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伦尼斯·阿博特
美国女摄影家
美国女摄影家。以珍藏照片和拍摄纪录片闻名。早年在巴黎习艺期间曾当过曼·雷的助手,并结识了摄影家尤金·阿杰特。后自办摄影室并拍摄了众多名人的照片。阿杰特死后,收藏了他的摄影作品,并加以分类且着力宣传。1929年开始拍摄纽约风光纪录片,1934年出版《变化的纽约》。
简介
贝伦尼斯·阿博特 (Berenice Abbott)(1898年7月17日1991年12月9日美国摄影师,20世纪30年代用黑白摄影表现纽约街头和建筑物而为人所知。同时,她也为1920年代巴黎和1930至1960年代的纽约同志社群留下了不朽的影像。
她是捷克无政府主义者Hippolyte Havel的养女。出生于俄亥俄州的春田,并于1923年开始拍摄。1923年到1925年间,她在巴黎担任摄影师曼·雷的助手,这期间她为20年代较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拍摄人物肖像。1925,她发现了尤金 阿杰的摄影作品并帮助他使他的摄影作品获得国际的认同。在阿杰出名后很久,阿博特的摄影作品才被受到承认,这减弱了摄影界对她的认识。
1929年,摄影师开始以胶片纪录纽约市并于1939年出版了《改变纽约》(Changing New York),这项工作获得联邦艺术计划的支持。她的照片记录了曼哈顿被摧毁的建筑物和社区。阿博特使用大幅照相机,她如同尤金 阿杰那么细致和勤奋地拍摄纽约。
“摄影师是一个绝妙的当代人,透过他的眼睛现在变成过去。”– 贝伦尼斯·阿博特 Berenice Abbott
生平
美国
阿博特1898年出生在俄亥俄州的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ield),在1918年搬到纽约之前,曾在俄亥俄州立大学短暂就读。在纽约,她住在格林尼治村(Greenwich Village,纽约和美国其他城市的文人、艺术家等的聚居地),杜娜·巴恩斯(Djuna Barnes,20世纪美国传奇女作家,其小说以同性恋为主题)和其他一些朋友是她的室友,曼·雷(Man Ray,20世纪美国著名的摄影家,达达派运动发起者之一)和杜尚(Marcel Duchamp,法国画家和艺术革新者,被认为是20世纪艺术的重要人物之一)等大名鼎鼎之士也和她过从甚密。
巴黎
1921年,阿博特前往欧洲,开始在巴黎和柏林学习雕塑。在巴黎,艺术模特泰利雅·珀尔马特(Tylia Perlmutter)以及女雕塑家、银笔画画家西尔玛·伍德(Thelma Wood)都曾经是她的恋人。1923年至1925年间,她作为曼·雷的助手在巴黎学习摄影。1926年,她开办了自己的照相馆并成功地举行了一次个人作品展。两年之后,她的摄影作品在“独立艺术家沙龙” (Salon des Indépendants,1863年成立于法国,为那些被官方展场拒绝的艺术家举办展览)展出。
在巴黎的几年间,阿博特为文坛艺界的许多杰出人物拍摄了肖像,其中包括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爱尔兰著名作家,意识流代表人物,著有《尤利西斯》)、藤田(全名藤田嗣治,Tsuguharu Foujita,法籍日本画家,20世纪前期世界上最有名的画家之一)、可可·香奈儿(Coco Chanel,法国女时装设计师,世界超级著名时尚品牌香奈儿企业的创始人)和恩斯特(Max Ernst,德裔法国画家,超现实主义创始人之一)。 然而,她对酷儿历史和酷儿美学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她为女同性恋者和双性恋者所拍摄的生动传神的肖像。