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南沙蜥(学名:Phrynocephalus guinanensis)是鬣蜥科、沙蜥属爬行动物。体长60毫米左右,尾长略短于或等于体长,少数的略长于头体长。头体扁平,头长略大于头宽。四肢粗短,指、趾亦短;后肢贴体前伸达肩部或腑部。尾基部粗扁,其余部分呈圆柱状,向后逐渐变细,末端较钝。雄性成体头、颈、躯干、四肢和尾背面为棕褐色,且具有弱棕色(或红色)斑点;而雌性个体头部、颈部、躯干和尾腹面呈绿色,并伴有灰白色斑点。
动物学史
贵南沙蜥依据与其它沙蜥的形态差异被命名为一新种,它仅分布于中国青海省贵南县的一片沙漠中。贵南沙蜥在染色体核型演化研究上被认为是贵德沙蜥,但贵南沙蜥具有明显的两性异形的体色表型,成年的两性个体在背部颜色、尾侧面颜色、前肢侧面以及外腹部颜色都存在差异,然而贵德沙蜥两性并没有这些颜色表型特征,此外两种沙蜥成体背部体色深浅差异显著。有证据也显示,贵南沙蜥分布区被贵德沙蜥包围但不重叠,基因线粒体基因和核基因研究证实两种沙蜥遗传分化不明显,贵南沙蜥系统分化上不是一个有效种。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贵南沙蜥(学名:Phrynocephalus guinanensis)被作为
贵德沙蜥(学名:Phrynocephalus putjatai)的同物异名。
2021年,新调整的《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布,贵南沙蜥(学名:Phrynocephalus guinanensis)列入其中。
形态特征
贵南沙蜥头体长60毫米左右,尾长略短于或等于体长,少数的略长于头体长。头体扁平,头长略大于头宽;吻棱圆;吻棱略显,鼻孔位于其下方且略朝向两侧,在背面看不见;鼻间距较宽,等于或略小于鼻孔至眼前角间的距离;眶上方外侧成棱角边缘;眼适中,瞳孔圆形;鼓膜不显。躯干粗扁,腹部膨大。四肢粗短,指、趾亦短;后肢贴体前伸达肩部或腑部。尾基部粗扁,其余部分呈圆柱状,向后逐渐变细,末端较钝。
头体背面鳞鳞片光滑。头背鳞片较体背鳞片大面凸起;眶上鳞较其邻近拭鳞片略小,仅其侧缘嘎行较大,瓦覆状排列成棱角状;鼻孔周围讹3-4枚较大鳞片,但也就是突出成纽扣状;左右鼻孔间相隔6-7行小鳞;除上、下眼睑游离缘的一排小鳞向外成水平状突出外,眼周围被以细小粒鳞;粒鳞与上唇鳞之间相隔小鳞3-4行,少数5行;颞部有数枚较大的鳞片;背中线鳞片较背侧拭大,略呈覆瓦状排列;背侧和体侧的鳞片略凸起呈粒状,但不起棱。咽、胸、腹部鳞片平滑;咽喉部鳞片较小,胸、腹部鳞片较大且大于脊背鳞片。四肢上面的鳞片比较背部鳞片大,略呈覆瓦状排列,多具弱棱,有的棱略翘向后上方;下面拭鳞片有时光滑,有时具弱棱。第三、四趾个肯栉状缘,尾鳞略呈覆瓦状排列,前段光滑或具棱迹,越向后鳞棱逐渐明显且末端翘向后上方;雄蜥尾基部两侧具锥状鳞。咽喉部具显著横肤褶;躯干背面拭具横肤褶,有的不甚明显,而两侧各有一波状纵肤褶,仅少数不显。
贵南沙蜥雄性成体头、颈、躯干、四肢和尾背面为棕褐色,且具有弱棕色(或红色)斑点;头、颈、躯干和尾侧面为浅黑色并伴有白灰色斑点;腹部中心有黑斑,腹部黑斑周缘呈砖红色;尾腹面为灰白色,尾尖黑色;前肢腹面常为砖红色,后肢腹面呈灰白色。而雌性个体头部、颈部、躯干和尾腹面呈绿色,并伴有灰白色斑点;腹部和头腹面中心呈黑色,腹部黑斑周缘呈灰绿或白灰色;另外,尾腹面和前肢腹面都为灰白色,尾尖灰白色。
生活习性
洞穴分布
草地上洞穴分布较均匀、无规律,而对应昆虫资源也分布均匀、无规律,沙地上洞穴与昆虫种类都倾向接近草地分布,说明贵南沙蜥洞穴分布与食物资源的分布有密切的联系。食物资源分布均匀,洞穴分布也均匀;食物资源分布不均匀,洞穴则趋向分布于食物资源较多的地区。贵南沙蜥更多栖息在沙丘,但是由于草地昆虫资源相比沙地多,离草地越近越容易捕食,所以贵南沙蜥的洞穴更趋向于分布在离草地较近的沙地区域,这也有利于贵南沙蜥的生存。
活动情况
贵南沙蜥白昼活动。一般于4月上旬出蛰,刚出蛰的个体常在中午伏于洞口晒太阳,太阳偏西即归洞内;若天气持续转冷,出现异常则又入休眠状态。夏季睛天,沙蜥常在9:00—14:00时活动,11:00—13:00时为其活动高峰;阴天外出活动个体较少,且多在13:00时前后活动,在其活动时,若受惊扰即迅速逃或钻入附近的洞穴内。10月中旬始入冬眠,下旬后则末见到过 贵南沙蜥。 贵南沙蜥在砾石间、草丛、灌丛下觅食。以小形昆虫及其幼虫为食,其中又以鞘翅目的小形昆虫为主。未发现有饮水活动。
分布范围
贵南沙蜥仅分布于中国青海省贵南县的一片沙丘。潜在分布范围为青海省的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南部地区,果洛藏族自治州的东部地区,以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西北部一些零星地区;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以及甘孜藏族自治州北部地区。
图注:白色样点表示贵南沙蜥,灰色样点表示贵德沙蜥,其中S5和S7样点两种沙蜥重叠分布。
繁殖方法
经解剖证实,贵南沙蜥为卵胎生。5月下旬至6月,在不同雌蜥的输卵管内,有发育和度不同的卵,怀卵或胚胎数一般2-4个,少数为1;7月下旬少数雌蜥的输卵管内,有发育和程度不同的卵,怀卵或胚胎数一般2-4个(麻省理工学院数为1);7月下旬少数雌蜥开始产仔蜥,8月中旬以后可见到大量当年的幼晰,至9月上旬尚可发现个别待产雌蜥。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8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易危(VU),评估依据:B1b(i+iii)+c(i+ii+); D2。
注意:非法捕杀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将受到刑法制裁。
种群现状
贵南沙蜥被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列为最不受关注物种,因为其在当地很常见,而且它的种群似乎很稳定(Y.Z. Wang pers. comm. 2018)。
参考资料
贵德沙蜥.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