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和博弈,是指双方冲突和斗争的结果,是所得小于所失,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其结果的总和为负数。它既包括一种两败俱伤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结果双方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它也包括另一种“胜者”取得的利益小于“败者”承受的损失的博弈。
生活中的例子
兄弟相争
比如在生活,兄弟姐妹之间相互间的争东西,其结果就很容易形成这种两败俱伤。一对双胞胎兄弟,妈妈给他们俩人买了两个玩具,一个是身材魁梧、穿着金属外壳的变形金刚,一个是会自动说话的玩具娃娃,看到那个变形金刚,兄弟俩人同时都喜欢上了,而都讨厌那个玩具娃娃,他们一致认为,玩具娃娃这类玩具是女孩子玩的,所以,他们两个人都想独自占有那个魁梧的变形金刚,于是矛盾便出现了,哥哥想要这个变形金刚,弟弟偏不让,弟弟也想独占,哥哥偏不同意,于是,干脆把变形金刚扔掉,谁都别想要。
两败俱伤
可以说像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经常出现的,在相处过程中,由于交往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或占有欲,而不能达成相互间的统一,使交际产生冲突和矛盾,结果是交际的双方都从中受到损失,“博弈论”把这种情况叫“负和博弈”。如上面所举的例子,哥弟俩互不让步,最后,干脆扔掉,谁都别想得到。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其中一方的心理不能得到满足,另一方的感情也有疙瘩。可以说,对双方而言都受到损失;双方的愿望都没有实现,剩下的也只能是哥弟关系的不和或冷战,从而对哥弟间的感情造成不良的影响。
应用意义
“负和博弈”之于价格波动
市场“负和博弈”的性质在价格波动特征上有充分的体现。以道氏理论为例,道氏理论将价格波动分三个级别:主要(原始)趋势、次级(逆向、反复)趋势、日常(短期)波动。撇开道氏理论的具体实践问题,结合上文论述,可以进一步推断:
主要趋势是证券期货市场投资人获利的主要基础,次级趋势和日常波动则是证券期货市场存在及正常运转的基础。次级趋势的主要
市场功能是隐蔽主要趋势,使市场走向的真正意图不被大多数人所觉察,并使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被次级趋势所误导,从而作出错误的决策。日常波动的主要市场功能是使操作盈利看起来很容易,以诱使一批又一批的投资人不断为市场注入资金,从而保证市场的延续和长盛不衰。
次级移动和日常波动具体来说,就是以大量的市场假象的方式使投资人错误地进场,同时在投资人正确进场后使投资人错误地离场。次级趋势隐蔽
主要趋势及日常波动诱资入市的市场功能,从根本上保证了只有少数人成为赢家,最终使以“负和博弈”为特征的投资游戏规则得以维护。
意义
因而,综合上述各方面,证券期货市场高度波动性、高度随机性的外在价格特征,以及“负和博弈”的市场内在要求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从全局和长期而言,证券期货市场的
投资对象价值判断难、获胜概率低,因而操作难度非常高;决定了证券期货市场决不可能是一个简单的投资对象。在价值判断和操作实施这两个对投资收益命运攸关的关键环节上均属高难度,对投资者(尤其是投资家和机构投资者、知名分析师)而言,建立并巩固严肃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投资模式就显得十分紧迫而重要。
证券期货市场
应用于证券市场的推论
证券期货市场的投资交易,是一个连续的“负和博弈”的过程,即投资交易的亏损方不但要输给盈利一方,而且双方都要交纳交易过程的各种费用。所以不但在投资本业中赢家的从业人员是靠投资输家来养活的,同时投资服务业的从业人员,从根本上也要由输家来供养。如果亏损方要养活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投资从业人员,那么输家不但从数量上还是
资金量上都要远远超过赢家,才能维持证券和期货市场自身的延续和生存。由此可以推论,市场的主要运动方向,一定是大多数投资人心理上最难以承受的方向,也一定是最出乎大多数投资人意料的方向。市场一定会用一切方法来证明大多数投资者和大多数资金投向在大多数时候都是错误的,市场自身生存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大多数投资决策的错误。这个“一切方法”就是西方经济理论中所谓的“看不见的手”,就是
中国证券市场中所谓的“超级
主力”。
由于任何投资盈利都来源于价格沿投资方向正向的移动,任何投资亏损都产生于价格沿投资方向反向的移动,所以投资人很自然地就会对价格移动方向最为关注,研判价格趋势也就天然地成了投资人进行分析活动的首要功课。目前大多数投资技巧类书籍阐述的主要是以趋势研判为重点的各种分析方法,也在相当程度上强化了投资人的“方向”意识、“趋势”意识。由于参与市场的人数、资金、方法等的大多数代表了错误投向的市场内在要求,以方向或趋势确认为研判重点的大多数人的习惯行为必然是低效的。
