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蝉冠
古代冠名
貂蝉冠是一种古代冠名。貂尾与蝉羽皆古代显官冠上之饰物。貂蝉冠起源于秦代,起初为侍中﹑常侍等贵近之臣的冠饰。而后发展为高级官员的礼冠。
官帽简介
貂蝉冠,在先秦即有此官帽。《艺文类聚》卷四十八:“秦始皇复古冠貂蝉,汉因而不改。此内官侍帷幄,受顾问,拾遗于左右,出则负玺以从,秩二千石。”戴貂蝉冠的人侍从皇帝左右,御驾出宫他们负责捧玉玺等,是显赫近臣。
两《汉书》中皆载有貂蝉冠。《汉书.刘向传》:“今王氏一姓乘朱轮华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蝉,充盈幄内,鱼鳞左右。”王氏指外戚王莽一族,二十三人皆戴貂蝉冠,如鱼鳞般相次栉比皇帝左右。《后汉书.天文志中》“(张)逵等自知事不从,各奔走,或自刺,解貂蝉投草中逃亡,皆得免。”此句是说汉顺帝时,中常侍张逵等矫诏作乱被顺帝发觉,这些人或自杀或扔掉貂蝉冠落荒而逃。
成语“狗尾续貂”说的也是貂蝉冠。典出《晋书.赵王伦传》:“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赵王伦即赵王司马伦,他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叔父。司马伦用苟且小惠取悦人情,乱封貂蝉冠,以致府库貂尾及金银铸印皆不足,便用狗尾代替,遂有“狗尾续貂”一语。
古人官帽取名貂蝉亦有说法。
唐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载,貂蝉,原系北狄胡人服饰。貂毛依顺,色泽纯亮而不昭彰。而且外表柔润而内在刚劲。意寓臣子有文而不自耀,有武而不示人,即光而不耀,武而不显。蝉,居高饮露,惟食洁物,无口而鸣,清虚识变。意寓臣子识大体、性高洁、顺时变、谦卑自养其德。此二项皆为臣子应有操守品格,故名其官帽曰貂蝉冠。
《宋史·舆服》四:“貂蝉冠,一名笼巾,织藤漆上,形正方,如平巾帻。饰以银,前有银花,上缀玳瑁蝉,左右为三小蝉,衔玉鼻,左插貂尾。三公、亲王侍祠大朝会,则加于进贤冠而服之。”
明代貂蝉冠形制与宋代相似,《明史.舆服志三》:“一品至九品,以冠上梁数为差。公冠八梁,加笼巾貂蝉。”用于有爵位的官员(公侯伯)及驸马穿着朝服、祭服时佩戴,一品以下官帽皆不用笼巾貂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08 19:31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