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是属于惯性,一种习惯于工程中的各类
质量问题,如模板安装完成后,浇注砼时,因振捣时间过长或过快,而导致涨模,这种现象就属于质量通病。
质量问题
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问题,如“渗、漏、泛、堵、壳、裂、砂、锈”等,“常见病”一样,而成为质量通病。
内容
一、一般抹灰工程
二、装饰抹灰工程
三、吊顶工程
四、隔断墙工程
五、饰面砖(板)工程
六、涂料工程
七、裱糊工程
八、花饰工程
九、玻璃工程
十、木门窗工程
十一、铝合金门窗安装工程
十二、塑钢门窗安装工程
十三、玻璃幕墙工程
十四、建筑电气安装—般通病
十五、配管及线槽、桥架安装
十六、电线、电缆及母线安装
十七、配电柜、箱、盒的安装
十八、照明器具和一般电器安装
十九、防雷及接地工程
二十、火灾报警工程
二十一、焊接缺陷及对策
原因
1.违背建设程序和法规;
2.工程地质勘察失误或地基处理失误;
3.设计计算问题;
4.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
5.施工与管理失控;
6.自然条件影响;
7.建筑结构或设施的使用不当。
一般抹灰工程
(一)抹灰层空鼓
1.现象
抹灰层空鼓表现为面层与基层,或基层与底层不同程度的空鼓。
2.原因分析
(1)底层与基层未处理,或处理不认真,清理不干净,或抹灰面未浇水,浇水量不足、不均匀。
(2)抹灰层表面过分光滑,又未采取技术措施处理。
(3)抹灰层之间的材料强度差异过大。
3.防治措施
(1)抹灰前必须将脚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实,对混凝土表面凸出较大的部分要凿平。
(2)必须将底层、基层表面清理干净,并于施工前一天将准备抹灰的面浇水润湿。
(3)对表面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应先凿毛,或掺 107胶水泥浆,或用界面处理剂处理。
(4)抹灰层之间的材料强度要接近。
(二)抹灰层裂缝
1.现象
抹灰层裂缝是指非结构性面层的各种裂缝,墙、柱表面的不规则裂缝、龟裂,窗套侧面的裂缝等。
2.原因分析
(1)抹灰材质不符合要求,主要是水泥强度或安定性差,砂子含粉尘,含泥量过大或砂粒径过细。
(2)一次抹灰太厚或各层抹灰间隔时间太短,或表面撒干水泥等而引起收缩裂缝。
(3)基层由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的拼接部位处理不当或温差而引起裂缝。
3.防治措施
(1)抹灰用的材料必须符合质量要求,例如水泥的强度与安定性应符合标准;砂不能过细,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白灰要熟透,过滤要认真。
(2)基层要分层抹灰,一次抹灰不能厚;各层抹灰间隔时间要视材料与气温不同而合理选定。
(3)为防止窗台中间或窗角裂缝,一般可在底层窗台设一道钢筋混凝土梁,或设3φ6的钢筋砖反梁,伸出窗洞各330mm。
(4)夏季要避免在日光曝晒下进行抹灰,对重要部位与曝晒的部分应在抹灰后的第二天洒水养护7d。
(5)对基层由两种以上材料组合拼接部位,在抹灰前应视材料情况,采用粘贴胶带纸、布条,或钉钢丝网或留缝嵌条子等方法处理。
(6)对抹灰面积较大的墙、柱、檐口等,要设置分格缝,以防抹灰面积过大而引起收缩裂缝。
(三)抹灰层不平整
1.现象
抹灰层表面接槎明显,或大面呈波浪形,或明显凹凸不平整。
2.原因分析
(1)基层刮糙未出柱头(冲筋),或未做塌饼。
(2)抹灰过程中刮尺使用不当,或长度不足(<2m)。
(3)面层抹灰后没有适时找平压光,隔天发现不平整,已无法找平压光(实际上是少一道再找平压光工序)。
3.防治措施
(1)基层刮糙前应弹线出柱头或做塌饼,如果刮糙厚度过大,应掌握“去高、填低、取中间”的原则,适当调整柱头或塌饼的厚度。
(2)应严格控制基层的平整度,一般可选用大于2m的刮尺,操作时使刮尺作上下、左右方向转动,使抹灰面(层)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为最小。
(3)纸巾灰墙面,应尽量采用熟化(熟透)的纸巾;抹灰前,须将纸巾灰放入砂浆拌和机中反复搅拌,力求打烂、打细。可先刮一层毛纸巾灰,厚为15mm左右,用铁板抹平,吸水后刮衬光纸巾灰,厚为5~10mm,用铁板反复抹平、压光。
(四)分格缝不规范
1.现象
分格缝不平直、深浅不一致,宽度不适中,缝起点或终点上下与左右不统一,缝口缺棱角或粗糙,嵌缝不密实、不光洁。
2.原因分析
(1)两条分格条镶接时未吻合或不平直,或分格条变形。
(2)分格条制作不规范:厚度不一致、宽度不统一,两侧下部未割角。
(3)在嵌条面上的砂浆未及时清除,或取条的时间与方法不当。
3.防治措施
(1)分格条材料要选好,少用木条,宜用塑料条与玻璃条;条子必须顺直,厚度与宽度统一(一般厚为3~5mm,宽为12~20mm),下部应割角。
(2)对墙、柱要拉通线,弹出横向水平分格线或竖向垂直分格线;水平分格条一般应粘(贴)在水平线下边,垂直分格条应粘在垂直线右侧;分格条起点与终点上下左右应一致。
(3)分格条有固定分格条与取出分格条两种,玻璃条与凹形塑料条为固定不取出的分格条。
(4)分格条取出的时间与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分格条用水泥砂浆固定后,待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取出分格条;二是分格条用水泥砂浆固定后,当天就抹面层(抹罩面灰),等压光或蟹毛后,应将分格条上水泥砂浆清刷干净,即可取出分格条。
