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门
2009年在温州发生的事件
2009年3月23日,一个出其不意的网络曝光,一夜之间把温州“购房门”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一些官员和“关系户”利用特权和关系网,以8000元/平方米的“暂定价”从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购到剩余安置房中的好楼盘、好楼层、好朝向的“三好房”,顿时成为众矢之的。
简介
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的温州“购房门”有关责任人吴权书等3人2009年11月12日被判处刑罚。瑞安市法院以滥用职权罪判处原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党委书记、副指挥吴权书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旧城改建指挥部下属的原温州房地产联合开发有限公司经理林国权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原温州房地产联合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经营科科长郑小蒙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
经相关部门调查,认定旧城改建指挥部的主要问题是“两个擅自”:擅自确定预售价、擅自销售143套安置房。由此,温州市作出了“补差价”的决定。吴权书、林国权、郑小蒙等责任人分别被市纪委及司法机关立案审查,依法判决。
温州官员购房门
帖子引发事件
2010年3月13日晚,在温州某论坛上,一个网帖将“房子”和“官员腐败”联系在一起,
立即引发热议,发帖不到24小时,点击数就达万余人次,跟帖200多个。2009年3月,当地曾曝出官员“购房门事件”。对于这个最新的帖子,网友惊呼:“又一‘购房门’。” 网帖里谈及的楼盘“金赌城”,被指实际影射的就是温州市区“京都城”楼盘。帖子里称,“金赌城”让温州地产关联部门建设局、房管局等领导从中低价拿房、转卖套利,并用隐晦的手法罗列相关领导的职位及姓氏,同时,帖子还大量描述了房地产中的潜规则。 发帖人称,关系户购房的“文件”及其“内幕”都是从房地产开发公司某高管处获得的。
记者调查
售楼处称不认识任何官员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被影射的温州京都城房开公司。 在2009年,“京都城”是温州最有人气的楼盘之一。去年11月份,开盘价每平方米2万多元。 分管销售的叶姓副总经理表示,他还不知道该网帖,他们房子的销售是公开的,20%的自留房源也是按有关规定来的,基本上都是由公司股东或股东朋友“拿”走,价格与公开销售的价格是一样的。 但是对于被“拿”走的自留房具体去向,叶副总经理说:“这就不清楚了。”当记者把打印出来的网帖向他核实时,他说:“这些官员,我一个都不认识。”
追踪
发帖人身份“神秘” 上午10点30分,记者联系上了报道该事件的《青年时报》记者吴行妙。吴行妙分析,从行文来看,发帖人很高明,该网帖写得极有“艺术”,但网帖的内容是否真实,还有待有关部门的调查。 吴行妙说,帖子中一些名字,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有所指。如“金赌城”指的就是“京都城”,“瓯天区”指的是“瓯海区”。 而名单中罗列出来的领导职位及其姓氏大多数都与这些被影射的职能部门官员相一致。 当地房管局正在开会研究 上午,《法制晚报》记者致电温州市京都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接线人员表示,已经知道网上有关帖子,但对帖子内容不是很清楚。该工作人员承认,位于瓯海区的楼盘是京都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项目,但目前已经独立。 随后记者联系了瓯海区房管局,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这件事徐主任比较了解,但记者拨打徐主任办公电话,一直处于忙音状态。 办公室工作人员透露,目前,房管局相关领导已经知道了帖子的事情。“领导现在比较忙,上午专门开会在研究。”该工作人员说,她会转告徐主任稍后和记者联系,但截至记者发稿,徐主任未与记者取得联系。
温州官方回应
事件调查
2010年03月16日上午,温州市委宣传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对网络上反映的“京都城”购房关系户名单问题进行回应,称初查结果表明,网络反映的情况与事实严重不符,未发现价格优惠问题
据新闻发布会介绍,经市有关部门对网络反映的32名“购房关系户”进行初步核查,其中29人未购买“京都城”的商品房,另3人各帮其亲友购买了一套房子,未发现价格上的优惠问题。
据悉,“京都城”目前已销售商品房1333套,其中:第一期345套,自留52套,平均售价为22000元/平方米;第二期635套,自留108套,平均售价为24000元/平方米;第三期353套,自留72套,平均售价为28000元/平方米。
发布会上介绍,自留房面积符合市房管局规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自留房源不得超过开盘楼盘总套数或总建筑面积的20%。
存在政策漏洞
记者从温州市纪委得到证实,纪委信访室已于2010年03月16日开始介入调查。
有官员跟记者分析,引起“温州购房门”风波的“罪魁祸首”是政策漏洞:20%的自留房规定。2009年温州市平均房价每平方米达27000余元,因此自留房政策的存在尤为引人注目。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17 12:37
目录
概述
简介
温州官员购房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