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福(1869—1937),字寿鋆,
辛亥革命后改名赵景祺,号时敏,蒙古喀喇沁诺昆岱氏,北京
香山健锐营
镶黄旗人。曾祖讳任什三,妣那拉氏;祖讳和色布,妣马佳氏;父德喜,母佟佳氏。他生于同治八年,卒于1937年,在他68载人生道路上充满荣辱与兴衰。后来改名去了伪“
满洲国”,负责管理陵庙事务。
贵福幼年聪慧而多病,肄业于官学兼学弓马,1887年(光绪十三年),考取了内书房的翻译官,次年为生员,
甲午年中
举人,乙未年以第二名进士选
翰林院庶吉士,1894年(光绪二十年)授编修。庚子年(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两宫西巡逃难,贵福奔走行程,一路吃尽千辛万苦,随扈返京后充任功臣馆编修,协办院士。癸卯年(1903)补日讲起居注馆。甲辰年(1904)除撰文,任奏办院事、功臣馆提调官。1905年擢侍讲。丙午年(1906)
京察一等,记名以道府用,赏顶戴花翎,以道府充任浙江绍兴府知府。他在绍兴原本支持
秋瑾办
大通学堂,还为学堂写了“竞争世界,雄冠地球”的题字甚至与师生合影留念。但得知秋瑾要起义的消息后,立刻带兵去大通学堂抓捕秋瑾,严刑拷问,在没有得到确切证据的情况下电请浙江巡抚
张曾扬处死秋瑾,于是便发生了秋瑾喋血
轩亭口的悲剧。秋瑾之死震惊了社会,贵福一时成为千夫所指,自知民怨太大,请调浙江海运局统办,嗣后改任安徽宁国知府,1909年(宣统元年)以漕运劳保道在任。
1912年以后他以病辞官,改为赵景祺,悄悄潜回了北京香山
镶黄旗,五载隐居,隐名埋姓,窥测时机,以图东山再起。1916年离开北京,依附奉系军阀
张作霖,做了奉天商埠局局长。1920年任沈阳县知事,1926年张作霖从
冯玉祥手中夺取北京后,他重返北京,任京兆政务厅厅长。张作霖死后退回东北,出任东三省博物馆总务处副处长。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用武力侵占了中国东三省,1932年,早已退位的
宣统皇帝在
日本军国主义的扶植下,于东北长春建立了一个伪“满洲国”,在溥仪就任伪“满洲国”皇帝的典礼上,就有以杀害
秋瑾而闻名的赵景祺参加,可见早在策划成立伪“满洲国”前,贵福早已与清朝的遗老遗少们奔走其中了,充当了一名马前卒的角色。
在伪“满洲国”期间,贵福就任盛京陵庙承办事务处总办,被授予
建国功劳章勋五位。康德三年(1936年),溥仪还把皇妹四格格赐与贵福二子为妻。贵福长子赵国仁官至伪“满洲国”民政部高官,次子赵国圻官至溥仪皇宫禁卫队队副,使贵福步入了皇亲国戚的殿堂,走到了位极人臣的地步。
统观贵福的一生,是为清王朝竭尽忠心的一生,也是令人回味的一生,更是富于戏剧性的一生。当初他为了保护父母的陵墓,人为地制造了西山的无字碑,他害怕自己被刨坟掘墓,把自己深埋地下,用水泥加固,终没能逃脱尸骨不保的地步。但仔细地想一想,这也是一个杀害辛亥革命志士刽子手应得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