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交通职业大学(Guizhou Communication Polytechnic University)位于
贵州省贵阳市,是一所以交通为特色的公办本科层次理工类职业院校,学校为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先后获得
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等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贵州省交通干部学校
1957年,贵州省交通厅干部轮训班更名为贵州省交通干部学校。
贵州省城市建设学校
1950年9月,贵州省以原贵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的土木科为基础,建立贵阳交通学校。
1953年,贵阳交通学校并入贵州省工业学校,开设路工、营建专业。
1955年,贵州省工业学校路工、营建专业转入贵州省城市建设学校,设公路与桥梁、汽车维修专业,共有学生400余人。
贵州省交通学校
1958年,贵州省交通厅将贵州省城市建设学校公路、汽车两专业班划出与下放贵州的原交通部重庆干部学校和贵州省交通厅干部学校重新组建贵州省交通学校,设公路与桥梁、汽车运输与维修专业,并开办短期轮训性质的文化班、财会班、公路初级技术训练班,校址位于贵阳市中山东路。
1959年5月,贵州省汽车驾驶学校并入贵州省交通学校。同年秋,贵州省交通学校迁入贵阳市郊野鸭塘新校址,开始对外省招生,以补贵州生源的不足。
1960年7月,贵州交通学院举行成立大会。学院被交通部评为交通系统重点学校。
1961年7月,撤销贵州交通学院,恢复贵州省交通学校。
1962年春,贵州省化工、轻工两校撤销,人员设备并入贵州省交通学校,改名为贵州省第二工业学校,由贵州省交通厅主管,统招初中毕业生,学制四年,规模扩大。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止招生。
1970年,贵州省邮电局并入贵州省交通局,贵州省第二工业学校校址改为邮车制造厂厂址,学校撤销,人员、设备和房舍等全部移交邮车制造厂。
1974年,恢复贵州省交通学校,借用原测设大队队址恢复招生,设公路与桥梁、财务会计、汽车运输与维修3个专业。
1975年,为适应贵州内河航运发展需要,贵州省交通学校在赤水、乌江两个航运公司建立两个航运分校(技工性质)。7月份建成开学。乌江分校开设船舶驾驶、船舶轮机两个专业,有学生150人。赤水分校开设船舶驾驶、船舶轮机级造船3个专业,有学生300多人。
1976年,经贵州省革委批准开设汽车驾驶技工班。学校在野鸭乡阳关堰塘村的一座荒山上,征得125亩土地,开始建设新校址。
1978年,学校迁入新址。
1983年,贵州省交通厅将交通学校内的汽车驾驶技工班划出,成立贵州省汽车驾驶技工学校。
1985年,学校开设职工中专班,设公路与桥梁、交通财会等专业,学制分为两年和两年半制,学员由各级交通部门推荐,参加全省成人中专统一考试后录取。
1993年12月,学校被省政府评为重点中专学校。
1997年,按照贵州省交通厅文件精神,贵州省交通干部学校并入(合署)贵州省交通学校,撤销贵州省交通干部学校。
1999年,按照贵州省交通厅文件精神,贵州省汽车驾驶技工学校并入(合署)贵州省交通学校,撤销贵州省汽车驾驶技工学校。
2000年5月,教育部决定批准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入选。
1983年,贵州省交通学校干训班分离为贵州省交通干部学校,校址设在三桥和尚坡。
1997年,按照贵州省交通厅文件精神,贵州省交通干部学校并入(合署)贵州省交通学校,撤销贵州省交通干部学校。
1983年,贵州省交通厅将交通学校内的汽车驾驶技工班划出,成立贵州省汽车驾驶技工学校,校址设于交通厅百花坪车场。
1999年,按照贵州省交通厅文件精神,贵州省汽车驾驶技工学校并入(合署)贵州省交通学校,撤销贵州省汽车驾驶技工学校。
升格成立
2000年7月,经贵州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以贵州省交通学校为基础,升格组建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贵州省交通厅。
2002年,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遴选为中央政策支持在建的“示范性职业院校重点建设单位”。
2003年5月,学校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遴选,正式入选国家重点建设示范性职业学院。
200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确定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
2010年4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7月,教育部和财政部同意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42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部通过验收。
2013年5月,学校清镇校区开工建设。
2018年8月,学校(高职部分)下属各系部、机关全部搬迁至清镇校区。
2019年7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10月,学校通过教育部现代学徒制第二批试点单位验收。12月,学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
2022年1月,学校获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
2023年6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9月,学校成为国家级职业学校校长培训基地。
2024年5月,经教育部党组会议研究决定,同意以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设立贵州交通职业大学,同时撤销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建制。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据2024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下设11个教学系部,开设高职专业30个,本科专业6个。
师资力量
