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学院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境内公办高校
贺州学院(Hezhou University)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教育部与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首批合作院校,教育部“新工科”研究和实践项目承担高校,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广西2021-2025年硕士学位A类立项建设单位,广西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广西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广西清廉学校建设示范校。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平乐师范
1943年3月,广西省立平乐师范学校创建,选择已经停办的平乐专区干部培训学校为校址(即今东校区)。12月,平乐专署任教育界人士李拔亭为名誉校长,王国柄为首任校长,广西省立平乐师范学校正式成立。当时有教职工24人。
1944年3月,首届招收三年制中师生120人。
1949年11月21日,贺县解放。12月,平乐专署派文教接管员曾贵平代表人民政府接收广西省立平乐师范学校。
1953年,校务委员会决定把12月1日定为平师校庆日。
八步师范
1957年5月,广西省立平乐师范学校易名为贺县师范学校。
1958年,学校改由梧州专署领导。9月,在贺县师范学校基础上创办梧州师专,原中师改称师专附属师范,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建制。
1959年7月,梧州师专迁往梧州与梧州大学合并,师专附属师范改称梧州专区八步师范学校。
1966年,梧州专区八步师范学校改名为梧州专区红卫师范学校。受文革影响,招生一度中断。
1972年3月,取消“红卫师范”校名,恢复“八步师范”名称。
1974年9月,创办八步师范学校附属中学。1978年停办。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制度,学校开始设立大专班,正式招收师范专科生。
梧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83年7月,在梧州地区八步师范学校设立梧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建制,承担培养和培训初中师资的双重任务。
梧州地区教育学院
1988年3月,学校更名为梧州地区教育学院。
193年5月,国家教委专家组来校对申办师专情况进行检查评估。10月,国家教委在长沙召开审批高等学校论证和答辩会,申办师专获得顺利通过。
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94年3月,经国家教委批复、广西区人民政府下文,撤销梧州地区教育学院建立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址不变。
2001年11月,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召开第一届全体党员大会,提出申办本科院校的工作目标。同年,贺州市成立贺州学院申办工作领导小组。
2003年7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将贺州市师范学校并入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撤销原贺州市师范学校建制。
2005年12月,学校以全票通过国家教育部专家组评估,申本获得成功。
1972年4月,贺县中等专业学校创办,校址位于贺县八步镇三加村(原梧州市“五七”干校旧址)。招收二年制中师2个班,另招有水电、农机、农村经营管理等短训班,教职工10人。
1975年10月,“贺县中等专业学校”更名为“贺县师范学校”。
1982年7月,贺县师范学校被自治区教委确认为自治区定点的中等师范专业学校,正式定名“梧州地区贺县师范学校”。
1997年5月,贺县师范学校更名为贺州地区师范学校。
2002年12月,更名为贺州市师范学校。
2003年7月,撤销贺州市师范学校,并入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升格本科
2006年2月,教育部下文批准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改建为贺州学院;3月,自治区人民政府下文批准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改建为贺州学院。
2013年11月,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顺利获得通过。
2014年12月,正式成为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
2015年4月,成为首批ICT创新基地项目合作院校;12月,成为广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首批成员单位。
2017年5月,入选教育部“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项目”首批合作院校。
2019年9月,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同年,被确定为教育部建筑信息模型(BIM)首批1+X 证书制度试点院校。
2021年9月,正式获批广西新一轮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硕士A类);10月,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
2022年,被评为“自治区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
2023年1月,获认定为广西清廉学校建设示范校。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设有教学单位14个,开设本科专业54个、专科(高职)专业18个;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农学和历史学等学科。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教职工1570人,其中,专任教师1209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1029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380人,有硕士生导师66人、博士生导师6人。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广西特聘专家1人,第一批广西高层次人才3人,广西高等学校卓越学者1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2人,自治区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4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拥有2个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项目,1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立项建设项目,2个广西重点学科。