进一步的推论
进一步的推论如下:
推论一:市场会用一切方法证明流行的观点是错误的。
推论二:市场会用一切方法证明流行的操作方法是错误的。
推论三:由以供求关系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的传统经济理论发展起来的基本分析方法的流行运用方式,在证券期货市场中是低效的。
推论四:传统技术分析方法的流行运用方式在证券期货市场中是低效的。
股票市场例子
新闻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决定从2007年5月30日起,调整证券(股票)
交易印花税税率,由1‰升为3‰。即对买卖、继承、赠与所书立的A股、B股股权转让书据,由立据双方当事人分别按3‰的税率缴纳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
上一次
印花税调整发生在2005年1月,从2‰调整为1‰。当时,中国股市正在低谷徘徊,1‰的
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也创下新低。此后,在
股权分置改革成功、投资者信心恢复等因素的推动下,中国股市步入了一轮前所未有的牛市。
进入5月,上证指数上攻至4000点,此后在4000点上下有所调整。期间央行加息、上调
存款准备金率,证监会加大对违规操作的查处力度,并几次三番警示
股市风险,但牛市故我,多重手段都未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5月29日,上证综指最高上探4335.96点。
但
印花税一经上调,市场连日大幅下挫。6月4日,沪深两市更分别以单日下跌330.34点和964.23点创下单日下跌点数历史记录。6月5日起,股市重拾升势,四天以来基本保持连日上涨的态势。6月8日,沪综指收于3913.14点,较前一交易日微涨0.57%。
评论
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中国股市现阶段在流通中的股票只有总股本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
流通股票所对应的上市公司盈利只相当于每个交易日5.67亿元。中国股民付出的交易费用比企业盈利还多出67%,这比赌博的
赔率更大。按照国际惯例,赌场必须保证玩家48%的胜率,但在中国股市,类似的赢面仅为40%。
他解释说,投资者购买股票,实际上是购买股权的盈利。
交易费用是否过高,应当以盈利为判断标准。A股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大约为每年4000亿元,也就是每个交易日17亿元。在
印花税上调之前,中国投资者已经把他们所购买到的盈利的56%都上缴了。在香港和纽约这样的正常市场,这一比率应当低于5%。即使在那些经历过
经济泡沫的国家,交易费用占企业盈利的比例也只有20%-30%。
在一个充满泡沫的市场中,驱动市场的通常不是投资者而是
投机者。投机者买入股票不是为了获得上市公司利润,而是为了追求短期
价差。今年以来,中国股市的
平均股价已经翻番,
市场指数则曾上涨了60%。股票每月的平均
涨幅都超过10%,
流通股票每月平均
换手2.5次,交易费用为每月0.9%。这样,投机者的盈利大约相当于交易费用的11倍。如果上涨势头在短期内保持下去,投机就将持续。
谈到中国政府近日提高
印花税的举措,他说,这是一项相当严厉的手段。2007年前四个月,政府每个交易日日均印花税收入达到5.3亿元,再加上券商每日佣金收入4.2亿元,市场平均每天付出的
交易费用达9.5亿元。如果成交量还保持在目前水平的话,印花税率上调将使交易费用每天增加10.6亿元,相当于调整前的两倍。在一个正常的市场里,这样的政策足以使市场降温。但是,中国的市场远称不上正常,而投资者付出的交易费用原本就已经高得离谱。
从投机者角度看,上调
印花税的威慑力似乎还不够。交易费用达到此前的两倍多,但他们的预期收益仍然相当于交易费用的5倍,收益可能会逊于以往,但仍然足够可观。如果有足够多的投机者相信这一逻辑,泡沫在短期内就会是自我实现的。
他尖锐地指出,泡沫顶多是一个
零和博弈。在赌场里,每个人都明白这是一场零和游戏,你输即我赢。在
股市泡沫中,股票就是
筹码,而股票的价格可以持续上涨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由于所有股票的
名义价格都在上涨,每个人都成为赢家。但当泡沫破裂时,股价会回落到以前的水平。因此,长期来看,股市泡沫是零和博弈。而由于浪费资源和盲目投资,它往往会成为负和博弈。
泡沫累积机制
在相当长时间内,
股市泡沫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人人都是赢家的幻觉,这会吸引更多的人进入股市。如果人们是
完全理性的,泡沫就不会发生。但是,泡沫却不断发生,而且在大多数国家都发生过。当有足够多的人相信自己要交好运,市场又有充足的流动性时,泡沫就应运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