(5)分格缝(指取出分格条)必须用水泥浆嵌密实;刷黑漆时,应用美术笔将缝底涂黑,不能污染缝边,否则会产生视觉差,似乎分格缝不平直。
(五)阴阳角不方正
1.现象
外墙大角,内墙阴角,特别是平顶与墙面的阴角四周不丢通、不方正;窗台八字角(仿古建筑例外)。
2.原因分析
(1)房屋主体结构与楼层标高、轴线等几何尺寸不正确,抹灰过程中没有随时用阴、阳角器等质检工具进行检测,未及时纠正偏差。
(2)施工操作程序不规范,不重视阴、阳角应找方的操作要求。
3.防治措施
(1)抹灰前应在阴阳角处(上部)吊线,以1.5m左右相间做塌饼找方,作为粉阴阳角的“基准点”;阳角护角线必须粉成“燕尾形”,其厚度按粉刷要求定,宽度为50~70mm,且小于60°。
(2)阴阳角抹灰过程中,必须以基准点或护角线为标准,并用阴阳角器作辅助操作;阳角抹灰时,两边墙的抹灰材料应与护角线紧密吻合,但不得将角线覆盖。
(3)水泥砂浆粉门窗套,有的可不粉护角线,直接在两边靠直尺找方,但要在砂浆初凝前运用转角抹面的手法,并用阳角器抽光,以预防阳角线不吻合。
(4)平顶粉刷前,应根据弹在墙上的基准线,往上引出平顶四个角的水平基准点,然后拉通线,弹出平顶水平线;以此为标准,对凸出部分应凿掉,对凹进部分应用1:3水泥砂浆(内掺107胶)先刮平,使平顶大面大致平整,阴角通顺。
(六)滴水线不标准
1.现象
滴水线的宽度与深度不符合规范要求,鹰嘴不标准,有的在上窗套未做滴水线,导致局部倒爬水。
2.原因分析
雨蓬、檐口、阳台、上窗套等,有的是图纸上未标明,有的是施工操作遗漏;有的对滴水线的做法不统一,随意性很大,故即使做滴水线也起不到挡水的作用。
3.防治措施
(1)雨蓬、檐口、阳台、上窗套、窗台下等边缘部位必须做滴水线。
(2)滴水线形式大致可分为四类(种):一类为凹形;二类为凸形,这两种滴水线其高(深)与宽均应大于或等于10mm,且距外边缘大于或等于20mm;三类为台阶形,宽度为20~50mm,厚度为10~20mm;四类为鹰嘴形,其高(厚)大于或等于15mm,宽(长)大于或等于30mm。
(3)各类滴水线必须用水泥砂浆(1:2.5或1:2)分层抹灰,压光密实,线条顺直,根部清晰光洁。
(七)淌水坡向不正确
1.现象
(1)女儿墙、阳台栏板等压顶淌水(流水)坡向不正确,造成外墙面局部挂黑。
(2)外墙窗台坡度大小不统一、不适中。
2.原因分析
(1)女儿墙、阳台栏板等压顶淌水(流水)坡向朝外,或水平,或虽朝里但坡度过小,造成雨水与积灰向外流淌,致使外墙面局部挂黑。
(2)确定的外墙安装窗框的标高与窗台口的标高不合适,窗台坡度过大或过小。
3.防治措施
(1)女儿墙、阳台栏板等压顶淌水坡向应朝里,且坡度要大一点,使雨水与积灰向里(内)流淌,可减少与预防外墙面挂黑。
(2)外墙安装窗框与窗台口的高度要事先合理确定,一般做法为室内外窗台高差为20mm左右,窗框与窗台间隙用水泥砂浆勾成半圆弧,且缩进窗框1~2mm;窗台口应再下降20~30mm,这样的淌水坡度较为适中。
(八)窗台线不统一
1.现象
常见房屋底层窗台标高不一致,台口线横向不水平,竖向上下不对齐;有的台口呈大小头,有的窗台两端伸出长度不相同。
2.原因分析
(1)窗台砌筑质量差。
(2)粉窗台前横、竖方向没有拉通线,没有严格遵循窗台必须符合内高外低的规范要求。
3.防治措施
(1)粉窗台前,横、竖方向必须拉通线,作标记,以确保台口横向在一条水平线上,竖向上下垂直(对齐)。
(2)粉窗台时,必须严格遵守内高外低的规范要求(详见6.1.7防治措施)。
装饰抹灰工程
(一)抹灰层空壳(空鼓)
1.现象
抹灰层空鼓表现为面层与基层,或基层与底层不同程度的空鼓。
2.原因分析
(1)底层与基层未处理,或处理不认真,清理不干净,或抹灰面未浇水,浇水量不足、不均匀。
(2)抹灰层表面过分光滑,又未采取技术措施处理。
(3)抹灰层之间的材料强度差异过大。
3.防治措施
(1)抹灰前必须将脚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实,对混凝土表面凸出较大的部分要凿平。
(2)必须将底层、基层表面清理干净,并于施工前一天将准备抹灰的面浇水润湿。
(3)对表面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应先凿毛,或掺 107胶水泥浆,或用界面处理剂处理。
(4)抹灰层之间的材料强度要接近。
(二)接槎明显
1.现象
干粘石、水刷石等装饰面有明显接槎。
2.原因分析
(1)大面积干粘石与水刷石饰面没有分格或分格过大,一次又不能连续完成一个分格或一仓,而任意留施工缝,造成较明显的接槎。
(2)抹灰与干粘石或水刷石衔接不及时,使石子粘结灰浆深浅;不一致或表面形成波浪形抹痕。
3.防治措施
(1)施工前要审阅图纸,拟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2)如果要求作较大面积的分格时,应预先从操作技术、工序搭接、劳动力配备与材料准备等方面作周密安排,必须一次完成一个作业面,中间不得留槎。
(3)分格留槎位置一定要适当,水平分格一般与脚手架一致,竖向分格以窗间墙为宜;在脚手架处操作不顺手,故更应精心施工,以防该处因操作不当而形成明显接槎。
(三)石子不均匀,石子脱落
1.现象
干粘石、水刷石饰面石子分布不均匀,石粒粘结不牢固,特别是干粘石,用手触摸饰面后石子就会脱落。
2.原因分析
(1)干粘石饰面撒石子不均匀,补石子不及时,不认真,抹子拍平压实不到位;水刷石饰面石子配合比不当,或抹子拍平压实不到位,或喷刷时间与方法掌握不好。
(2)分格条粘贴操作方法不正确,将水泥浆抹得过高,坡度太陡,干粘石与水刷石的石子不易挤到分格条边,该处呈现黑边,石粒稀少。
