灵脱俗,冰清玉洁。阴崖,北向的山崖。层冰积雪,语出《楚辞·九歌·湘君》:“桂櫂兮籣枻,斲冰兮积雪。”《楚辞·招魂》:“层冰峨峨,飞雪千里。”
⑸“乍一”句:描绘读杜叔高诗产生的感受,如寒生毛发,精神为之一振。
⑹“自昔”二句:杜叔高如自古多薄命的佳人一样,仕途坎坷,令人伤心。自昔佳人多薄命,化用苏轼《薄命佳人》诗:“自古佳人多薄命,闭门春尽杨花落。”佳人,此指杜叔高。
⑺“金屋”二句:杜叔高得不到朝廷重用,志不得伸,只能在冷寂的屋子里,调瑟遣怀。金屋,语出《汉武故事》:“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
⑻“去天”句:杜叔高家乃世族大户,但与北朝“去天尺五”的杜家有别,叔高家以文オ名世。北朝长安城南有杜、韦两大家族,权势熏天。汉辛氏《三秦记》民谣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离天只有尺五,言其高贵仅在皇帝之下。
⑼“看乘”二句:放眼长空,风云变幻不定,如同时局,由奸小翻云覆雨,动荡不定。乘空,飞上天空。
⑽“起望”二句:展望文明礼教之邦的神州中原,战争频仍,战土士白骨露野。衣冠,犹言文明礼教斯文。
⑾“叹夷”句:感叹朝廷当政者,像当年王夷甫一样,清谈误国。夷甫,即王衍,字夷甫,晋太尉,尚书令。尚清谈,不务时政,后被石勒所杀。《世说新语·轻诋》:“桓公入洛,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⑿“听铮”句:元陈芬《芸窗私志》:“元帝时临池观竹,竹既枯,后每思其响,夜不能寝,帝为作薄玉龙数十枚,以缕线悬于檐外,夜中因风相击,听之与竹无异。民间效之,不敢用龙,以什骏代,今之铁马,是其遗制。”铮铮,象声词,形容金属撞击所发出的响亮声音。檐间铁,俗称铁马,悬于屋檐间的铁片,风吹叮当作响。
⒀“南共”二句:南宋与北金对峙,国土分裂。
白话译文
待我仔细地品评你的诗作:它们像雄伟浩荡的《钧天广乐》的遗音,又像是复杂多变的洞庭《咸池》之乐的逸响。有如纤尘不染的千丈阴崖,但见满眼雪积冰封,使人乍见之下,不禁毛发森然。哎,从来才华出众的人,遭际往往坎坷不幸。因此对着天上那片亘古不变的明月,他们难免会感伤身世;或者躲进华丽冷清的屋子里,借弹奏锦瑟打发夜晚的无聊。
你祖籍该是在陕西咸宁,如今已回不去了。瞧瞧天空上风云变幻,仿佛连翱翔的鱼龙都因之惨然变色。再登高遥望当年北方家族避难南迁的道路,多少死难者的尸骨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无人掩葬,已经朽烂不存。可恨把持朝政的那些当代王衍们。他们一味清谈,确实“清”到了家!夜半失眠,我常常引吭高歌,但觉悲风四起,檐前的铁马铮铮作响,仿佛又回到杀敌的战场。请记住,我们的南方和北方,至今还是分裂的!
