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有效性
经济学领域术语
货币政策有效性是货币政策达到货币当局希望实现的目标的有效程度。它取决于四个因素: ①货币政策时滞。如果政策时滞有限,而且分布非常均匀,中央银行就可以预先采取措施。如果分布不均匀,中央银行的预测能力将下降,反周期的货币政策就会失去效力。②微观经济主体的心理预期。在理性预期假定条件下,人们的心理预期变化将削弱甚至抵消货币政策的效果。③金融制度变革。金融制度的变化会增加货币定义的困难,改变货币流通速度,改变人们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它还可能使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迅速传导到国内,增加货币政策控制的难度。④政治因素。此外,经济体系中还存在着无法控制的 “外部冲击”,如石油价格上涨、技术革命,都有可能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取决条件
货币政策有效性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三个条件:
1、货币能否系统地影响产出。
2、货币与产出之间是否存在稳定联系。
3、货币当局能否如其所愿地控制货币。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06 21:23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