(3)石子使用前未筛选,未冲洗干净。
3.防治措施
(1)干粘石与水刷石施工前均应先做小样板;水刷石的石子配合比应通过小样板进行选定。
(2)干粘石与水刷石的石子粒径以4~6m为宜,石子使用前应放在混凝土搅拌机中先冲水搅拌几下,将石子毛边打掉,使石粒饱满、洁净,过筛凉干后备用。
(3)大面积干粘石与水刷面抹罩面灰(罩面石子浆)时,应先从中间部位开始,然后抹分格条两侧。
干粘石抹好罩面灰后,随即撒石子,对局部石子不均匀处及时补石子,接着用辊子或抹子用力均匀拍平压实,石粒嵌入砂浆的深度不小于粒径的1/2。
水刷石抹好罩面石子浆后,待其稍吸水后,先用抹子拍平压实,然后用蘸水刷子刷去表面浮浆,拍平压实一次,刷和拍压一般要重复三、四次,力求达到表面石子大面朝外,排列均匀紧密。
(4)正确掌握水刷石的喷刷时间与方法。喷刷过早或过度,会造成石子露出灰浆面过多,易脱落;喷刷过迟则灰浆冲洗不干净,表面石子不均匀。控制喷刷时间一般可用手指按罩面石子浆,按上去五指痕或用刷子刷石子以不掉石子为宜。喷刷应由上而下,喷头距刷面距离与喷水桶的水压有关,一般以能冲掉灰浆,洗到石子露出浆面1/3,大面喷刷干净,石子粘结牢固、显露均匀为宜。
(5)分格条应选用优质木材或塑料条,分格条两侧抹八字形水泥浆,其高度控制在小于或等于1/2分格条,角度以45°为宜,操作时尽量将石子往分格条边拍压均匀。
(四)饰面不清晰,表面不平整
1.现象
(1)石子面层表面浑浊,干粘石饰面有泛浆现象,水刷石饰面石子显露不清,刷面不净。
(2)饰面不平整,呈波浪形。
2.原因分析
(1)石子使用前未经冲洗、过筛等加工处理。
(2)干粘石拍石子与水刷石喷刷石子操作方法不当。
(3)基层刮糙未出柱头(冲筋),或未做塌饼。
(4)抹灰过程中刮尺使用不当,或长度不足(<2m)。
(5)面层抹灰后没有适时找平压光,隔天发现不平整,已无法找平压光(实际上是少一道再找平压光工序)。
3.防治措施
(1)干粘石与水刷石施工前均应先做小样板;水刷石的石子配合比应通过小样板进行选定。
(2)干粘石与水刷石的石子粒径以4~6m为宜,石子使用前应放在混凝土搅拌机中先冲水搅拌几下,将石子毛边打掉,使石粒饱满、洁净,过筛凉干后备用。
(3)干粘石甩石子后,在用抹子或辊子将石子压入粘结层时,要求用力均匀,轻重适当,压平、压实,但应注意不能把灰浆挤出,防止泛浆现象。面层粘石子24h后,一般可淋水冲洗(压力不能太大),以便洗净面层粉尘。
(4)水刷石刷洗时间要适中(以用手指按上去无痕印或用刷子刷时不掉石子为宜),应遵循自上而下的冲洗原则,在确保石粒露出1/3的前提下将饰面冲洗干净。
(5)基层刮糙前应弹线出柱头或做塌饼,如果刮糙厚度过大,应掌握“去高、填低、取中间”的原则,适当调整柱头或塌饼的厚度。
(6)应严格控制基层的平整度,一般可选用大于2m的刮尺,操作时使刮尺作上下、左右方向转动,使抹灰面(层)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为最小。
(五)斩假石剁纹不均匀、不规范
1.现象
斩假石剁纹紊乱,粗细不匀,边框线不直。
2.原因分析
(1)斩剁前,斩面未弹出边线或框线,斩剁无顺序,不按规则。
(2)剁斧不锋利,用力轻重不适度。
(3)剁斧工具配备不全,选用不当。
(4)米石质量不符合要求(质脆或质软),粒径级配不当。
3.防治措施
(1)斩假石面层应抹平压实,斩剁前应先在墙角、柱子等斩面弹出边线或框线,边线的宽度根据斩面大小而定,然后应经试斩,以石粒不脱落为准,之后方能正式斩石。
(2)剁斧应锋利,斩剁应按顺序操作,动作要利索,用力要均匀,移动速度要适度,先斩剁一遍,再盖着前一遍的斧纹剁,剁纹要深浅一致,纹路清晰均匀。
(3)饰面不同的部位应采用相应的剁斧和斩法,边框(边线)部分应用小剁斧横剁纹路或不剁纹路。剁花饰应用细斧,斧纹应随花纹走势而相应变化,纹路应保持平行均匀。
(4)米石材质应符合质量标准,要质硬而不脆,质柔而不碎;粒径与水泥配合比要合理,如水泥石子浆中掺入颜料,其用量应准确,拌合应均匀;同一饰面应一次备足同一品种、同一配合比的原材料。
(六)拉条抹灰空鼓、裂缝
1.现象
拉条抹灰空鼓,呈不同程度横向收缩裂缝。
2.原因分析
(1)底层与基层未处理,或处理不认真,清理不干净,或抹灰面未浇水,浇水量不足、不均匀。
(2)抹灰层表面过分光滑,又未采取技术措施处理。
(3)抹灰层之间的材料强度差异过大。
(4)抹灰材质不符合要求,主要是水泥强度或安定性差,砂子含粉尘,含泥量过大或砂粒径过细。
(5)一次抹灰太厚或各层抹灰间隔时间太短,或表面撒干水泥等而引起收缩裂缝。
(6)基层由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的拼接部位处理不当或温差而引起裂缝。
3.预防措施
(1)抹灰用的材料必须符合质量要求,例如水泥的强度与安定性应符合标准;砂不能过细,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白灰要熟透,过滤要认真。
(2)基层要分层抹灰,一次抹灰不能厚;各层抹灰间隔时间要视材料与气温不同而合理选定。
(3)为防止窗台中间或窗角裂缝,一般可在底层窗台设一道钢筋混凝土梁,或设3φ6的钢筋砖反梁,伸出窗洞各330mm。
(4)夏季要避免在日光曝晒下进行抹灰,对重要部位与曝晒的部分应在抹灰后的第二天洒水养护7d。
(5)对基层由两种以上材料组合拼接部位,在抹灰前应视材料情况,采用粘贴胶带纸、布条,或钉钢丝网或留缝嵌条子等方法处理。
(6)对抹灰面积较大的墙、柱、檐口等,要设置分格缝,以防抹灰面积过大而引起收缩裂缝(1)抹灰前必须将脚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实,对混凝土表面凸出较大的部分要凿平。
(7)必须将底层、基层表面清理干净,并于施工前一天将准备抹灰的面浇水润湿。
