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菜
十字花科豆瓣菜属的一种植物
豆瓣菜(学名:Nasturtium officinale R. Br. ex W. T. Aiton),别名西洋菜、水田芥、水蔊菜等,为十字花科豆瓣菜属的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其全体光滑无毛;茎匍匐或浮水生,多分枝,节上生不定根。单数羽状复叶,宽卵形、长圆形或近圆形,近全缘或呈浅波状;总状花序顶生,花多数;萼片长卵形,边缘膜质,基部略呈囊状;花瓣白色,倒卵形或宽是形,具脉纹;长角果圆柱形而扁;花柱短;种子卵形,表面具网纹。花期4-5月,果期6-7月。
植物学史
命名由来
豆瓣菜别名西洋菜,相传豆瓣菜由葡萄牙人引入中国澳门后传入广东中山,而后到广州栽培。澳门人称葡萄牙人为西洋人,故称其为“西洋菜”。豆瓣菜的种名“officinale”来源于拉丁语“officina”,缩写自“opificina”,最初的意思为“车间”,但后来演变为“储藏室、草药室、药房”之意,来指明豆瓣菜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栽培历史
豆瓣菜原产于欧洲地中海东部和南亚热带地区,14世纪初在英国和法国开始栽培。18世纪中期,豆瓣菜因其健康美味且富有营养,成为英国伦敦各阶层居民饮食中非常受欢迎的一种食物。20世纪初由葡萄牙人引进中国澳门、香港,再传入日本。豆瓣菜在中国广东省的栽培历史最长,是南方地区常见的水生蔬菜之一,之后逐渐引入到华东、西南多数省份作绿色蔬菜栽培,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北方各省也相继进行大面积的开发利用。
本草考证
《植物名实图考》载有无心菜,云:“无心菜,江西、湖广平野多有之。春初就地铺生,细茎似三叶酸浆,叶大如小指而顶有缺,密排茎上。湖北人多摘以为茹,亦呼为豆瓣菜。”据其所述及附图形态考证,即现代的豆瓣菜也。
形态特征
豆瓣菜为多年生水生草本,高20-40厘米,全体光滑无毛。
根和茎
茎匍匐或浮水生,多分枝,节上生不定根。
单数羽状复叶,小叶片3-7(-9)枚,宽卵形、长圆形或近圆形,顶端1片较大,长2-3厘米,宽1.5-2.5厘米,钝头或微凹,近全缘或呈浅波状,基部截平,小叶柄细而扁,侧生小叶与顶生的相似,基部不等称,叶柄基部成耳状,略抱茎。
总状花序顶生,花多数;萼片长卵形,长2-3毫米,宽约1毫米,边缘膜质,基部略呈囊状;花瓣白色,倒卵形或宽是形,具脉纹,长3-4毫米,宽1-1.5毫米,顶端圆,基部渐狭成细爪。
果实
长角果圆柱形而扁,长15-20毫米,宽1.5-2毫米;果柄纤细,开展或微弯;花柱短。
种子
种子每室2行。卵形,直径约1毫米,红褐色,表面具网纹。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豆瓣菜原产欧洲地中海东部和南亚热带地区,后在世界范围分布广泛,欧洲、美洲等地区及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中国等国家均有栽培。
中国分布
豆瓣菜在中国各地皆有分布,其产黑龙江、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广东、广西、陕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生长环境
豆瓣菜栽培或野生于水中、水沟边、山涧河边、沼泽地或水田中,在海拔850-3700米处均可生长。
生长习性
豆瓣菜喜冷凉湿润和光照良好的环境,对短期高温或低温抵抗力颇强。生长适温为18-22℃,高于26℃或低于15℃生长减缓,超过30℃或低于10℃基本停止生长。在较低温度(8-12℃)条件下持续15天茎叶仍呈绿色。营养生长期要求水分多,易在浅水或高湿的土壤中生长。喜中性土壤,要求pH值为微酸或中性。其花期为4-5月,果期为6-7月。
豆瓣菜作为一种长日照植物,可随着日照长度的增加而开花,开花往往发生在夏中至夏末。其花为自花或异花授粉。昆虫是主要传粉媒介,豆瓣菜的种荚在成熟时会破裂并散落种子,大多数种子落在靠近母株的地方。一部分种子可以在水流中漂浮1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豆瓣菜种子产量很高,每个果实大约有29个种子,每个花序大约有20个或更多的果实。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豆瓣菜的种子和茎的碎片可通过水流进行传播,尤其是在洪水期间可被大量传播。此外,豆瓣菜的种子和茎的碎片也可以附着在动物(包括鸟类)的脚上,通过动物运动来传播这些繁殖体,并散布在动物身边的泥土中。
