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人类学学会
贵州省境内社会团体
经贵州省民政厅、业务主管单位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批准,贵州省人类学学会于2012年注册正式成立。2010年开始,贵州日报报业集团一些媒体人士和贵州大学、贵州财经学院的一些人类学专家开始倡议成立贵州省人类学学会。经过精心筹备,2012月5月贵州省人类学学会首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及成立大会会议选举组织机构负责人,选举翁家烈、金旦、黄才贵、姚远、封孝仑、韩卉、李建军、王红光、徐晓光、吴一文为学会顾问;选举杨庭硕为名誉会长;选举杨志强为会长;选举王小梅(常务)、刘锋、蒙爱军、周国茂 孙兆霞、缪坤和、曹端波、吴秋林、梅其君、陈志勇、王良范、张晓、李飞、石峰、石开忠、龙耀宏、王明贵为副会长;选举王小梅为秘书长(兼)。
经贵州省民政厅、业务主管单位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批准,贵州省人类学学会于2012年注册正式成立。2010年开始,贵州日报报业集团一些媒体人士和贵州大学、贵州财经学院的一些人类学专家开始倡议成立贵州省人类学学会。经过精心筹备,2012月5月贵州省人类学学会首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及成立大会会议选举组织机构负责人,选举翁家烈、金旦、黄才贵、姚远、封孝仑、韩卉、李建军、王红光、徐晓光、吴一文为学会顾问;选举杨庭硕为名誉会长;选举杨志强为会长;选举王小梅(常务)、刘锋、蒙爱军、周国茂 孙兆霞、缪坤和、曹端波、吴秋林、梅其君、陈志勇、王良范、张晓、李飞、石峰、石开忠、龙耀宏、王明贵为副会长;选举王小梅为秘书长(兼)。
贵州省人类学学会成立填补我省人类学社团建设的空白,对于推动我省人类学的发展与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贵州地处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上,地理环境特殊,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是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之一。人类学作为全球通用的学科名称,具有成熟的理论体系,形成完整的学科结构。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的迅猛推进,过去相对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也被卷入到全球一体化的旋流。在这样的背景下,贵州急需改变目前研究力量仍然相对分散的现状,通过整合自身形成合力,进一步探寻贵州民族/族群文化多样性的丰富内涵,进而构建起“跨民族/族群”的贵州地方性文化主体认同和具有自身学术特点的学术阵地,以之同世界进行平等的学术对话和交流。贵州是人类学研究的一块宝地,长期以来收到省内外及国际人类学者的广泛关注,并积累了相应的学术成果,
贵州省人类学学会以实现更大范围弘扬贵州文化的世界价值为总体目标。立足贵州,面向世界,郑和国内外相关学术资源,加强与国内高校及相关研究机构的合作,并配合本省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对古苗疆走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手工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外出务工及农村“空壳化”现象、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理、网络文化现象等重要问题积极展开调查与研究,为政府相关部门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必要的科学参考和依据,为推进贵州省的科学发展及建构和谐社会作为切切实实的贡献。
成立以来,承担花旗贵州手工业发展项目的执行和实施,托管和支持联合国计划发展署鹅掌楸保护地申请注册项目,执行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委托项目“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项目(一期、二期)和贵州省工业遗址博物馆委托项目“贵州三线建设历史口述史”项目。与此同时,贵州省人类学学会秉承”跨族群跨学科构建学术共同体的价值,志在建构与国内外不同地域、不同族群、不同学科的学者共同学习、探讨和交流,在省委宣传部、贵州省文联、贵阳市委宣传部、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指导和支持下,积极主办学术交流活动,省内外逐渐建立知名度。2013年,联合三十多家单位和企业共同主办、协办“寨生再生”贵州多元民族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与消费时代研讨会暨贵州省人类学学会学术年会。2014年,作为省委、省政府“原生态文化大汇”活动之一,联合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与贵州省人类学学会共同主办,成功召开“首届海峡两岸青年人类学论坛”。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13 21:04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