(8)对表面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应先凿毛,或掺 107胶水泥浆,或用界面处理剂处理。
(9)抹灰层之间的材料强度要接近。
(10)拉条抹灰同样要控制总厚度,水灰比要小,如失水过度,可适当洒水润湿,以使线模片润滑易扯动;拉条抹灰24h后,应视气候情况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
(七)拉条抹灰线不顺直、不光洁
1.现象
拉条抹灰线不顺直,不挺拔,弯曲变形,表面粗糙,不精细,没有起到装饰线条的效果。
2.原因分析
(1)拉条抹灰时没有从上到下统一吊垂直线,测水平线,或找直、找方,造成棱角不方正,弧度不圆滑,拉条不顺直。
(2)上下步架用不同线模分别拉抹或上下拉条不是一次完成,造成上下接头不顺直,接槎明显。
(3)拉条灰浆配合比不合理或操作不当,灰浆和易性差,造成拉条灰线不清晰、不光洁。
3.防治措施
(1)施工前应根据拉条抹灰的作业面范围与平面尺寸进行全面考虑,统一排条,上下吊垂直线,测水平线,出灰饼,立轨道,作为拉条抹灰的基准线(点)。
(2)拉条抹灰时,应将线模两端靠在木轨道上,上下搓压,并持续加进水泥混合砂浆(掺细纸巾或细纤维),将拉条抹灰一次完成。
(3)对较高的墙面拉条施工应事先作好周密安排,操作人员不得任意调换,应分组连续抹成,以确保上下接头顺直,无接槎,表面光洁,且密实。
吊顶工程
(一)整体紧缝吊顶质量缺陷
1.现象
(1)接槎明显。
(2)吊顶面层裂缝,特别是拼接处裂缝。
(3)面层挠度大,不平整,甚至变形。
2.原因分析
(1)接槎明显:
①吊杆(吊筋)与龙骨(搁栅)、主龙骨与次龙骨拼接不平整。
②吊顶面层板材拼接不平整,或拼接处未处理就贴胶带纸(布),批腻子又没有找平,致使拼接处明显突起,形成接槎。
(2)面层裂缝:
①木料材质差,含水率高,收缩翘曲变形大;采用轻钢龙骨或铝合金吊顶,吊杆与主、次龙骨纵横方向线条不平直,连接不紧密,受力后位移变形。
②吊顶面板含水率偏大,或产品出厂时间较短,尚未完全稳定,面板产生收缩变形(PC板等产品尤为严重)。
③整体紧缝平顶,拼接缝处理不当或不到位,易产生拼缝处裂缝。
(3)面层挠度大、不平整:
①见本条原因分析(2)第(1)条。
②吊顶施工未按规程(范)操作,事前未按基准线在四周墙面上弹出水平线,或在安装吊顶过程中没有按规范要求起拱。
3.防治措施
(1)接槎明显:
①吊杆与主龙骨、主龙骨与次龙骨拼接应平整。
②吊顶面层板材拼接也应平整,在拼接处面板边缘如无构造接口,应事先刨去2mm左右,以便接缝处粘贴胶带纸(布)后使接口与大面相平。
③批刮腻子须平整,拼接缝处更应精心批刮密实、平整,打砂皮一定要到位,可将砂皮钉在木蟹上作均匀打磨,以确保其平整,消除接槎。
(2)面层裂缝:
①吊杆与龙骨安装应平整,受力节点结合应严密牢固,可用砂袋等重物试吊,使其受力后不产生位移变形,方能安装面板。
②湿度较大的空间不得用吸水率较大的石膏板等作面板;FC板等材料应经收缩相对稳定后方能使用。
③使用纸面石膏板时,自功螺钉与板边或板端的距离不得小于10mm,也不宜大于16mm;板中螺钉的间距不得大于200mm。
④整体紧缝平顶其板材拼缝处要统一留缝2mm左右,宜用弹性腻子批嵌,也可用107胶或木工白胶拌白水泥掺入适量石膏粉作腻子批嵌拼缝至密实,并外贴拉结带纸或布条1~2层,拉结带宜用的确良布或编织网带,然后批平顶大面,见图6-1。
图6-1 吊顶板缝处理
(3)面层挠度大,不平整:
①见本条防治措施(2)第(1)条。
②吊顶施工应按规程操作,事先以基准线为标准,在四周墙面上弹出水平线;同时在安装吊顶过程中要做到横平、竖直,连接紧密,并按规范起拱。
(二)分格拔缝吊顶质量缺陷
1.现象
(1)分格缝不均匀,纵横线条不平直、不光洁
(2)上型分格板块呈锅底状变形,木夹板板块见钉印。
(3)底面不平整,中部下坠。
2.原因分析
(1)分格缝不均匀,纵横线条不平直:
①安装吊顶前没有按吊顶平面统一规划,合理分块,准确分格。
②吊顶安装过程中没有纵横拉线与弹线;装钉板块时,没有严格按基准线拼缝、分格与找方。
(2)上型分格板块呈锅底状变形,木夹板板块见钉印:
①分格板块材质不符合要求,变形大。
②分格板块材料选择不当,地下室或湿度较大的环境不应选用石膏板等吸水率较大的板块,易变形。
③分格板块装订不牢固或分格面积过大;夹板板块钉钉子的方法不正确,深度不够,钉尾未嵌腻子。
(3)吊筋拉紧程度不一致。
3.防治措施
(1)分格缝不均匀,纵横线条不平直:
①吊顶安装前应按吊顶平面尺寸统一规划,合理分块,准确分格。
②吊顶安装过程中必须纵横拉线与弹线;装钉板块时,应严格按基准线拼缝、分格与找方,竖线以左线为准,横线以上线为准。
③吊顶板块必须尺寸统一与方正,周边平直与光洁。
(2)上型分格板块呈锅底状变形,夹板板块见钉印:
①分格板块材质应符合质量要求,优选变形小的材料。
②分格板块必须与环境相适应,如地下室或湿度较大的环境与门厅外大雨蓬底均不应采用石膏板等吸水率较大的板材。
③分格板块装订必须牢固,或分格面积应视板材的刚度与强度确定。
④夹板板块的固定以胶粘结构为宜(可配合用少量钉子);用金属钉(无头钉)时,钉打入夹板深度应大于1mm,且用腻子批嵌,不得显露用钉子的痕迹。
(3)使用可调吊筋,在装分格板前调平并预留起拱。
(三)扣板式吊顶质量缺陷
1.现象
(1)扣板拼缝与接缝明显。
(2)板面变形或挠度大,扣板脱落。
2.原因分析
(1)扣板拼缝与接缝明显:
①板材裁剪口不方正,不整齐,不完整。
②铝合金等板材在装运过程中造成接口处变形,安装时未校正,接口不紧密。
③扣板色泽不一致。
(2)板面变形或挠度大,扣板脱落:
①扣板材质不符合质量要求,特别是铝合金等薄型扣板保管不善或遇大风安装时易变形、易脱落,一般无法校正。
