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理论
经济学术语
购买理论是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理论。银行对于负债并非完全消极被动,通过购买资金,如同业拆借、再回购协议等,形成可控性较强的主动负债。购买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银行购买资金的基本目的是增强流动性。单就增强流动性而言,银行在负债方面的购买行为比在资产方面的管理行为要主动、灵活。②银行的购买对象 (资金供应者) 十分广泛,一般公众、金融机构、企业、中央银行、国际货币市场、甚至财政部门均可为银行提供资金。③直接或间接地抬高资金价格,是实现购买行为的主要手段。④奉行购买理论的适宜环境是通货膨胀条件下的负利率,也即在实物资产投资不景气和金融资产投资繁荣并存条件下,通过 “购买资金” 扩张信贷规模,弥补低利差下的银行利润。⑤购买资金是适应银行资产规模扩张需要的手段,银行可以通过主动购买行为来应付日益庞大的贷款需求,而无需受存款数量的束缚。购买理论的出现,标志着银行业务经营观念的更新。“变被动吸收存款为主动借款,变消极的付息负债为积极的购买负债”。购买理论使银行家更富进取心和开拓精神。但是这种理论显然存在着两面性:一方面有助于商业银行更加积极主动地吸收资金,增强银行的竞争力,有助于扩大信用规模和推动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也刺激银行盲目竞争,加重了债务危机和通货膨胀。
特征信息
购买理论的最主要特征在于主动性,银行应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地负债,主动地购买外界资金。它是在存款理论之后出现的一种负债理论。购买理论对存款理论作了很大的否定,认为银行对负债并非消极被动,无能为力,而完全可以主动出击;银行购买外界资金的目的是保持流动性,银行在负债方面有广泛的购买对象,如:一般公众;同业金融机构,中央银行,财政机构等等。还有众多的购买手段可以运用,最主要的手段是直接或间接提高资金价格,如高利息、隐蔽补贴、免费服务等高于一般利息的价格。一般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存在着实际的低利率或负利率,或实物资产投资不景气。而此时金融资产投资较为繁荣时,购买行为较为可行。
内容
购买理论主要包括:银行购买资金的基本目的是增强流动性;购买对象及资金供给者是十分广泛的;直接间接地抬高资金价格是实现购买行为的主要手段;银行通过主动购买行为,摆脱了存款数额的限制
销售理论
购买理论和销售理论都是从盈利性出发,为了满足商业银行追求最大限度盈利的要求,主动地通过从同业金融机构、央行、国际货币市场以及财政机构借入(即购入)资金,或者为了迎合客户的需要,通过努力推销可转让存款单、回购协议、金融债券等金融产品,扩大零售银行资金来源,保证流动性,以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
购买理论和销售理论的出现促进了零售银行负债业务的创新,一些新的零售负债业务品种(如大额可转让存单等)应运而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05 15:38
目录
概述
特征信息
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