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人文科技学院(Guiyang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and Technology)位于贵州省
贵阳市,是教育部批准,由贵州鹏程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举办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
历史沿革
2001年5月,经
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成立贵州民族学院清溪学院。
2002年,贵州民族学院清溪学院更名为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
2004年1月,教育部予以确认。5月,贵州民族学院与
贵州鹏程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共同举办
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
2012年,因
贵州民族学院升格为贵州民族大学,学院随之更名为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
2016年12月,学校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2018年11月,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副理事长单位、研究基地在学校挂牌。
2021年9月,教育部致函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并更名为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同时撤销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的建制,举办方为贵州鹏程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4月,学校设有9个二级学院,开设40个本科专业;有在校教师近900人,在校学生近1.6万人。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在校教师近900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41.7%,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83%,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黔灵学者” 、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等教学名师30余人,有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创新团队”2个。
教学建设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4月,近年来,学校获省部级以上个人或团体奖项600余次。2019年,学校“银凤钗头”项目团队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金奖。
学校荣誉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3月,学院有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创新团队2个,有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1个,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研基地,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与社会思想史学会研究基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研究基地,中国民俗学会基地,贵州省教育系统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等。
科研成果
2020年,学院8项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获教育厅立项,获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1项,获贵州省2020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项。
2021年,学院获得贵州省 202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2项,获得贵州省 2022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项目立项5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10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总量80万册,电子图书63.3万册,电子期刊14.3万册,订购了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和 《中国知网硕博论文数据库》全库。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4月,学校先后与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慧科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产教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形状整体圆形,是高校标志的惯例团,圆形也意味团结;有圆有方,有规矩。象征学校教育学生“没有方圆不成规矩”,体现学院办学把“学会做人”作为首位的办学理念。
图案用红、白、蓝、浅蓝四种色彩,以红、蓝为主色,以白、浅蓝为辅色。红色代表学生青春的激情、也代表少数民族的激情色;蓝色代表现代科技,也代表学院的希望。白色代表鲜明而纯洁;浅蓝色作为过渡色勾勒出圆形的边,既让图案协调又意味着各民族学生的和谐相处、意味学院整体的和谐氛围。
以传统的中国篆印作为图案核心,一是意味学院坚持传承中国特色的文化理念,有学校文化传承的性质;二是印内容有明显的“人文”两字,既代表人文科技学院,又代表学院倡导的人文精神;三是“人文”二字用雕刻的手法,这代表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玉不琢,不成器”的教育思想;四是篆印的形状布置,此形略看是一方传统印,细看红色部分似一笔记本电脑,“电脑”左面与“文”字边镶有“K”型,右面和下面似电脑的开启间隙,实际上镶有“J”,“KJ”即“科技”拼音缩写;“人”字头冒出,既似“电脑”的鼠标,又蕴含学生成才而“出头”,或有“出人头地”之意。
中间印下的“2001”是学院创办的时间;上半圆蓝色内标学院汉字名称;下半圆红色内标学院英文名称。
精神文化
修身,自信,乐学,笃行
修身,出自儒家经典之语:“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放在第一位,即希望学生先学会做人。修身,要学会修炼自身、善待他人,学会沟通合作;要学会面对情感、面对原则;面对义利、面对荣辱;面对功过、面对良知。大学生要深刻领会“大局意识、团队精神、承担责任、感恩情怀、诚实守信、理解宽容”等等各种做人的道理。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修身有底线,也有标准。底线就是不能损害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只要不过底线,就可以“从心所欲不逾矩”。修身的标准,正如孟子所言:“学问之义无他,求放心而已”。做人做事要有责任心,要让自己放心,让他人放心,让父母放心,让社会放心!这就是修身的标准。
品德素质如何,将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败。希望学生在不断获取知识、学会学习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品德修养。
自信是成功的前提。自信包括:一是相信自己,二是相信自己的集体,三是相信自己的社会。这才是自信的全部内容。
对自己要自信,首先要相信自己能成才。要相信自己的潜能和亮点,要振作精神,拿出最好的学习状态,理出最佳的学习动机,要自信自己今后能与人们一起竞争。“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自己有用武之地。要扬长避短,勇于进取,不断地超越自我。
对自己的学院要自信,校兴我荣、校衰我耻。崭新的校园让我们自信,规范的机制也让我们自信;学生的荣誉让学院自信,学院的荣誉也让学生自信。我们的学院是一所平凡的学院,但是,我们每年都有一批同学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为学院争得了荣誉;学院每年在各方面的工作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学院争得了光彩。只要全院上下锲而不舍,就会滴水穿石;只要全院师生奋起直追,就会更上层楼。学院良好的形象和声誉,离不开每位师生所尽的每一份努力。
对自己的社会要自信,我们的祖国在强盛,我们的社会在进步。要相信,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要相信,我们的社会是讲公平正义的。要相信,我们的时代呼唤的是真正有能力的人才,无论你是哪一所学校毕业的,英雄不问出处,社会都能唯才是举。要坚信这一社会价值观,我们一定会步入正道。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可以理解为:“求学不如勤学,勤学不如好学,好学不如乐学”。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乐学是成功的重要前提。
学习有很多状态:有厌学,想学,勤学,善学,乐学。“厌学”是不想学,也学不进;“想学”是学习的愿望;“勤学”是学习的习惯,“善学”是学习的方法,“乐学”是学习的情结。只有乐于学习,才学得进、学得好。
学习,是学生大学四年的第一要务、第一需要。希望学生时时告诫自己:学习是自己面临社会竞争的需要,是证明自己成功的需要。要让自己常常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你就有学习的动力。素质提升的需要,是人的高品位需要,它比生理需要和情感需要的层次要高。有了需要、有了动力,就会乐此不疲。
乐学者胜出,厌学者淘汰。优胜劣汰,是自然的法则,是社会的法则,是市场的法则,也是学习与竞争的不变法则。
希望学生首先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把握学习方法,然后才会领略学习乐趣,最终也自然会取得可喜成绩。
笃行出自《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忠实、专一。笃行:就是要朝着自己确定的方向切实付诸行动。
国际上有一个通行的说法,行为改变比思维改变更重要。要导致一个人整个价值体系重塑,只有通过行为方式才能更有效,更便捷。
这里指的行为改变的学习,实际上是要形成一种好的行为习惯、一种好的品行。勤奋,就是一种品质,是付诸行动的品质。我们一旦定好目标,就立刻付诸行动。光有好的想法、好的思维、好的价值观,如果不付诸行动的话,人的价值就永远体现不出来。笃行,除了付诸行动以外,并且要持之以恒,才会形成一种品质,才会体现你的价值、实现你的理想。
总之,希望学生修身、自信、乐学、笃行。要逐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有专长,全面发展。
现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