②扣板搭接长度不够,或扣板搭接构造要求不合理,固定不牢。
3.防治措施
(1)扣板拼缝与接缝明显:
①板材裁剪口必须方正、整齐与光洁。
②铝合金等扣板接口处如变形,安装时应校正,其接口应紧密。
③扣板色泽应一致,拼接与接缝应平顺,拼接要到位。
(2)板面变形,扣板脱落:
①扣板材质应符合质量要求,须妥善保管,预防变形;铝合金等薄扣板不宜做在室外与雨蓬底,否则易变形与脱落。
②扣板接缝应保持一定的搭接长度,一般不应小于30mm,其连接应牢固。
③扣板吊顶一般跨度不能过大,其跨度应视扣板刚度与强度而合理确定,否则易变形、脱落。
隔断墙工程
(一)接槎明显,拼接处裂缝
1.现象
石膏板、FC板等板材配置轻钢龙骨或铝合金龙骨组成的隔断墙,其板材拼接处接槎明显,或出现裂缝,FC板尤为严重。
2.原因分析
(1)板材拼接节点构造不合理,板材未倒角。
(2)板材拼接处,嵌缝(勾缝)材料选用不当。
(3)板材制作尺寸不准确,厚薄不一致,或板材翘曲变形或收缩裂缝。
3.防治措施
(1)板材拼接应选择合理的接点构造。一般有两种做法:一是在板材拼接前先倒角,或沿板边20mm刨去宽40mm厚3mm左右;在拼接时板材间应保持一定的间距,一般以2~3mm为宜,清除缝内杂物,将腻子批嵌至倒角边,待腻子初凝时,再刮一层较稀的厚约1mm的腻子,随即贴布条或贴网状纸带,贴好后应相隔一段时间,待其终凝硬结后再刮一层腻子,将纸带或布条罩住.然后把接缝板面找平;二是在板材拼缝处嵌装饰条或勾嵌缝腻子,用特制小工具把接缝勾成光洁清晰的明缝。
(2)选用合适的勾、嵌缝材料。勾、嵌缝材料应与板材成分一致或相近,以减少其收缩变形。
(3)采用质量好、制作尺寸准确、收缩变形小、厚薄一致的侧角板材,同时应严格操作程序,确保拼接严密、平整,联接牢固。
(4)房屋底层做石膏板隔断墙,在地面上应先砌三皮砖(1/2砖),再安装石膏板,这样既可防潮,又可方便粘贴各类踢脚线。
(二)门框固定不牢固
1.现象
门框安装后出现松动或镶嵌的灰浆腻子脱落。
2.原因分析
板端凹槽内杂物未清理干净,板槽内粘结材料下坠;采用后塞门框时,预留门洞过大,水泥砂浆(腻子)镶嵌缝隙不密实,隔墙与门框连接不牢固。
3.防治措施
(1)门框安装前,应将槽内杂物清理干净,刷107胶稀溶液1~2道;槽内放小木条以防粘结材料下坠;安装门框后,沿门框高度钉3枚钉子,以防外力碰撞门框导致错位。
(2)尽量不采用后塞门框的作法,应先把门框临时固定,龙骨与门框连接,门框边应增设加强筋,固定牢固。
(3)为使墙板与结构连接牢固,边龙骨预粘木块时,应控制其厚度不得超过龙骨翼缘;安装边龙骨时,翼缘边部顶端应满涂掺 107胶水的水泥砂浆,使其粘结牢固;梁底或楼板底应按墙板放线位置增贴92mm宽石膏垫板,以确保墙面顶端密实。
(三)细部做法不妥
1.现象
隔断墙与原墙、平顶交接处不顺直,门框与墙板面不交圈,接头不严、不平;装饰压条、贴面制作粗糙,见钉子印。
2.原因分析
技术交底不明确,施工程序不规范,作业不认真。
3.防治措施
(1)施工前质量交底应明确,严格要求操作人员做好装饰细部工程。
(2)门框与隔墙板面构造处理应根据墙面厚度而定,墙厚等于门框厚度时,可钉贴面;小于门框厚度时应加压条;贴面与压条应制作精细,切实起到装饰条的作用。
(3)为防止墙板边沿翘起,应在墙板四周接缝处加钉盖缝条,或根据不同板材,采取四周留缝的做法,缝宽10mm左右。
饰面砖工程
(一)粘贴锦砖与条形面砖的质量缺陷
1.现象
(1)粘贴不牢固、空鼓甚至脱落。
(2)排缝不均匀,非整砖不规范。
(3)勾缝不密实、不光洁、深浅不统一。
(4)面砖不平整、色泽不一致。
(5)无釉面砖表面污染、不洁净。
2.原因分析
(1)粘贴不牢固、空鼓、脱落:
①基层过分干硬,粘贴前未用水湿润或面砖粘贴操作不当,面砖与基层之间粘结差,致使面砖空鼓,甚至脱落。
②砂浆配合比不准确,稠度控制不当,砂子含泥量过大,形成空鼓,脱落。
③粘贴面砖砂浆不饱满,面砖勾缝不密实,被雨水渗透侵蚀,受冰冻胀缩,引起空鼓脱落。
(2)排缝不均匀,非整砖不规范:
①排砖方法不准确,在粘贴面逐一划线计数,这种“由小到大”以几块面砖为基数逐一划线排砖的方法,极易产生累积误差。
②外墙刮糙与面砖尺寸没有事先统筹考虑,在排砖中出现非整砖又没有按规范妥善处理,而是任意割砖。
③操作人员在粘贴面砖过程中,没有掌握或少了一道砂浆初凝前应对排缝不均匀的面砖进行调整的工序。
(3)勾缝不密实、不光洁、深浅不统一:
①勾缝砂浆配合比不准确,稠度不当,砂浆镶嵌不密实,勾缝时间掌握不适当。
②勾缝没有用统一的自制勾缝小工具或操作不得要领。
(4)面砖不平整、色泽不一致:
①粘贴面基层抹灰不平整或粘贴面砖操作方法不当。
②面砖质量差,施工前与施工中没有严格选砖,造成不平整与色泽不一致。
(5)无釉面砖表面污染。不洁净:无釉面砖,如泰山砖,在粘贴面砖与勾缝操作过程中,往往使灰浆污染在面砖上,不易清除,若不及时清理,会留有残浆等污染痕迹。
3.防治措施
(1)粘结不牢固、空鼓、脱落:
①必须将底层、基层表面清理干净,并于施工前一天将准备抹灰的面浇水润湿。对表面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应先凿毛,或掺 107胶水泥浆,或用界面处理剂处理。
②面砖粘贴方法分软贴与硬贴两种。软贴法是将水泥砂浆刮在面砖底上,厚度为3~4mm,粘贴在基层上;硬贴法是用107胶水、水泥与适量水拌和,将水泥浆刮在面砖底上,厚度为2mm,此法适用于面砖尺寸较小的;无论采用哪种贴法,面砖与基层必须粘结牢固。
③粘贴砂浆的配合比应准确,稠度适当;对高层建筑或尺寸较大的面砖其粘贴材料应采用专用粘结材料。
④外墙面砖的含水率应符合质量标准,粘贴砂浆须饱满,勾缝严实,以防雨水侵蚀与酷暑高温及严寒冰冻胀缩引起空鼓脱落。
(2)排缝不均匀,非整砖不规范:
