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证核对
会计术语
账证核对是指将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相核对,这是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的基础。账证核对工作,平常是通过编制凭证和记账中的“复核”环节进行的。在结账时,对主要内容有疑问的,应进行重点抽查与核对。
简介
账证核对, 是指核对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以及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记录与原始凭证、 记账凭证的时间、 凭证字号内容、金额是否 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
这种核对通常是在日常编制凭证和记账过程中进行。
注册会计师之所以能够通过会计报表、账册以及凭证的核对, 查清已发生的经济事项,并对之下结论,是与其审计对象--当增加信息项
前财务会计的特征分不开的。
主要方式
1. 原始凭证的要素能够说明经济事项发生的时间、地点、金额、数量以及具体负责的人员。因此,在财务会计中,强调原始凭证要素几乎成为所有国家的法律要求。其目的就是通过要素的牵制,达到能证实已发生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因此,只要查对证实账册记录的原始凭证是否存在、要素是否完备,往往就能判定过去的经济业务有否发生。
2. 复式记账能够说明经济事项发生时的来源与去向。自从意大利修道士巴其阿勒在1494年总结出复式记账以来,会计在科学的殿堂中多多少少有了那么一席之地。由于复式记账能清楚地将所发生的经济业务,通过双重记录说明企业资源的来源与去向。因此,熟悉了复式记账,就能随心所欲地将账本所记的内容,转化为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过程录像。复式记账的科学性,就在于此。
意义
牢牢掌握现代财务会计三大特征,认认真真地进行账证核对,许多虚假会计信息都会被一一揭穿。由此可见,以会计为媒介而产生的审计业务,造就了注册会计师对会计语言的天生敏感性。以账表核对、账账核对、账证核对为主的查账方法,形成了注册会计师第一大技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21 14:15
目录
概述
简介
主要方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