据2024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有专任教师近800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超过30%,博士等高学历教师超过60%。学校获全国高校黄大年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师创新教学团队2个,有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2人,吴福-振华交通教育优秀教师奖1人,贵州省级职教名师6名,行指委教学名师2名,省级劳动模范1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1月,学校有4个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重点专业,2个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专业群(C档),4个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大类示范专业点,7个国家级骨干专业,6个贵州省省级重点(骨干)专业;有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和生产(经营)性实训基地195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133个,其中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7个,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主持及参与建设9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40门国家级及省级精品课。
2023年,学校学生参加比赛超1.8万人次,获国家级奖项51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23项;获得省部级奖项329项,其中一等奖54项,二等奖122项,三等奖153项,省级以上获奖学生达1900余人次。截至2024年1月,学校获批国家规划教材、教学资源库配套教材1本,近两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1月,学校与104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为行业开展各类培训超14万人次,产品研发、成果转化惠及中小微企业72家、骨干企业19家,共建贵州交旅融合产业学院,以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等方式共育人才,与贵州公路开发公司合作,在平塘特大桥服务区共建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与中铁大桥院、贵州勘设股份合作,共同完成山区千米级桥梁-开州湖大桥的健康监测。
2023年,学校接待来自俄罗斯、巴西、韩国等国的97名官员及学生到校开展研学及访问,累计180 人次。二是开展线上国际会议,开展第二期国(境)外研学经历教师国际化办学沙龙,邀请英国奇切斯特学院集团副院长马克·格兰菲尔德、法国施耐德副总裁LAURE开展国际化培训。学校承办中国—东盟交流周系列活动,成立鲁班学校柬埔寨培训中心、“中文+技能”交通人才培训基地,在柬埔寨、老挝境外办学点培训当地本土人才512人。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4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贵州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贵州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贵州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2个,贵州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设有贵州交通职业大学交通经济研究院、贵州交通职业大学大数据与智能交通研究院等校级研究院。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1月,学校推荐申报各级各类项目57项,获批立项市厅级课题22项,完成14个项目结题验收工作,完成横向合同签订6项,合同总金额100.28万元;获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1项,3项成果入围2023年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教师发表期刊论文27篇,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贵州交通职业大学图书馆馆藏纸本图书110万余册,建设有CNKI中国知网、畅想之星、工程科技、电子图书类等十余种数据库,形成了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文献资源保障中心。2019年图书馆与CNKI中国知网共同建设的贵州省首个职业教育数字资源体验区正式对外开放,同时也获批成为贵州省唯一的教育部财政部授牌的“国家数字化网络学习资源分中心”。
《贵州交通职业教育》为教育类刊型内部资料(季刊),设有特约稿、教研纵横、专题研究、信息与技术等栏目,期刊原名《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从2015年9月起使用《贵州交通职业教育》刊名,全年共4期,季度印刷。
校园文化
学校标识
学校校徽由车轮、道路、桥梁等带有学院专业特点的元素及瀑布、牛角具有地域人文特色的元素构成,寓意学院的办学特点、历程与人文沉淀;校徽为标准正圆形。
精神文化
知行合一,徳技双馨
从中国古代哲学中“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引申,实践职教“学中做”、“做中学”的“徳技双馨”理念,该校提出:“知行合一徳技双馨”的校训。
校区分布
据2024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占地1318亩,建筑总面积近49万平方米,法定注册地为贵阳市云岩区白云大道224号(阳关校区),设有清镇校区(贵阳市清镇市云站路清镇职教城乡愁校区)、阳关校区(贵阳市云岩区白云大道224号)等校区,其中清镇校区为主校区。
行政管理
知名校友
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