①外墙刮糙应与面砖尺寸事先作统筹考虑,尽量采用整砖模数,其尺寸可在窗宽度与高度上作适当调整。在无法避免非整砖的情况下,应取用大于1/3非整砖。
②准确的排砖方法应是“取中”划控制线进行排砖。例如:外墙粘贴平面横或竖向总长度可排80块面砖(面砖+缝宽),其第一控制线应划在总长度的1/2处,即4O块的部位;第二控制线应划在40块的1/2处,即20块的部位;第三控制线应划在20块的1/2处,即10块的部位,依此类推。这种方法可基本消除累计误差。
③摆门、窗框位置应考虑外门窗套,贴面砖的模数取1~2块面砖的尺寸数,不要机械地摆在墙中,以免割砖的麻烦。
④面砖的压向与排水的坡向必须正确。对窗套上滴水线面砖的压向为“大面罩小面”或拼角(45°割角)两种贴法;墙、柱阳角一般采用拼角(45°割角)的贴法;作为滴水线的面砖其根部粘贴总厚度应大于1cm,并呈鹰嘴状。女儿墙、阳台栏板压顶应贴成明显向内泛水的坡向;窗台面砖应贴成内高外低2cm,用水泥砂浆勾成小半圆弧形,窗台口再落低2cm作为排水坡向,该尺寸应在排砖时统一考虑,以达到横、竖线条全部贯通的要求。
⑤粘贴面砖时,水平缝以面砖上口为准,竖缝以面砖左边为准。
(3)勾缝不密实、不光洁、深浅不统一:
①勾缝必须作为一道工序认真对待,砂浆配合比一般为1:1,调度适中,砂浆镶嵌应密实,勾缝抽光时间应适当(即初凝前)。
②勾缝应自制统一的勾缝工具(视缝竞选定勾缝筋或勾缝条大小),并应规范操作,其缝深度一般为2mm或面砖小圆角下;缝形状可勾成平缝或微凹缝(半圆弧形);勾缝深度与形状必须统一,勾缝应光洁,特别在“十字路口”应通畅(平顺)。
(4)面砖不平整、色泽不一致:
① 基层刮糙前应弹线出柱头或做塌饼,如果刮糙厚度过大,应掌握“去高、填低、取中间”的原则,适当调整柱头或塌饼的厚度。应严格控制基层的平整度,一般可选用大于2m的刮尺,操作时使刮尺作上下、左右方向转动,使抹灰面(层)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为最小。
②粘贴面砖操作方法应规范化,随时自查、发现问题,在初凝前纠正,保持面砖粘贴的平整度与垂直度。
③粘贴面砖应严格选砖,力求同批产品、同一色泽;可模拟摆砖(将面砖铺在场地上),有关人员站在一定距离俯视面砖色泽是否一致,若发现色差明显或翘曲变形的面砖,当场就予剔除。
④用草绳或色纸盒包装的面砖在运输、保管与施工期间要防止雨淋与受潮,以免污染面砖。
(5)无釉面砖表面污染、不洁净:
①无釉面砖在粘贴前,可在其表面先用有机硅(万可涂)涂刷一遍,待其干后再放箱内供粘贴使用。涂刷一道有机硅,其目的是在面砖表面形成一层无色膜(堵塞毛细孔),砂浆污染在面砖上易清理干净。
②无釉面砖粘贴与勾缝中,应尽量减少与避免灰浆污染面砖,面砖勾缝应自上而下进行,一旦污染,应及时清理干净。
(二)粘贴大理石与花岗岩的质量缺陷
1.现象
(1)大理石或花岗岩固定不牢固。
(2)大理石或花岗岩饰面空鼓。
(3)接缝不平,嵌缝不实。
(4)大理石纹理不顺,花岗岩色泽不一致。
2.原因分析
(1)施工方法不规范,大理石与花岗岩在粘贴前没有事先在基层按规定留设预埋件,在板材上也没有打孔或割扎线连接口,或绑扎钢丝不紧密,不牢固,或铜丝直径过细,竣工后数年造成贴面板材脱落现象。
(2)灌浆前对基层没有用水润湿,石材背面未清除表面浆膜、灰尘,在灌浆时没有用钢钎(棒)捣实,故砂浆粘结差,灌浆也不密实。
(3)接缝不平、不匀,嵌缝不实:
①基层处理不好,柱、墙面偏差过大。
②板材质量不符合要求,使用前未进行严格挑选与加工处理。
③粘贴前未全面考虑排缝宽度,粘贴时未采取技术措施,接缝大小不匀,甚至瞎缝,无法嵌缝。
(4)石材采购时对纹理与色泽未严格要求,粘贴前没有模拟试排及挑选,粘贴时又没有注意纹理与色泽的调整。
3.防治措施
(1)粘贴前必须在基层按规定预埋φ6钢筋接头或打膨胀螺栓与钢筋连接,第一道横筋在地面以上100mm上与竖筋扎牢,作为绑扎第一皮板材下口固定钢丝。
(2)在板材上应事先钻孔或开槽,第一皮板材上下两面钻孔(四个连接点),第二皮及其以上板材只在上面钻孔(两个连接点),璇脸板材应三面钻孔(六个连接点),孔位一般距板宽两端1/4处,孔径5mm,深度12mm,孔位中心距板背面8mm为宜。
(3)外墙砌贴(筑)花岗岩,必须做到基底灌浆饱满,结顶封口严密。
(4)安装板材前,应将板材背面灰尘用湿布擦净;灌浆前,基层先用水湿润。
(5)灌浆用1:2.5水泥砂浆,调度适中,分层灌浆,每次灌注高度一般为200mm左右,每皮板材最后一次灌浆高度要比板材上口低50~100mm,作为与上皮板材的结合层。
(6)灌浆时,应边灌边用橡皮锤轻击板面或用短钢筋插入轻捣,既要捣密实,又要防止碰撞板材而引起位移与空鼓。
(7)板材安装必须用托线板找垂直、平整,用水平尺找上口平直,用角尺找阴阳角方正;板缝宽为1~2mm,排缝应用统一垫片,使每皮板材上口保持平直,接缝均匀,用浆糊状熟石膏粘贴在板材接缝处,使其硬化结成整体。
(8)板材全部安装完毕后,须清除表面石膏和残余痕迹,调制与板材颜色相同的色浆,边嵌缝边擦洗干净,使接缝嵌得密实、均匀、颜色一致。
(9) 外墙面砖的含水率应符合质量标准,粘贴砂浆须饱满,勾缝严实,以防雨水侵蚀与酷暑高温及严寒冰冻胀缩引起空鼓脱落。
(10)对重要装饰面,特别是纹理密集的大理石,必须做好镶贴试拼工作,一般可在地坪上或草坪上进行。应对好颜色,调整花纹,使板与板之间上下、左右纹理通顺,色调一致,形成一幅自然花纹与色彩的风景画面(安装饰面应由上至下逐块编制镶贴顺序号)。
(11)在安装过程中对色差明显的石材,应及时调整,以体现装饰面的整体效果。
(三)干挂大理石与花岗岩的质量缺陷
1.现象
(1)干挂大理石或花岗岩固定不牢固。
(2)接缝不平整,嵌缝不密实、不均匀、不平直。
2.原因分析