人工繁殖
播种育苗
豆瓣菜播种需发芽种子,在8-9月播种,每亩需种量约25克,育苗床保持湿润状态,当苗高3cm时,逐步加深水层,到12-15cm时,即可定植。
扦插育苗
豆瓣菜夏季设施栽培一般在4-7月进行,剪取10-12cm长的粗壮的嫩茎,按行距12-15cm,株距8-10cm,1穴3株直接扦插定植于大田。
栽培技术
整地
豆瓣菜对土壤适应性广,适宜水田种植,也可以旱地栽培,但要保持土壤湿润。应选择无污染源、排灌方便、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的园地栽植。定植前5-7天进行土地翻耕,深度为30cm左右。豆瓣菜属喜肥作物,应结合耕翻土地,施入腐熟有机肥、复合肥作底肥,耙细,作1-1.5m宽的平畦。
水肥管理
豆瓣菜在定植1-3天要保持浅水层,水深1-2cm。当有新根发生,苗直立时,即应灌水,水深3-4cm。此后,随着植株生长,逐步加深水层,生长盛期一般保持水层5-7cm深。水层过深,茎易徒长,不定根多,叶易变黄;水层过浅,新茎易老化。有缓慢的常流水最佳,固定水易出现烂根。如果没有常流水,每天须换1-2次水。豆瓣菜是速生叶菜,对肥水要求较高。栽植活棵后,每隔5-7天追肥1次。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实行薄肥勤施,每次用尿素于晴天傍晚撒施,并立即就地用水泼豆瓣菜,以免肥料黏附在茎叶上。肥液过浓易引起伤根伤叶,造成茎叶发黄,生长受阻,节间短,纤维增多。
病虫防治
豆瓣菜的病害主要有褐斑病,虫害主要有小菜蛾和蚜虫。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干枯,可选用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多菌灵盐酸盐超微粉等喷施防治。小菜蛾主要危害豆瓣菜叶片,可选用微生物杀虫剂如苏云金杆菌Bt粉、复方Bt乳剂等,昆虫特异性杀虫剂如多杀霉素悬浮剂、灭幼脲3号悬浮剂等,抗生素类杀虫剂,植物性杀虫剂喷施防治。蚜虫主要危害菜株的幼嫩叶片和心叶,可选用抗蚜威可湿性粉剂喷雾、赛马乳油喷雾、赛马乳油喷雾等喷施防治。
近种区别
豆瓣菜与小叶豆瓣菜较为相似,可以一起生长,具体区别可见下表: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豆瓣菜口感脆嫩、清甜可口,可被烹制成各种菜肴。其吃法较多,可用来清炒时蔬、涮火锅,也可做成沙拉生吃,或用作汤粉和面条的菜料和汤料,还可制成饮料以及干制品等,在中国北方可作为饺子馅。
药用价值
豆瓣菜全草皆可入药,其味甘、淡,性凉,具有清肺、凉血、利尿、解毒的功效,主治肺热燥咳、坏血病、泌尿系炎症、疔毒痛肿、皮肤瘙痒等。
生态价值
豆瓣菜根系发达,耐污能力强,不仅可以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长良好,而且其根系还可吸收N、P营养元素和重金属。豆瓣菜易生侧根,反复分枝形成的庞大根系能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较大的表面积,促进根系生物膜的形成,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将水体中的氨氮转化为硝态氨,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此外,豆瓣菜成分中含有的化学他感物质,还可以有效抑制水华中铜绿微囊藻的生长。
物种危害
豆瓣菜是一种生长在淡水中的新兴水生植物。其原产于欧洲和亚洲的大部分国家,从不列颠群岛延伸到中国西部,后被特意作为叶菜蔬菜引入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美洲等地区。在北美、大洋洲和非洲南部的部分地区,豆瓣菜是一种快速生长的环境杂草。在其中一些地区中已经蔓延侵入到水道中并覆盖了原有的植被,存在扼杀原生植被种群,改变其结构和组成的可能。
植物文化
在英国汉普郡(Hampshire)新奥尔斯福德(New Alresford)每年举行豆瓣菜节(Watercress Festival),多种多样的豆瓣菜是这个美食节的主角,其已成为英国国宴的前菜。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1 14:37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