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里,有一种会给自己造“房子”的动物,它们能从自己的身体里分泌出石灰质,作为建筑材料来建造“房子”,用做自己的栖身之地,这些动物就是贝类。因为它们的身体柔软,所以归属于软体动物。
一类身体柔软、不分节、一般左右对称、通常具有石灰质外壳的
海洋动物。俗称贝类。软体动物的种类繁多,有10万余种,其中有一半以上生活在海洋中,是海洋中最大的一个动物门类。软体动物门分为8个纲——
腹足纲(Gastropoda)、
双壳纲(Bivalvia)、
头足纲(Cephalopoda)、
掘足纲(Scaphopoda)、
单板纲(Monoplacophora)、
多板纲(Polyplacophora)、
沟腹纲(Solenogastres)和
尾腔纲(Caudofoveata)。
一般由头、足、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 5部分组成。头部生有口、眼和触角等;足在身体的腹面,由强健的肌肉组成,是运动器官;内脏囊在身体背面,包括神经、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生殖诸系统;外套膜和由它分泌的贝壳包被在身体的外面,起保护作用。
研究简史软体动物是重要的
海洋生物资源,很早便为人们所重视。公元前 4世纪古希腊的
亚里士多德就以贝壳的有无区分这类动物,并搜集了有关它们的生态、习性等资料。以后很多世纪,人们对软体动物的认识进展缓慢,直到
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才有人做一些研究工作。较系统地研究软体动物是从17世纪开始的,1685年英国M.利斯特发表了第一部软体动物著作《贝类学大纲》。后来
林奈、
拉马克和G.B.
居维叶等对软体动物的研究都有很多贡献,特别是居维叶对软体动物解剖学的研究,弥补了只用外部形态分类的不足,使软体动物的分类得到很多改进。18世纪后,很多国家开展了大规模的海洋调查,出版了许多系统研究软体动物的专著和图志,促进了对软体动物的深入研究。
中国古代对软体动物的观察和记载很早,《尔雅·释鱼》篇记载有一些软体动物名称,后来在不少著作中描述了软体动物许多种的形态、生活环境、习性、生物学特性以及利用等。但近代研究工作则是从20世纪20年代末期开始的,其中张玺对中国软体动物的分类、形态、生态习性、重要经济种的生活史和繁殖利用等的系统研究,以及对后鳃类的研究,为中国软体动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