(1)施工方法不规范,在挂大理石或花岗岩前没有事先在基层按规定预埋铁件,或钢构架焊接不牢,不锈钢挂件。材料规格与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
(2)板材上连接槽切割位置偏差。
(3)板嵌缝未嵌实。
3.防治措施
(1)干挂大理石或花岗岩前,应事先在基层按规定预埋铁件。
(2)根据干挂板材的规格大小,选定竖向与横向组成钢构架的规格与质量,例如:25mm×600mm×1200mm的板材,可选竖向用6~8号槽钢,横向用3~4号角钢,竖向按1200mm分格,横向按600mm分格。
(3)板材上、下两端应准确切割连接槽两条,并分别安装不锈钢挂件与其连接。
(4)严格按打胶工艺嵌实密封胶。6.5.4砖石饰面泛碱
1.现象
面砖、大理石与花岗岩饰面滑板缝泛白色结晶物,污染饰面。
2.原因分析
水通过板缝及饰面材料的毛细孔进入基层,引起粘结材料中水泥水化反应所致。
3.防治措施
(1)如果发现早期粘贴的面砖、大理石、花岗岩饰面泛碱,只要选择一个好天气,即有太阳的晴天,先用草酸将饰面泛碱等污物洗掉,然后用清水冲刷干净,最好晒一天后,在饰面上喷涂有机硅(万可涂)两度,即可收到表面洁净与有光泽的良好效果。
(2)新粘贴的饰面待粘结牢固后,将饰面清理干净,采用上述方法喷涂有机硅两度,可以预防饰面泛碱。
涂料工程
(一)漆膜皱纹与流坠
1.现象
油漆饰面上漆膜干燥后收缩,形成皱纹,出现流坠现象。
2.原因分析
(1)施工环境不适宜,刷漆时或刷完后遇高温、太阳曝晒,或底漆过厚,或在长油度漆膜上加涂短油度漆,以及催干剂加得过多等,使漆膜内外干燥不同步,沿漆表面先干燥结膜,内部后干燥,即“外干里不干”,就会形成漆膜表面皱纹。
(2)涂料中加稀释剂过多,或涂刷的漆膜太厚,或选用的漆刷太大,或喷嘴孔径太大,喷枪距离物面太近,或漆料中含重质颜料过多,或刷漆时温度过低,湿度过大等均会造成油漆流坠。
3.防治措施
(1)要重视漆料、催干剂、稀释剂的选择。一般选用含桐油或树脂适量的调和漆;催干剂、稀释剂的掺人要适当,宜采用含锌的催干剂。
(2)要注意施工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高温、日光曝晒或寒冷,以及湿度过大一般不宜涂刷油漆;最好在温度15℃~25℃,相对湿度50%~70%条件下施工。
(3)要严格控制每次涂刷油漆的漆膜厚度,一般油漆为50~70μm,喷涂油漆应比刷漆要薄一些;要避免在长油度漆膜上加涂短油度漆料,或底漆未完全干透的情况下涂刷面漆。
(4)对于粘度较大的漆料,可以适当加入稀释剂;对粘度较大而又不宜稀释的漆料,要选用刷毛短而硬、且弹性好的油刷进行涂刷。
(5)对已产生漆膜皱纹或油漆流坠的现象,应待漆膜完全干燥后,用水砂纸轻轻将皱纹或流坠油漆打磨平整;对皱纹较严重不能磨平的,需在凹陷处刮腻子找平;在油漆流坠面积较大时,应用铲刀铲除干净,修补腻子后打磨平整,然后再分别满刷一遍面漆。
(二)漆面不光滑,色泽不一致
1.现象
漆面粗糙,漆膜中颗粒较多,色泽深浅不一致。
2.原因分析
(1)涂刷油漆前,物体表面打磨不到位、不光滑,灰尘、砂粒等粉尘清除不干净。
(2)漆料本身不符合要求,或漆料在调制时搅拌不均匀,或过筛不仔细,将杂质污物混入漆料中,或误将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漆混合等均会造成漆面粗糙。
(3)物体材质本身色泽不一致,或采用油漆品种与涂油的方法不合理、刮腻子不均匀、色差等均会造成色泽不一致。
3.防治措施
(1)涂刷油漆前,物体表面打磨必须到位并光滑,灰尘、砂粒等应清除干净。
(2)要选用优良的漆料;调制搅拌应均匀,并过筛将混入的杂物滤净;严禁将两种以上不同型号、性能的漆料混合使用。
(3)“漆清水”即浅色的物体本色,应事先做好造材工作,力求材料本身色泽一致;否则只能“漆混水”即深色,同时也要制好腻子使色泽一致。
对于高级装饰的油漆,应用水砂纸或砂蜡打磨平整光洁,最后上光蜡或进行抛光,提高漆膜的光滑度与柔和感。
(三)涂层裂缝、脱皮
1.现象
漆面开裂、脱皮。
2.原因分析
漆底腻子质量不好,有的用水性腻子代替油性腻子,疏松、强度底,受振动易开裂脱落。
3.防治措施
物体表面特别是木门表面必须用油腻子批嵌,严禁用水性腻子。
(四)涂层不均匀,刷纹明显
1.现象
涂层厚薄、深浅不均匀,刷纹明显,表面手感不平整,不光洁。
2.原因分析
(1)基层材料差异(混凝土面、砌体粉刷、板材等),或基层处理差异(腻子厚薄不一、光滑程度不一、施工接槎)等,对涂料的吸收不一样(不同),会造成涂层不均匀。
(2)使用涂料时未搅拌均匀,或任意加水,使涂料稠、稀不一,也会造成涂层不均匀。
(3)涂料涂层过厚,或涂层厚薄不一,或毛刷过硬,或刷涂料时操作用力不当等均会造成刷纹明显。
3.防治措施
(1)遇基层材料差异较大的装饰面,其底层特别要清理干净,批刮腻子厚度要适中;须先做一块样板,力求涂料涂层均匀。
(2)使用涂料时须搅拌均匀,涂料稠度要适中;涂料加水应严格按出厂说明书要求,不得任意加水稀释。
(3)涂料涂层厚度要适中,厚薄一致;毛刷软硬程度应与涂料品种适应;涂刷操作时用力要均匀、顺直,刚中带柔。
(五)涂料饰面空鼓、裂缝、片状脱落
1.现象
普通纸巾饰面涂刷高级涂料后会使饰面空鼓、裂缝加剧;有的饰面1~2年后,出现小片状脱落。
2.原因分析
(1)普通纸巾饰面,其基层为石灰砂浆。在纸巾面上涂刷高级涂料时,往往批刮白水泥腻子厚度在1mm左右。由于表面层白水泥腻子强度高,与基层收缩变形不一致,导致局部,甚至大面积空鼓裂缝。
(2)涂刷基层面潮湿,或表面太光滑,或强度太低,或涂层太厚,涂料质量差等。
3.防治措施
(1)普通纸巾饰面(软底子),不适宜涂刷高级涂料,更不得批刮形成一定厚度的掺水泥比例较大的硬腻子。
(2)涂刷涂料的基层不能潮湿,也不能太光滑或强度太低。
(3)涂料稠度要适中,稀释涂料时,应严格按标准,合理配制。
