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雅喀族,又称“非牙喀”、“飞牙喀”,属于清代划分的四十一个民族中的一支,散居在黑龙江下游和库页岛上。
简介
金代称其为“吉里迷”,明代称其为“乞烈迷”,俄国人称其为“吉里亚克”,据
乾隆朝满文老档记载,居住在
黑龙江一带的费雅喀族有50个氏族2250户,居住在库页岛上的费雅喀族有6个氏族148户。
历史背景
乾隆四十三年奉敕撰。洪惟我国家未果发祥,肇基东土。白山、黑水,实古肃慎氏之旧封。典籍遗文,班班可考。徒以年祀绵长,道途修阻,传闻不免失真;又文字互 殊,声音屡译,记载亦不能无误。故历代考地理者,多莫得其源流。是编仰禀圣裁,参考史籍。证以地形之方位,验以旧俗之流传,博徵详校,列为四门:一曰《部族》,自肃慎氏以后,在汉为三韩,在魏晋为挹娄,在元魏为勿吉,在隋唐为靺鞨、新罗、渤海、百济诸国,在金为完颜部,并一一考订异同,存真辨妄,而索伦、费雅喀诸部毗连相附者,亦并载焉。二曰《疆域》,凡渤海之上京龙泉府、靺鞨之黑水府、燕州、勃利州,辽之上京黄龙府,金之上京会宁府,元之肇州,并考验道里,辨正方位,而一切古迹附见焉。三曰《山川》,凡境内名胜,分条胪载,如白山之或称太白山、徒太山,黑水或称完水,或称室建河,以及松花江 即粟末水,宁古塔即忽汗水,今古异名者,皆详为辨证。其古有而今不可考者,则别为存疑,附於末。四曰《国俗》,如《左传》所载楛矢贯隼,可以见骑射之原; 《松漠纪闻》所载软脂蜜膏,可以见饮食之概。而《后汉书》所载辰韩生儿以石压头之类,妄诞无稽者,则订证其谬。至於渤海以来之文字,金源以来之官制,亦皆 并列。其体例,每门以国朝为纲,而详述列朝,以溯本始。其援据以御制为据,而博采诸书以广参稽。允足订诸史之讹,而传千古之信,非诸家地志影响附会者所能拟也。
俄人到了来那流域以后,不久就感觉粮食缺乏的大困难。他们从土人听说精奇里河流域产粮甚多,这种传说形容未免过度,好像一到外兴安的山阳就是一片乐地。俄政府于1632年在来那河的中流设立雅库次克城(Yakutsk),派有总管,俄人所谓Vo-evod。1643年(崇祯末年),总管官彼得果罗文(Peter Golovin)派探险队到精奇里河流域去调查真相。队长是波雅哥夫(VasiliPoyarkof);队员有喀萨克一百十二名,猎夫十五名,书记二人,引导一人。军器带有大炮一尊,枪每人一杆。他们于是年7月中从雅库次克动身,逆流而上,由来那河入雅尔丹河。11月,未抵河源而河已结冰,不通舟楫。波雅哥夫在河边筑了过冬的土房,留了四十三个队员及辎重,自己遂率领其余队员跋山而南。行了两星期的旱路之后,他们找着精奇里的支河布连塔河(Brinda)。上流仍是一片荒土,到了中流,才发现少数鄂伦春住户,波氏派了七十人到村里去搜粮食。村民起初尚以礼相待;俄人求入村,未蒙允许,就动武了。村民竭力抵抗。到了天黑,俄人空手而归。在饥寒交迫的时候,喀萨克不惜执杀土人或互相残杀以充饥。1644年春,留在山北的队员赶上了,于是合队而行,由精奇里入黑龙江。沿途的土人皆骂他们为食人的野蛮人,有些逃了,有些就地防堵。秋季波氏到了黑龙江口,就在此过冬,强迫奇勒尔供给粮食。
俄人入黑龙江的那一年正是满人入关的那一年。受其扰害的鄂伦春、达呼尔、赫真、飞牙喀及奇勒尔是否曾向其宗主求援,如果求了满人如何处置,这些问题,因为史料的缺乏,无从答复。在入关之初,就是东北边境有警报来,清廷亦无暇顾及。波雅克夫此次的成绩并不好,除了没有发现新乐园以外,他留给土人永不能忘的坏印象。虽然,经过这次的失败,雅库次克的总管知道了传闻的虚实,而波雅克夫仍不失为第一个西洋人入黑龙江者。他在江口过冬以后,由海道北返。几年之内,雅库次克的总管不再费事于南下的企图。
1683年—1684年(清圣祖康熙廿二年至廿三年)
黑龙江流域中国各族人民的抗俄斗争风起云涌。牛满河上的奇勒尔族奚噶奴等打死侵略军十多人;精奇里江上的
鄂伦春族打死俄军几十人;达斡尔族陪勒儿等至雅克萨侦察敌情,杀二俘一。黑龙江下游的费雅喀族和奇勒尔族人与俄军激战,1684年初,得到300中国军人增援,拔除了黑龙江下游的俄国侵略据点。
1743年12月31日三姓副都统衙门骁骑校天保等携带146套乌林(袍子)前往库页费雅喀住地颁赏乌林。将93套乌林颁赏给已进贡貂皮的雅丹、绰敏、耨德、都瓦哈四姓姓长4名,乡长15名,白人70名及随雅丹姓一起来进贡貂皮的舒隆武噜姓白人4名。剩余的53套乌林全部带回存库。
1780年9月28日 颁赏贡貂库页费雅喀人的乌林因无库收贮,堆置穿堂地上易受潮湿霉烂。是日,吉林将军奏准,于三姓拟建五檩库房三间,需工价银286.45两,由卖粮银两内动支。
十七世纪中叶—二十世纪初的库页费雅喀(尼夫赫)族的氏族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