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荷传感器
精确测量受力的装置
负荷传感器是精确测量受力的装置,分为称重传感器力传感器,允许过载能力为20%RL。
分类
称重传感器主要用于称量装置
力传感器分为:轮辐式传感器扭矩传感器、孔式传感器、S型传感器
装置简介
在负荷传感器检定工作中经常由于遇到负荷传感器在使用时要经历强烈的温度变化和外部附加载荷以及环境变化的影响,造成示值的不稳定,通常通过数显部分的电子电路或计算机处理程序进行硬性或软修正。如果在标定的过程中对负荷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误差的来源理解的不深刻,往往在标定工作中会反复盲目的操作,依旧不能达到修正的目的。在这里对负荷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误差的来源进行简单的阐述,已达到促进交流,提高认识,增强实际操作的目的。
传统概念上,负荷传感器是称重传感器测力传感器的统称,用单项参数评价它的计量特性。旧国标将应用对象和使用环境条件完全不同的“称重”和“测力”两种传感器合二为一来考虑,对试验和评价方法未给予区分。
旧国标共有21项指标,均在常温下进行试验;并用非线性、滞后误差、重复性误差、蠕变、零点温度附加误差以及额定输出温度附加误差6项指标中的最大误差,来确定称重传感器准确度等级,分别用0.02、0.03、0.05......1.0表示。
产品特点
规格齐全
自振频率高
BLR-1M为密封型
技术指标
灵敏度:100~1000kg 1mV/V
1000kg以上1.5mV/V
非线性:±0.5%RO
桥路电阻:640Ω
激励电压:最高10V(AC或DC)
最高12V(AC或DC;BLR-1M)
工作温度:-10~+55℃
温度零点变化:0.4%RO/10℃
水密性:0.02Mpa(BLR-1M)
安装
1.一般原则
负荷传感器上的负载(作用在传感器上的力)必须尽可能作用在测量方向上。扭矩和弯矩,偏心和横向负载或侧向力都是干扰因素。而且当超过允许极限时,将损坏传感器。同时横向负载和侧向力也将进入被测量的相应分力中。
垂直于传感器轴线的风力,加速度等作用必须用合适的支持物加以吸收或限制。支持物不得吸收测量方向上的负载。
3.2 测量拉伸负载的传感器的安装:
用于拉伸负载的拉杆可直接拧入传感器中间的螺孔内。在拧入时不能有任何明显的力矩作用于测量元件。各种尺寸大的传感器都设有顶针,这种顶针可以防止扭转或弯曲引起的力以及由横向或侧斜的力引起的负载加在传感器上。
接线
200㎏负荷传感器、DC测量放大器(KWS3020B)、直流稳压电源及微机连接使用。
原位标定
5.1 实验过程中根据试验项目或用户要求可随时进行原位标定。
5.2 原位标定所用仪器设备主要有直流稳压电源、DC放大器(KWS3020B)、标准砝码(F2级)等, 计算机数据采集并计算分析误差。
5.3 准备工作
5.3.1 检查传感器的放置位置,其顶针应位于测杆横截面的中心位置。
5.3.2 检查法码是否出于自由状态,钢带有没有碰到其它东西。
5.3.3 起动自动加载机加砝码,将传感器加至满程,减至空载,再加至满程50㎏。
5.4 标定过程
5.4.1 由满量程逐次减载,每次40㎏,直至20㎏.然后再逐次加载至满量程200㎏。
5.4.2 计算机数据采集并计算分析误差。
5.4.3 加载或减载时,注意砝码之间的间隙应大致处于中间位置,待电压值稳定后再采集。
5.4.4 标定结果一般要求对满量程误差不超过0.5‰,与前次重复性误差不超过±50g。
5.5 结束
5.5.1 打印标定结果,记录标定公式及误差,并修改数据文件。
5.5.2 将砝码减到20kg。
技术要求
1 对被校传感器的技术要求
1.1 通用要求传 感 器 或传感器与二次仪表组成的系统应配有使用说明书,输人输出接线图、简明
原理图等。说明书中应标明传感器的名称、生产厂家、型号规格、量程、准确度、适用
频率范围及供电源要求等。传感器上应有型号、编号、制造日期和量程。
1.2 标志及外观
传 感 器 外观结构应完好。标志清晰明确,连接电缆及各类附件齐全。
传 感 器 的输人输出端应有明显标志。
1.3 技术资料
使 用 中 及维修后的送校传感器应有前次的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新出厂或新定型的
传感器送校,应有产品合格证及按技术条件规定的试验报告。对被校传感器技术指标具
有影响且必需的供电源、放大器等的技术指标应同时提供。
1.4 传感器正常工作所必需的辅助设备(如供电源、放大器等)应使用原配,或性能
不低于原配的产品。
1.5 静态性能的校准
所 有 进 行动态性能校准的传感器,均应首先进行静态性能的检定。检定项目及方法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 391-1985《负荷传感器》或JJG 632-1989
《动态力传感器》执行。
1.6 被校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应具有一致性,在不同幅度阶跃输人信号的激励下,传感
器共振峰位置变化不得超过共振频率的10%。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03 10:08
目录
概述
分类
装置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