(4)应严格控制分层涂刷的厚度与间隔时间,间隔时间与气温、基层材料及涂料性能有关,应视实际情况选定。
(六)装饰线与分色线不平直、不清晰,涂料污染
1.现象
(1)阳台底面涂料与墙面阴角等相邻不同饰面的分色线不平直,不清晰。
(2)墙面、台度、踢脚线等不同颜色的装饰线、分色线不平直、不清晰。
(3)不同颜色的涂料分别(先后)涂刷时,污染相邻的不同饰面或部件。
2.原因分析
(1)操作不认真,贪图省力。
(2)操作不规范,涂刷过程中没有采取技术措施。
3.防治措施
(1)必须加强对涂料涂刷人员教育,增强质量意识,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克服涂刷的随意性与涂料污染。
(2)涂料涂刷必须严格执行操作程序与施工规范,采用粘贴胶带纸技术措施,确保装饰线与分色线平直与清晰。
(3)加强对涂料工程各涂刷工序质量交底与质量检查,尽量减少与预防涂料污染,发现涂料污染,立即制止与纠正。
裱糊工程
(一)裱糊面皱纹、不平整
1.现象
裱糊面未铺平,呈皱纹、麻点与凹凸不平状。
2.原因分析
(1)基层表面粗糙,批刮腻子不平整,粉尘与杂物未清理干净,或砂纸打磨不仔细。
(2)壁纸材质不符合质量要求,壁纸较薄,对基层不平整度较敏感。
(3)裱糊技术水平低,操作方法不正确。
3.防治措施
(1)基层表面的粉尘与杂物必须清理干净;对表面凹凸不平较严重的基层,首先要大致铲平,然后分层批刮腻子找平,并用砂纸打磨平整、洁净。
(2)选用材质优良与厚度适中的壁纸。
(3)裱糊壁纸时,应用手先将壁纸铺平后,才能用刮板缓慢抹压,用力要均匀;若壁纸尚未铺平整,特别是壁纸已出现皱纹,必须将壁纸轻轻揭起,用手慢慢推平,待无皱纹、切实铺平后方能抹压平整。
(二)接槎明显,花饰不对称
1.现象
裱糊面层搭接处重叠,接槎明显,纸(布)粘贴花纹不对称。
2.原因分析
(1)裱糊压实时,未将相邻壁纸连接缝推压分开,造成搭缝;或相邻壁纸连接缝不紧密,有空隙缝;或壁纸连接缝不顺直等均会造成接槎明显。
(2)对装饰面所需要裱糊的壁纸(布)未进行周密计算与裁剪,造成门窗口的两边、对称的柱子、墙面所裱糊的壁纸花饰不对称。
(3)壁纸(布)选择的颜色与花纹不适当,会增加裱糊的难度。
3.防治措施
(1)壁纸粘贴前,应先试贴,掌握壁纸收缩性能;粘贴无收缩性的壁纸时,不准搭接,必须与前一张壁纸靠紧而无缝隙;粘贴收缩性较大的壁纸时,可按收缩率适当搭接,以便收缩后,两张纸缝正好吻合。
(2)壁纸粘贴的每一装饰面,均应弹出垂线与直线,一般裱糊2~3张壁纸后,就要检查接缝垂直与平直度,发现偏差应及时纠正。
(3)粘贴胶的选择必须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温度、基层表面材料及壁纸品种与厚度等确定;粘贴胶必须涂刷均匀,特别在拼缝处,胶液与基层粘结必须牢固,色泽必须一致,花饰与花纹必须对称。
(4)壁纸(布)选择必须慎重。一般宜选用易粘贴、且接缝在视觉上不易察觉的壁纸(布)。
花饰工程
(一)花饰制品粗糙,接槎明显
1.现象
花饰制品制作与拼接粗糙,拼角不方正,接槎明显。
2.原因分析
(1)花饰制品的模具尺寸、形状不准确,内表面不光滑,拼装不紧密,或在重复使用过程中清模不干净,脱模剂涂刷不到位、不均匀。
(2)制品材料配合比不正确或搅拌不均匀,或制作过程中振捣不密实,养护不认真,或拆模时间不适当,方法不规范等。
(3)花饰制品的几何尺寸不准确,拼装不规范,或镶嵌材料不符合要求,批嵌不密实,不光洁,造成接槎明显。
3.防治措施
(1)装饰制品的模具尺寸必须准确,内表面应光滑,模具拼装紧密;模具在重复使用过程中清模应干净,脱模剂涂刷要均匀,不漏刷。
(2)制品材料配合比应正确,搅拌均匀,振捣密实。养护认真,拆除时间适当,确保花饰制品内实外光,几何尺寸正确,制作精细。
(3)花饰制品的拼角应方正,拼接应平顺;镶嵌材料颜色要接近制品颜色,批嵌要密实光洁。
(二)花饰制品与建筑物连接不牢固,镶嵌不光洁
1.现象
花饰制品与建筑物连接不牢固,松动甚至脱落;镶嵌粗糙,不光洁。
2.原因分析
(1)花饰制品与建筑物连接未设置预埋件,连接不规范。
(2)花饰制品与建筑物连接处镶嵌操作不到位,批嵌不认真。
3.防治措施
(1)花饰制品与建筑物的连接处必须设置预埋件,连接要牢固。
(2)花饰制品与建筑物的连接处镶嵌操作到位,批嵌要认真,腻子颜色要与制品及建筑物协调,细部处理光洁。
玻璃工程
(一)油灰及其批嵌不符合规范要求
1.现象
油灰面皱皮、龟裂、脱落;底油灰未批嵌,或不饱满,面油灰棱角不规范。
2.原因分析
(1)油灰材质差,没有进行再加工处理,直接用于工程。
(2)油灰批嵌操作不规范,不座底灰或少座底灰,批嵌油灰没有揉成细条用拇指嵌入槽内,没有用铲刀从一端向另一端刮成45°斜坡。
3.防治措施
(1)市场采购的油灰,质量普遍较差,必须用熟桐油再次加工拌制,使油灰具有较好的塑性,批嵌时不断裂,不出现麻面。
(2)油灰批嵌操作要规范,必须座底灰;批嵌油灰时,应将油灰揉匀搓成细条,用拇指嵌入槽内,并用铲刀从一端向另一端刮成 45°斜坡,抹嵌光滑平整。
(二)玻璃固定不牢固
1.现象
玻璃安装后,手轻击玻璃声音不宏亮,玻璃松动,固定不牢。
2.原因分析
(1)未铺底油灰或底灰厚薄不均匀。
(2)玻璃裁制尺寸偏小,影响钉子(或卡子)固定。
(3)钉子数量不足;或钉子没有贴紧玻璃,固定不牢。
3.防治措施
(1)裁口内铺垫的底油灰必须厚薄适度、均匀。
(2)玻璃尺寸裁割准确,保证玻璃每边镶入裁口不少于3/4的裁口。
(3)每块玻璃每边钉子(或卡子)不得少于一枚。边长大于40cm,每20cm应钉一枚钉子(或卡子)。钉帽应紧贴玻璃表面且钉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