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5个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拥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1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获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4项;获全国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国家级项目立项16项,4人获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学生获得包括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1金2银12铜、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创业综合模拟赛项一等奖、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创新创业竞赛一等奖、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一等奖、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一等奖、获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等在内的国家级奖项394项,其中《扶瑶织梦》项目获得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并获得此届大赛唯一一个“社区治理奖”,学校获得“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先进集体奖;舞蹈“我从瑶山来”获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青春誓言》《围屋里的女人》获第九届、第十届全区基层文艺会演舞蹈类优秀奖,《觉醒年代•暂别还是永别》获第十四届“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舞台艺术类优秀作品,“瑶蓝之旅”获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实践工作坊类一等奖,“红五月科技文化艺术节”获广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贺州学院—青年志愿行动,乡村振兴观察”实践团获评2022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优秀团队”。
学校荣誉
截至2024年5月,学校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先后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自治区级“绿色先进集体”“绿色学校”“文明校园”“文明卫生学校”“安全文明校园”“和谐学校”“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广西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学校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获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广西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清廉广西建设工作先进集体1个。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拥有17个自治区级科研平台,1个广西高水平创新团队;拥有国家备案众创空间。
国家备案众创空间:贺州学院众创空间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承担国家自科基金35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1项)、国家社科基金30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4项、部级科研项目49项、自治区级科研项目250项、横向科研项目900多项;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广西科学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广西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1项,获授权国家专利620多件。
学术资源
图书馆
截至2024年1月,学校图书馆由西校区主馆和东校区分馆组成,馆舍总面积15680平方米,纸质图书178.06万册,电子图书199.5万种(其中本地镜像59.4万种、网络包库140.1万种),多媒体资源1000余件,年订购中外文纸质报刊1275种,电子期刊79586种,交换学报400种;订购有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数字方志库、读秀中文学术搜索、超星电子图书、Incopat专利文献数据库、Springer、EBSCO等中外文数据库10多个,免费开放和试用数据库80多个。
博物馆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拥有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贺州语言文化博物馆等2个国有备案博物馆。其中,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是广西高校首家综合性国有博物馆,贺州语言文化博物馆是全国首家专业实体语言博物馆。
截至2021年12月,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馆藏面积约为15000平方米,共11个展厅,馆藏文化物品达6万多件,是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培训基地、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等。
截至2020年11月,贺州语言文化博物馆共设有序厅、语言地图厅、音像展示厅、研究成果厅、互动厅、语言非物质展示厅、虚拟展示厅、录音区等8个展厅,馆藏有贺州、梧州等桂东地区语言点及广西其他地区的音像资料约874件(套),包括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所采录的以县级濒危语言点为单位的音像材料,还有团队专家历年采集的语言音像资料,广西其他地区的语言音像资料,少数民族语言与方言纪录片资料等。实物馆藏资料包括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全国汉语方言普查广西各县调查报告油印本、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梧州地区梧州市零剧剧本油印本,贺县客家山歇剧剧本及总谱,各种语言方言口传文化手抄文献原件或复印件,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实物如族谱印版等。
贺州学院学报》是贺州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季刊;常设栏目主要有:南岭民族走廊研究、语言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文学与艺术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研究、转型发展研究等。
《贺州学院学报》入选《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万方数据网》《中国期刊网》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遴选)》收录期刊,入编超星“域出版”平台;获第二届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第五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广西高校学报优秀期刊、广西高校精品学报等荣誉称号,《语言学》栏目分别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南岭民族走廊研究》栏目被评为第六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与凤凰卫视集团·凤凰教育、中兴通讯、华为、华晟经世等企业共建教学实践平台56个,建成“中兴通讯信息学院”、全国首家“凤凰数字媒体学院”等行业学院7个;与贺州市委宣传部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新闻学院;与贺州市各县(区)合作共建村镇学院;与贺州市八步区、昭平县、钟山县分别共建乡村振兴学院;与贺州市委宣传部、广西日报社共建广西云·贺州融媒体学院。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与大连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江南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广西科学院广西农业科学院等研究机构建立科研合作关系;与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科技大学、乌克兰苏梅国立农业大学等中国国内外高校开展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教育。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与泰国、印度尼西亚、英国、韩国、越南、日本、美国、马来西亚、乌克兰、爱尔兰、捷克和波兰等国30多所大学建立校际联系或合作关系,已招收9届学历国际学生、27批国际语言生,选送42批在校生出国(境)学(实)习。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说明:
