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红柑桔,浙江省宁波市
象山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象山红柑桔平均单果重200克左右,最大单果重可达350克以上;果呈扁圆形,果型指数(纵径/横径)0.8;皮薄光滑,完全成熟时浓橙红色,外观艳丽诱人。
营养价值
象山红柑桔果肉橙红色,肉质细嫩。一级品可溶性固形物11.5%以上,含糖量10克/100毫升以上,总酸0.9%以下,固酸比约12:1;果实出汁率约75%,可食率80%以上;果实营养丰富,含维生素A、C、D、B1、B2和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特别是
维生素C含量达42毫克/100毫升以上。
产地环境
土壤地貌
象山县主产区以丘陵滩涂地为主,土壤以壤土、砂质壤为主。土层深厚,肥沃,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1.5%以上,地下水位1米以下,适合柑桔的生长。
水文情况
象山红柑桔主产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无大型工业企业和高污染企业,水质质量良好。灌溉水以天然降雨水为主,水质清洁,水源充足。
气候情况
象山县属浙江中部沿海,系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温暖湿润,热量适中,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度,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年日照时为1950小时,全年无霜期295天,主导风向为东南风。生长条件极为优越,适合柑桔的生长。
历史渊源
早在宋代时,象山县的柑桔已作为贡品进行上贡,在《道光志》中就有“树高一二尺,结子繁密,宋时入贡,象山特产也。”南宋《橘录》中也有记载,后在明代嘉靖《浙江通志》和清代《康熙县志》、《乾隆志》中均有相关描述;到民国,《象山县志》中已记录有柑桔品种10余个,民国初期开始规模化栽培。象山红柑桔是象山县传统名果,具有外形美丽、果皮光滑、着色漂亮、果形端正、品质优良、坐果性能好及耐贮藏等特点。
2000年12月经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现场考察评审,象山红柑桔通过了新品种认定。
生产情况
2011年,象山红柑桔总生产面积2.65万亩。
2019年,象山县从事柑橘种苗产业的橘农有200多户,去年下半年以来,销售接穗30万斤、苗木1000万株,产值超亿元,户均增收50万元。
产品荣誉
2011年12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象山红柑桔”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象山红柑桔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象山县境内,核心区主要在
晓塘乡、高塘乡、
定塘镇、新桥镇、石浦镇、
鹤浦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21°34′00″—122°20′00″,北纬28°45′00″—29°49′00″。
质量技术要求
(1)产地要求
象山红的抗冻性比温州蜜柑稍差,需热量及光照要求也较高,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缓坡地栽培。可选择海拔200米以下的丘陵坡地进行栽培,土壤耕作层80厘米以上,pH值6—7,有机质含量1.5%以上最为适宜。也可选择地下水位80厘米以下,排水良好的平地种植。
(2)生产控制
①选择适宜的立地条件种植:象山红的抗冻性比温州蜜柑稍差,需热量及光照要求也较高,因此宜种植在冬季无大风、温暖向阳、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缓坡地栽培。多风地区必须种植防风林,以防台风及寒风危害,减轻冻害及果实机械损伤。
②适当密植,保证种植质量:象山红幼树期生长稍弱,树冠形成慢,为充分利用土地,提高早期产量,建园时可适当密植,一般株行距以1.5—1.75米×3.5—4.0为宜,即亩栽90—120株。待树冠形成,相互交叉影响光照时,再进行间伐修剪或隔林间伐。种植时要选用良种壮苗,挖宽、深切80—100毫米的定植穴或定植沟,施足基肥。春季植宜迟,一般可于二月底开始至三月中旬,定植前苗木根系最好蘸生根粉等促进根系生长的生长素。定植后要浇透水,以保持土壤湿润,保证成活率,加快幼树生长,为早期丰产打下基础。
③合理整形修剪,保持丰产树形:采用开心形或圆头形整形,幼树期主要以扩大树冠,培养骨干枝,增加树冠枝梢叶片为主。定植时主干高20—25厘米,选留3—4个分布均匀,生长势相等的枝条作为骨干枝培养,并在一年内促使春、夏、秋稍多次抽发,加快树冠形成。初投产树要及时进行修剪,在培养有效结果枝组的基础上,适当短截主枝、副主枝的延长枝,保持其一定的生长量及树势。成年结果树应以春季修剪为主,结合全年进行,春季对于主枝过多、过密的树,应及时进行开“天窗”修剪,以改善光照条件。现蕾后要及时疏剪,剪除无叶病虫枝、徒长枝、细弱枝,短截过长的结果母枝。夏季定果后应剪除落花落果枝、衰弱枝及过密枝。秋梢萌发前7—10天,应短截方位好的强枝,以促发秋梢,培养翌年好的结果母枝。对于高接树在高接当年及第二年应尽快培养树冠,选择生长均匀、分布位置好的骨干枝作为主枝培养。春剪时重截延长枝及部分骨干枝,促发健壮春梢,删除过密枝,剪除病虫枝、落叶枝,并疏去主枝及副主枝延长枝上的花蕾。
