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振刚
文学史家、汉赋研究专家
费振刚(1935年4月2日-2021年3月22日),辽宁辽阳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著名文学史家、汉赋研究专家。
人物经历
1935年4月2日,费振刚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
1950年至1952年就读于鞍山市第二中学(初中),1952年至1955年就读于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中)。
1955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五年制本科),1960年9月留校任教。
1961年,费振刚作为青年教师代表参与主编《中国文学史》,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特别奖。
1979年6月任讲师,1985年9月任副教授,1992年8月任教授。
费振刚同志长期担任中文系领导职务,1977年至1988年任副系主任,1994年至1999年任系主任。2000年8月退休。
曾担任北京大学党委委员、北京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
2021年3月22日凌晨2点50分在辽宁鞍山逝世,享年86岁。
主要贡献
费振刚主要研究方向为汉代文学,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编委会委员、秦汉魏晋南北朝分支编写组副主编。另外,有《全汉赋》《汉赋辞典》《全汉赋校注》等著作多种。
1958年至1959年,两次参加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级《中国文学史》的集体编写,并负责科研组织工作。1961年至1962年,参加全国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的编写工作,为五位主编之一;所编四卷本《中国文学史》1963年、1964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首版,曾荣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特等奖。费振刚同志领衔撰写了《全汉赋校注》(2005年,广东教育出版社),极大地推进了对汉赋的研究。
出版图书
人物评价
在中国,20世纪后半叶读中文系的人,大概没有不知道费老师的。他参与编写的新中国第一部《中国文学史》,成为几十年中全国高校中文系最流行的教材。他教给学生们从原始典籍入手的治学路子,虽然艰苦,短期内不容易出成果,却是做好学问的正道。他让学生们明白:学术是没有捷径可以走的,那种浮谈无根、靠卖弄华丽术语和辞藻以哗众取宠的轻薄路数,在学术上是走不远的。他担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期间,面对商业化侵袭,提出“以不变应万变”,不改系名,不扩招专业,为大学在商业大潮中如何坚守自己的责任树立了标杆。从风华正茂,到华发满头,从求学到执教,费老师在燕园度过了六十余载。他把自己回忆北大求学和执教生涯的书取名《守望》。或许在他看来,在这个变动不居的时代,我们太需要守望了——守望一种价值观念,守望一种精神境界,还有那“以不变应万变”的从容心态。(费振刚的学生、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副教授赵长征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2-05-25 21:16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