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家李
俄罗斯圣彼得堡工程院外籍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电气专家、教育家
贺家李,1925年6月出生于陕西西安,中共党员,电气专家,教育家,俄罗斯圣彼得堡工程院外籍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25年6月,贺家李出生于陕西西安。
1941年,入读于陕西省三原高中。
1946年—1948年,就读于天津北洋大学,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50年,公派至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研究生。
1953年,任教于天津大学。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赴莫斯科动力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副博士学位。
1977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1981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1999年,当选为俄罗斯圣彼得堡工程院外籍院士。
2000年,当选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贺家李在高压输电系统发展的每个时期,都对中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继电保护原理及技术发展做出了贡献,包括短距离输电线路的纵联差动保护新原理;用于中国330kV输电线路的新型相差高频保护;用于长距离220kV线路的新型相电压补偿式方向保护;第一个用于500kV线路的方向静态高频继电保护装置;以及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后备保护。
1956年,贺家李发明短线路方向纵差保护原理与装置,保证了狮子滩水电站按期供电;1965年,提出提高相差高频保护性能的技术,用于中国第一条330kV线路;1973年,发明相电压补偿式方向元件,用于西北的连—永线,保证了向有色金属冶炼基地可靠送电;1980年,研制成500kV线路保护,用于大同—房山输电线,保证了按期向首都送电,并用于葛洲坝—双河输电线,是中国第一套用于500kV线路的中国国产静态方向高频保护;1992年,提出保护、测量、控制、数据通讯一体化和分布式母线保护原理。发明了利用贝瑞隆模型的特高压输电线分相电流差动保护原理,与四方公司合作制成装置,用于中国第一条1000kV特高压输电线。
截至2020年7月,贺家李已出版专著3部,译著3部,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主要专著有《超高压输电线路故障分析与继电保护》等。
截至2020年7月,贺家李已完成“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和“八五”攀登计划项目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博士点基金项目4项等项目。
截至2020年7月,贺家李已获得水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专著《超高压输电线故障分析与继电保护》获得水电部电力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人才培养
贺家李在中国国内创立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自动化专业,开设了相关的专业课和专题课。
1954年,贺家李在天津大学设计和建立了计算工具“直流计算台”;另创建了中国国内高校中第一个短路电流和继电保护实验室。
贺家李编著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等教科书。
在贺家李的筹划下,于1997年在天津大学创办了“电力研究与培训中心”。贺家李亲自授课,给华北电网以及山西、山东、内蒙古等地电网的2000余继电保护运行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和专题培训。
截至2020年7月,贺家李已指导培养硕士生21名,博士生11名。
贺家李编著的教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获得国家优秀教材奖;并于2007年再次被列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贺家李出生于陕西西安一书香之家。他的贺绂之学识渊博,精通四书五经,研习西方文化。父亲常给贺家李讲解西方国家的优秀哲学思想和发达的科学技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精华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而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则是报效国家的本领。贺家李自小就在心中树立了学习科学、报效祖国的理想。
人物评价
“贺家李为中国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中国高校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与继电保护学科的开拓者、中国电机工程教育奠基人。他作为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和建设者,投身中国科技进步和教育事业发展,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时任天津市总工会副主席葛英秋评)
“贺家李是中国著名电气专家。”(天津大学评)
“贺家李是中国高校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与继电保护学科最早的奠基人。”(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评)
“贺家李是中国第一代继电保护教师和研究者的杰出代表,他一生热爱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事业,勤勤恳恳,孜孜不倦。其治学精神做到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他一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贺先生的品德风貌,尽显大师风范,受到师生敬仰。”(《动力与电气工程师》李辉、贾孝芬评)
“贺家李是一个有着深远和持久影响力的具有献身精神的教育家,是公认的中国继电保护领域的最重要的先驱和权威。在高压输电系统发展的每个关键时期,他都对中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29 14:5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主要成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