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猪是啮齿目豪猪科豪猪属哺乳动物。体型巨大。眼和耳很小;头骨粗壮,枕脊发达,鼻骨长而宽,长于颅全长之半;有膨胀充气的腔;鼻吻部凹陷,鼻腔大;浑身长满了刺,臀部的刺特别长,尾巴隐藏在刺里面。额和前背的棘刺基部毛色淡棕色,上部白色;体深棕色,颈部有一白色条纹。
豪猪的身体强壮,体长55-77厘米,尾长8-14厘米,体重10-14千克。全身呈黑色或黑褐色,头部和颈部有细长、直生而向后弯曲的
鬃毛,背部、臀部和尾部都生有粗而直的黑棕色和白色相间纺捶形
棘刺,这些刺中间是空的,由体毛特化而成,容易脱落,有的尖端还生有倒向的钩子,像一根根利箭,非常坚硬而锐利。全身的棘刺都以3至5枚一排生在体表厚厚的“肉鳞”弧形面上,并以5枚一排的居多,刺下的皮肤上生有稀疏的白毛。头部的形状有点像兔子,但耳朵很小,听觉和视觉都不很灵敏。上门齿略微弯曲,而且垂直向下,下门齿露出的部分极长,具有1对前臼齿。腿较长,前足和后足上都具有5趾,脚底下较为平滑。尾极短,隐藏在棘刺的下面,尾端的数十个棘刺演化成硬毛,顶端膨大,形状好像一组“小铃铛”,走路的时候,这些“小铃铛”互相撞击,发出响亮而清脆的卡嗒、卡嗒的声音,在数十米以外就能听见,常常使凶猛的食肉兽类也不敢靠近。
豪猪生活在林木茂盛的山区丘陵,在靠近农田的山坡
草丛或密林中数量较多。栖于山坡、草地或密林中。穴居。常以天然石洞居住,也自行打洞。虽是自己挖掘修筑,但主要是扩大和修整穿山甲和白蚁的旧巢穴而居。其巢穴的构造复杂,通常由主巢、副巢、盲洞和几条洞道组成。盲洞的洞道较小,是遇到危险时避难的场所。洞口一般有两个,有时多到4个,开口于外面,必有一个开口于杂草之中,这是危险时逃跑的洞口。这种构造复杂的
洞穴,是有效地防御敌害的最好办法。
豪猪为
夜行性动物,白天躲在洞内睡觉,晚间出来觅食。行动缓慢,反应较差,夜出觅食常循一定的路线行走,并连续数晚在同一地点觅食,豪猪在冬季有群居的习性。活动路线较固定。长在
深山老林,多成群结队,破坏庄稼。
平时豪猪身上的
棘刺贴附于体表,当遇到敌害和发怒时,会迅速将身上约1米长的棘刺直竖起来,由于
肌肉的收缩,使身上的硬刺不停地抖动,如同颤动的钢筋,互相碰撞,发出“唰唰”的响声;同时嘴里也发出“噗,噗,”的叫声。它以背部和臀部朝向入侵者,使全身的棘刺竖立起来并急骤地颤动,将身体倒退着向对方撞击。一旦被这些棘刺扎入皮肉,就会受到严重的伤害。因此大多数
食肉动物都深知它的厉害,轻易不来招惹它,只有在十分饥饿的情况下,或者那些无法捕捉行动敏捷的动物的衰老或伤残的食肉动物,才不得不向它发动进攻,结果不可避免地被刺得皮肉溃烂或者眼睛失明,甚至丧命。在自然界中,只是偶尔才有经验十分丰富的豹或
猎狗,伺机将它踢翻,使其柔软的腹部朝上,才能将其制服。如果豪猪的刺只是很松地嵌在皮肤上,那是很容易脱落的。可是一旦豪猪的刺刺进了脸或皮肤里,就很难拔掉了,豪猪的刺会深深扎进肉里,引起伤口感染,给伤者带来巨大的痛苦,甚至导致死亡。
豪猪喜食花生、
番薯等农作物。特别喜欢吃盐。它们会啃汗手握过的工具把柄,甚至啃碎玻璃,只是为了得到其中的一些盐分。
豪猪在秋冬季节发情,春季或初夏产仔。豪猪晚间进行交配,由于一般都未采用电子扫描技术,故很难观察到一晚交配几次。豪猪怀孕期110天左右,哺乳期50天左右,通常一年两胎,一胎二仔。豪猪八个月即可达性成熟,繁殖不受季节限制,但每年的12月至第二年的6月是繁殖高峰期,自然状况下年产仔1-2胎,胎产仔1-2只,人工养殖通过技术处理,年产仔2胎,胎产仔2-4只。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3.1——无危(LC)。
由于野生豪猪日益枯竭,面临绝迹,中国林业部门已将豪猪列入
保护物种,禁止捕猎。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
豪猪理论:一群豪猪冬天挤在一起取暖,但是它们怎么都搞不好彼此的距离应该有多远。离得太近了身上的刺就会互相扎,离远了又不暖和。经过几次磨合,它们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距离。这就是人际关系中的分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