(一)设计理念
贺州学院校徽以“贺州学院”汉语拼音字母为设计素材,以贺州学院“山水校园”、“人文校园”、“和谐校园”的建设规划理念为指导思想,结合贺州地方特色,采用多元素变形组合的方法,以圆形校徽之样式进行创作。校徽体现了本校积极乐观、健康向上 、和谐团结、奋发有为的时代精神。
(二)主体图案释义
1.校徽主体图案由“贺州”两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H” 、“Z”及中文数字“三”变形组成。图案美观,构图和谐,体现了“人文校园”、“山水校园”和“和谐校园”理念。
2.校徽中艺术形“H”构图与本校校门图案一致,形象一目了然,具有唯一代表性。
3.校徽中字母“H”还代表灵峰山,下方是由“三”字变形而成的三根横线,既代表贺江水,也代表“三省通衢”,点明了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具体环境,体现“山水之间美校园”的“山水校园”理念。
4. 校徽中字母“H”还似一船帆,字母“Z”似一大鹏,寓意学校“一帆风顺”、“展翅高飞”,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5. 校徽中高耸的主图案还象征着经过全校教职员工的艰苦努力,在学校的发展史上树立的一座座丰碑,反映了学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爱岗敬业、求知进取的昂扬精神。
(三)外环中英文校名及年号
外环互为环抱的是“贺州学院”中英文校名,中文字体为毛体,英文字体为PmingLiU,正下方数字“1943”为学校历史沿革中最早的办学年份,彰显学校久远的办学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
校旗说明:
(一)旗形采用长方形红色通用形式,代表学院积极、规范的办学方向。
(二)校名“贺州学院”与校徽居于正中主体位置,代表旗帜的主体名称和学校的形象标识。
(三)校旗整体构图稳重大方、对称和谐,代表学校追求完美的办学精神。
精神文化
自强 自立 求知 求真
校训释义:
“自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召唤激励着一辈又一辈中华儿女奋发努力。“自强”就是充分认识自我、相信自我,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充满信心,勇于面对。“自强”就是敢于承担责任,把荣辱得失都归因于自己,不怨天,不尤人。“自强”是大有作为的人生哲学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是激情澎湃的人生状态和永不言败的人生豪情。“自强”是对美好明天的无限憧憬和对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
“自立”是人生的基石。“世界上最坚强的人就是独立的人。”只有“自立”的个人才会有所作为,才会有益于社会。只有“自立”的国家才会不受欺负,才能真正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受人养而不能自养者,犬豕之类也;养物而物为我用者,人之力也。”唯有“自立”才能赢得尊严。如果说“自强”是一种精神,“自立”就是一种作为;“自强”是一种仰望理想,志存高远,“自立”就是一种俯视大地,脚踏实地。
“求知”即求得知识、求得博学,它是每个人固有的内在潜力,是一个博采众长的过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只有经常自我反省,坦诚自己所不知,以真诚谦虚之态度求知,才能不断进步。“求知”还是一种生活方式。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新知,紧跟时代;才能增长才干,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才能开阔视野,充实精神生活,提高生活品位。
“求真”是大学的内在秉性。它要求拒绝假、丑、恶,与真理为友。“求真”就是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勇于探索,努力前行,不断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物质变化的规律性。“求真”要求我们在学院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务必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按照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办事,统筹兼顾,科学发展。“求真”要求我们真抓实干,不走形式,紧紧把握发展主线,立足本职,敬业奉献,教师追求真学问,学生学到真本领。
确立“自强、自立、求知、求真”作为贺州学院的院训,既全面总结了学校在70年办学历史中凝结成的精神实质,也清晰表达了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和独特精神追求,更饱含着对贺州学院广大教职员工和莘莘学子的殷切期望。校训要求贺州学院广大教职员工站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好学上进,追求真善美,不断把贺州学院各项事业推向新高度;校训要求贺州学院广大学子追求知识,博学多能,将来走向社会后奋发进取,不畏艰难,乐于奉献,勇于担当,用自己的双手编织出绚丽多彩的人生,用自己的臂膀支撑起更加壮美的中华。
校区情况
截止2023年,贺州学院分为东西两个校区。
东校区
截止2023年,贺州学院东校区位于八步区西约街169号,东校区更靠近市中心,东校区有一个食堂,是贺院的老校区。
西校区
截止2023年,贺州学院西校区位于八步区西环路18号。大部分学生生活在西校区,西校区有南苑、北苑两个食堂,学校的大部分大型活动也在西校区举行。
现任领导
校园环境
贺州学院西校园(贺州博学园)是国家级AAA景区。该景区主要由人文和自然景观组合而成,主要有翰林园、大学生艺术中心、图文信息中心、爱莲湖、未名湖、小西湖、博物馆、科研探究馆、美术馆、校史馆,简称“一园二心三湖四馆”,主要打造为休闲度假旅游景区。
一园
贺州博学园的一园指的是翰林园,主要由共青林、桃花林、松树林及贺州学院教学楼主体建筑构成。园中拥有玉兰等二十多种树种,含有樟树等珍稀特色物种,是三林绕一楼的景观。
二心
贺州博学园的二心指的是图文信息处理中心和大学生艺术中心。图文信息处理中心为贺州市第二图书馆,其建筑外观呈现阶梯状,中间为主楼,大门前摆放了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铜像。
三湖
贺州博学园的三湖指的是爱莲湖、未名湖、小西湖,其中以爱莲湖为中心,前搭未名湖和小西湖,爱莲湖周边有柳枝、花草树木、假山和石栏,未名湖中有莲花、藻类等水生植物及鱼类生活其中,周边环绕校史馆、美术馆、科学探究馆。
四馆
贺州博学园的四馆为博物馆、科研探究馆、美术馆、校史馆,其中博物馆的南岭族群文化博物馆存放上千件南岭民族走廊多族群文化实物,设有贺州瑶族织锦区、族群语言区等多样族群文化展区;贺州矿冶钱币博物馆收藏贺州宋代上寺钱监遗址出土的冶炼遗存物以及贺州历代使用的钱币;林汉涛艺术馆主要展出林汉涛先生捐赠给贺州学院的以贺州题材写生创作的艺术作品。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贺州学院校徽.贺州学院.
贺州学院校旗.贺州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9:2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