创作背景
此词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春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时。继陈亮之后,杜叔高也到上饶探访辛弃疾。杜叔高是辛弃疾和陈亮的友人,是一位很有才气的诗人,陈亮曾在《复杜仲高书》中称其诗“如干戈森立,有吞虎食牛之气,而左右发春妍以辉映于其间”,只因鼓吹抗金,故遭到主和派的猜忌,虽有报国之心,但亦无请缨之路。辛弃疾爱其才华,更爱其人品。其时杜叔高从浙江金华来访,离别时,辛弃疾用前不久送别陈亮的词韵作此词相送。《邓笺》:“淳熙十六年春。杜斿,字叔高,金华兰溪人。是时杜叔高或适来访晤,故又用同韵赋词送之。朱熹《朱文公大全集》卷六十《答杜仲高》:‘辛丈相会,想极款曲。今日如此人物,岂易可得,向使早向里来有用心处,则其事业俊伟光明,岂但如今所就而正耶。’”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此词上阕开头至“毛发”数句盛赞杜叔高诗作之奇美。首句“细把君诗说”,足见非常爱重。因为爱之深,所以说之细。“恍余音、钧天浩荡,洞庭胶葛”,言杜诗气势磅礴,读之恍如听到传说中天帝和黄帝的乐工们在广阔旷远的宇宙间演奏的乐章余韵,动人心魂。“千丈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乍一见、寒生毛发”乃熔裁唐人李咸用览友生古风》诗“一卷冰雪言,清泠泠心骨”语意,言杜诗风骨清峻,读之宛若望见尘土都不到的高崖之上的冰雪,不禁毛发生寒。如此说诗,不但说得很细,而且说得极美,比喻新颖,想象奇特,既富诗情,亦有画意。接下至“调瑟”数句哀叹杜叔高的萧索境况。“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以古来美妇多遭遗弃隐喻才士常有沉沦坎坷。“金屋冷,夜调瑟”则借汉武帝陈皇后失宠,进一步渲染了被弃的凄苦。这里纯用比兴,虽为造境,却甚真切,艺术效果远胜于直言。
下阕写杜叔高之怀才不遇而转及其家门昔盛今衰。“去天尺五君家别”乃隐括《三秦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一语,谓长安杜氏本强宗大族,门望极其尊崇,但杜叔高一家却有异于此,虽然其兄弟五人皆有才学,但只因不善钻营而都未有所成就。“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则化用《易·乾·九五》“云从龙,风从虎”之语,假托鱼龙纷扰、腾飞搏斗于风云开合之中的昏惨景象,暗喻朝中群小趋炎附势、为谋求权位而激烈斗争。“看”字有冷眼旁观、不胜鄙薄之意。群小疯狂奔竞,反映了朝政的黑暗腐败。叔高兄弟不得进用,原因即在于此;北方失地不得收复,原因亦在于此。故接下乃兴起神州陆沉的悲慨:“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消残战骨。叹夷甫诸人清绝!”昔日衣冠相望的中原路上,如今唯见一片荒凉,纵横满地的战骨正在白日寒光中逐渐消损。然而当国者却只顾偏安享乐,对中原遗民早已“一切不复关念”(陈亮《上孝宗皇帝书》),许多官僚也“微有西晋风,作王衍阿堵等语”而“讳言恢复”(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三此宋孝宗赵昚语),借以掩饰其内心的怯懦和卑劣。“叹夷甫诸人清绝”即对此辈愤怒斥责。朝政如此腐败,士大夫如此腐朽,词人的爱国之心却仍在激烈搏动:“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中原未复,愁思难眠,夜半狂歌,悲风惊起,听檐间铁片铮铮作响,宛如千万匹冲锋陷阵的战马疾驰而过。此时词人亦仿佛在挥戈跃马,率领骑兵奔赴疆场,他满怀异常畅快的心情。但这只是暂时的幻觉,这幻觉一消失,那虚生的畅快也就随之消失了,代之而来的必然是加倍的痛苦。歇拍“南共北,正分裂”便是在幻觉消失后发出的惨痛呼号。
此词乃于慰勉朋侣之中,融入忧伤时世之感,故虽为送别之作,但有悲壮之情。然而其运笔之妙,则在于“如春云浮空,卷舒起灭,随所变态,无非可观”(范开《稼轩词序》)。说诗思之深广,则钧天洞庭,凄凉幽怨;刺群小之奔竞,则风云鱼龙,纷纷扰扰;悲神州之陆沉,则寒日残骸,惨不忍睹;抒报国之激情,则神驰战阵,铁骑铮铮;痛山河之破碎,则声发穿云,肝胆欲裂。凡此皆“有性情,有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故独高格而不同凡响。
名家点评
辽宁省文联原副主席谢俊华《辛弃疾全词详注》:这首词善用比喻。如以“钓天浩荡,洞庭胶葛”的迷人乐章来比诗歌的韵味,以“千丈阴崖”“层冰积雪”来比喻诗作的风格既形象,又贴切。这些比喻,既是对杜叔高诗作的欣赏,也是对杜叔高人品的赞誉。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词存六百二十九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3 20:48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