④及时进行疏花疏果:象山红坐果率较高,在管理上除通过修剪进行调节结果量外,还必须及时疏花疏果,既可提高品质,又能有效的保持健壮树势,达到丰产稳产的目的。疏花在现蕾至开花期进行,主要是结合补修剪,疏除细弱枝上的无叶花序花及部分无叶单花。疏果可分二次进行,第一次在6月下旬定果后,疏除病虫果、畸形果、机械损伤果及树冠内膛过多、过密果。第二次在8—9月份进行,主要是摘除裂果、病虫果、小果及“朝天”大果、粗皮果。对于挂果少的树,只疏去畸形果、病虫果和特别小的果。
⑤加强肥水管理:肥料要以有机肥为主,使用量要比温州蜜柑多20—30%。不同树龄应区别对待,幼龄树在3—10月,每月施肥1—2次,以氮肥为主,薄肥勤施。初结果树全年主要施肥三次:(1)春肥:2月底3月初施,施肥量占全年30%左右;(2)下肥:在5月中下旬施,施肥量占全年30%;(3)东肥:在11月中旬施,施肥占全年40%左右。全年亩施纯氛13.5—17.0千克,磷10—13千克,钾9—11千克。成年结果树,全年施四次肥料。(1)春肥:3月上旬施氮、磷肥,施肥量占全年的35%;(2)夏肥:5月上旬施氮肥一次,施肥量占全年20%,对结果少的树可以不施;(3)秋肥:8月上旬施,以磷钾肥为主,施肥量占全年的15%;(4)东肥:10月下旬施,以有机复合肥为主,施肥量占全年30%。成年园亩产2000公斤全年施肥量为:纯氨25—30千克(折尿素55—65千克;或鸡粪1600—1900千克),磷20—25千克(折过磷酸钙130—170千克),钾18—22千克(折硫酸钾肥38—46千克),7—8月份如遇连续干旱,易出现裂果,故在干旱季节应进行灌水抗旱,每隔10—15天,灌水一次,并进行地面覆盖,保持土壤湿润。
⑥重视病虫防治,保持果面洁净:病虫害防治以预防溃疡病、黑点病(树脂病)及红蜘蛛、蚧壳虫等影响果实外观的病虫为主,在抓好冬季清园,消灭越冬病虫源的基础上,在春、夏、秋梢生长期及果实生长、发育期根据各病虫的发生规律及时进行喷药防治。溃疡病防治主要在5月中下旬用波尔多液、可杀得等有机铜制剂或农用链霉素进行喷杀,黑点病主要在5—6月及9—10月用大生M—45、代森锰锌等药剂进行防治。在8—9台风季节,每次台风前后,应进行喷药防治,以促进果面伤口愈合,其它病虫防治与温州蜜柑相同。
象山红坐果率较高,在管理上除通过修剪进行调节结果量外,还必须及时疏花疏果。肥料要以有机肥为主,使用量比温州蜜柑多20%—30%。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应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植物检疫制度,防止危险性病虫的蔓延、传播;加强肥培管理,增强抗病虫侵染能力;保护和利用天敌,维护桔园生态平衡,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禁止高度、高残留农药,控制环境污染和果品农药残留。
(3)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
待果色全部转为橙红色开始采收,寒害、霜害来临前采收完毕,采收期中,遇霜、露、雨水未干和雾天不采,大风大雨后隔两天采。无加温设施栽培的果实,采收适宜期为12月中下旬。可由外到内,由下而上分批采收,有条件者可将树冠顶部、中部、下部分开放置。采果人应剪平指甲,不可攀枝拉果,防止机械损伤。伤果、烂果、病果等不得留在桔园内。
(4)生产记录要求
各生产单位应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详细做好农业投入品来源、使用时间、使用方法等记录,生产过程中各种技术措施亦应根据当地技术服务部门要求进行详细记录。
1、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无公害食品 柑果类果品》(NY5014—2005)中规定的所有安全性指标。
2、包装标志相关规定
(1)预处理:采收后果实经挑选,剔除伤果,入室存放,堆放时,应呈品字形堆放,箱与箱之间留一定间隙,以利通风降温。
(2)分级包装:专用包装箱可根据市场要求制作,按果形大小分为3千克装、5千克装、10千克装等规格,包装箱要有通风孔且坚硬牢固。包装容器有瓦楞纸箱等,所有容器必须坚固洁净、干燥、无异味,内壁平滑。内包装可用聚乙烯薄膜单果袋或包裹纸。
(3)运输:运输车辆最好使用冷藏车,利于延长贮运时间,装运过程中要避免日晒、雨淋,注意通风降温。装卸时要轻拿轻放,不得踩踏包件或在包件上坐卧。
(4)贮藏:鲜食果品预冷分级后,实行即产即销,一般不进行贮藏;部分果品如需延期销售,应在预冷后立即放入低温贮藏,贮藏温度应控制在4—8℃。
专用标志使用
包装箱外应标明品种、商标、等级、毛重、净重、产地、产品标准号。标志使用人在产品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象山红柑橘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形式)。包装箱上的图示标志按GB191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