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综合保税区
贵阳综合保税区解读
贵阳综合保税区于2013年9月14日获国务院批复成立,成为贵州省首个综合保税区。2014年9月12日,贵阳综合保税区(一期)通过国家联合验收组正式验收。2014年12月27日,贵阳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
区域概况
建设中的贵阳综保区位于贵阳市白云区都拉乡,规划面积为3.01平方公里,围网区域2.69平方公里,一期建设面积1.02平方公里,综合保税区及配套区(总规划范围)面积10.83平方公里。贵阳综合保税区的建设是围绕贵阳市“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市”的方针,依托山地自然形态,将贵阳综合保税区建设成为国内首个山地生态型综合保税区,园区产业布局主要是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为重点产业,以产城一体化互动发展为目标,建设具有国内特色的生态保税新城。
贵阳综合保税区已签约入驻企业18家,其中拟于园区内开展保税加工业务企业9家,开展保税仓储物流企业6家,开展保税展示业务企业3家,项目计划总投资122905万美元;入区企业占保税区规划面积的66.7%,项目均符合贵阳综合保税区规划。
2013年9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贵阳贵阳综合保税区,根据批复,贵阳综合保税区位于该市白云区都拉乡,区东至都拉乡火石坡,南至环城高速路,西至盐沙线,北至云环路延伸段,规划面积为3.01平方公里,享受保税区相关的税收和外汇管理政策。保税区具有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三大核心功能,将开展对外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商品展示、研发加工制造等9方面的业务。
批复还要求,贵州省要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拟定综合保税区的开发实施方案和产业发展规划,按规定程序履行具体用地报批手续,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前提下进行建设。海关总署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贵阳综合保税区的监管、服务工作,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贵州省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贵阳综合保税区的设立,有利于提升该省开放型经济水平、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有利于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与东部地区经济的对接。
此外,贵阳综合保税区还将被建设成为全国首个山地生态型综合保税区,根据山地自然地理条件,保税区在空间布局上体现“一区多园”特点。
发展历史
2022年6月,贵州首个“综保型国际陆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贵阳综保型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在贵阳综保区顺利通过贵阳海关验收。
税收政策
享受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相关的税收和外汇管理政策。主要税收政策为:国外货物入港区保税;货物出港区进入国内销售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并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国内货物入港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港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历任领导
贵阳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主任:高升
管委会副主任:朱快春
管委会原副主任:徐飚
职务任免
贵阳市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市各直属事业单位,市管企业:市人民政府决定:高升同志任贵阳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主任;免去:姚飞扬同志所任贵阳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主任职务。
参考资料:贵阳综合保税区解读:推动贵州对外开放高级平台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27 12:09
目录
概述
区域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