在这些人当中,有年轻的流亡作家、女同性恋者玛格丽特·安德森(Margaret Anderson,她最早出版了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珍妮·赫浦(Jane Heap,美国出版商和美国文学现代派运动核心人物,安德森的女友)、西尔维亚·比奇(Sylvia Beach,一战二战期间巴黎流亡作家领袖)、布赖尔(Bryher,这是Annie Winifred Ellerman的笔名,她是一位小说家、诗人、传记作家和编辑)、珍妮特·弗兰纳(Janet Flanner,美国小说家、记者,曾在《纽约客》巴黎通讯社工作)以及弗兰纳的恋人索莉塔·索拉诺(Solita Solano,美国作家、诗人和记者,杜娜·巴恩斯的好友)。就连经常和她结伴光顾同性恋酒吧的年轻画家格雯·勒·加利安(Gwen Le Gallienne),也是她的拍摄对象。
纽约
1929年,阿博特回到纽约,纽约日新月异的城市变迁吸引她拿起相机为之留影。她还拍摄过缅因州至佛罗里达州的美国一号公路,甚至还拍摄了一些照片以图解物理学中的定理和公式。但女同志一直都是她作品的主题。她拍摄过诗人艾德娜·圣文森特·米莱(Edna St. Vincent Millay)、“哈勒姆文艺复兴运动”(Harlem Renaissance,又称“新黑人运动”New Negro Movement,指1920年代黑人文学充满活力的时期,其中心在纽约市哈勒姆黑人聚居区)的积极推动者艾勒里雅·沃克(A'Lelia Walker),还有身兼演员导演两职的伊娃·勒·加利安(Eva Le Gallienne,她是格雯·勒·加利安同父异母的姐姐)。
在纽约,阿博特与摄影评论家伊丽莎白·迈考斯兰(Elizabeth McCausland)联手发展摄影事业,从三十年代早期一直合作到迈考斯兰1965年离世。在阿博特给她拍摄的作品中,麦考斯兰流露出迷人的男性化气质,真无愧阿博特对她的昵称——“小男孩”(Butchy)。迈考斯兰也为阿博特的作品撰写了最早的评论。
阿博特早年常常炫耀自己的同性恋情,与此不同的是,后来她却对此讳莫如深,她否认曾经的往事,还尽可能地疏远当年的圈子。1968年,她移居缅因州,在那儿居住直到去世。
作品
1925年的纽约,处处流露出一派新世界的繁荣。在纽约的水滨码头,满载煤炭、铁矿、木材和小麦的大小船只穿越朦胧的水汽,轮番靠岸卸货。漂洋过海而来的移民从这里登陆,眼神中流露出迷惘和希望。忙碌的码头搬运工人们嘴里叼着烟卷,手中拉着纤绳,猫着腰,吃力地要把靠岸的船只牵拉到停泊点。 纽约上升时期的这道浮华景观,深深震撼了当时只有25岁的贝伦尼斯·阿博特(Berenice Abbott)。这位年轻的女摄影师端起手中笨重的老式相机,近乎疯狂地奔跑在繁忙、杂乱而又生机勃勃的纽约水滨码头。
她以无矫饰的心态记录着纽约水滨的浮华气息和那个时代躁动不安的灵魂,见证了纽约成长史上最壮年的时期。可以说,纽约的水滨码头几乎成就了贝伦尼斯,直到几十年后她黯然离去。
评价
阿博特是纪实派摄影的一份子,她强调摄影当不被主题和后期制作所控制。她同时反对画意摄影师如阿尔弗雷德 斯蒂格里茨。和阿博特相比,画意摄影师更受人民群众所喜爱。由于她的反对,画意派也不支持她的作品。虽然如此,她的‘直接的’摄影风格使她对科学摄影带来很重要的贡献。1958年,她为高中物理课本制作了一系列的照片。
阿博特不只是摄影师,1946年她创办了摄影之屋(House of Photography )以推销她的一些发明创造。这些发明包括变形画架,可在暗房中制作不同寻常的效果的照片;伸缩照明杆,即摄影棚常见的autopole,这样照明设备可调整到任意高度。由于不善行销,摄影之屋赔了钱,加上两名设计师死去,摄影之屋最终关闭。
缅因州佛罗里达州的纪实拍摄路上,她广泛的拍摄了2500个胶卷。之后,阿博特进行了肺部的手术,她认为她的肺不好是由于城市的污染,她应该离开纽约市。她在缅因州以1000美金买下了一栋破旧的屋子,并在那生活直到1991年去世。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0 10:14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