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利姓
姓氏
谷利姓是一个姓氏,源于姜姓,出自三国时期孙吴国都亭侯谷利,属于以先祖姓名为氏。据史籍《百家姓考略》记载:“齐公子齐尾孙,封于夹谷,后姓谷氏。汉有谷永,又有谷那,复姓也。”此姓氏在历史上也出过很多名人,如谷利仪,谷利军等
基本介绍
谷利[谷利,读音作yù lì(ㄩˋㄌㄧˋ),不可读作gǔ lì(ㄍㄨˇㄌㄧˋ)]
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姜姓,出自三国时期孙吴国都亭侯谷利,属于以先祖姓名复合为氏。据史籍《百家姓考略》记载:“齐公子齐尾孙,封于夹谷,后姓谷氏。汉有谷永,又有谷那,复姓也。”这些夹谷氏、谷永氏、谷那氏等复姓,后多省文简改为单姓谷氏。到了三国时期,孙吴国有一名牙将叫谷利,原先是大将军凌统的部下。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农历12月,孙权乘曹操将主力用兵于西北地区,率军十余万人进攻围困了扬州地区(今安徽合肥)。曹操当时仅留下部将张辽、李典、乐进等率七千兵马驻守合肥。张辽按照曹操关于乘敌部署未定,实施反击,挫其锐气,以安众心,尔后据城固守的预留指令,留乐进守城,自与李典选募八百勇士,连夜杀牛犒军。拂晓,张辽披铠甲执长戟,率先冲锋陷阵,杀数十人,斩将两员,直冲至孙权麾下。孙权大惊,不敢与张辽交锋,退至一土山上,后来见张辽只有八百兵,遂令部众围击张辽。张辽率领数十人奋力突出重围,余部呼救,张辽又冲入敌阵,救出其余部下,往来冲杀,所向披靡,孙权的将士们无敢抵挡。激战直至中午,孙权军队锐气被挫,而张辽守军士气大振。孙权持续围困合肥十余日不克,遂撤围退兵至逍遥津。张辽则乘敌军撤退之时,率步骑发动攻击,孙吴军队大乱而溃。当时,孙权的部将甘宁、吕蒙奋力抵挡,部将凌统率卫队拼死厮杀,牙将谷利掩护孙权逃至逍遥津。时值河桥半拆,丈余无板,孙权急策所骑骏马腾越而过。后来得将军贺齐率三千人在逍遥津以南接应,孙权才侥幸得免。战后,曹操晋升张辽为征东将军。而谷利由于在合淝会战时拼死救了孙权,因功被孙权晋封为都亭侯。
在谷利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先祖为荣,于是将其姓名合为复姓,称谷利氏,晋朝以后又分衍出单姓谷氏、利氏等,皆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
谷利。
迁徙分布
谷利氏复姓是一个相当古老的姓氏,但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湾省则没有,以抚州为郡望。
今广东省的雷州半岛,河北省的鹿泉县,浙江省的杭州市等地,均有谷利氏族人分布。
郡望堂号
郡望
抚 州:江西抚州历史悠久。夏禹时期地处扬州域。春秋时期为百越之地。战国时期属楚。秦朝时期属扬州九江郡。汉朝时期改九江郡为豫章郡。汉高祖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建南城县,属豫章郡。东汉永元八年(丙申,公元96年),分南城县之一部置临汝县,县治设在今抚州市,仍属豫章郡。三国时为吴国之地,孙吴太平二年(丁丑,公元257年)建临川郡,郡治设在临汝县。两晋、南朝相沿。南朝梁陈时,以今之崇仁、丰城、永丰、新淦等县增置巴山郡。临川郡初属江州,陈武帝时与巴山郡同属高州。隋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废郡扩州,以临川郡并巴山郡之一部置抚州,隶属洪州总管府,抚州从此定名。唐朝时期,抚州属江南西道。五代时期,属杨吴,升为昭武军。宋朝时期,分为抚州和建昌军,属江南西路。元朝时期改为抚州路、建昌路,另置南丰州,同属江西行中书省。元至正二十三年(癸卯,公元1363年),改抚州路为临川府,不久易名抚州府,同年农历2月升建昌路为肇昌府,农历9月改为建昌府。明朝洪武初期,仍设抚州府、建昌府,南丰降州为县,属建昌府,均隶属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东道。清时仍称抚州府、建昌府,属南抚建道。辛亥革命后,废府及直隶州。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全国实行县制,次年,全省划四道分领八十一个县,原抚州府、建昌府境内各县隶属豫章道。民国十五年(丙辰,公元1916年)废道,各县直隶省政府。民国二十一年(壬申,公元1932)划全省为十三个行政区时,原抚州、建昌两府各县分属第五、七、八、十一行政区。民国二十四年(乙亥,公元1935年)以后,行政区屡有变更,除广昌县属第八区外,域内各县均为第七区。1930~1934年间,黎川、资溪、广昌、南丰、宜黄、乐安等县均先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分属苏区闽赣省和江西省。1932年7月,东乡珀玕一带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属苏区赣东北省。1949年5月9日,人民解放军解放抚州,7月1日组建抚州分区,江西省抚州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临川市(今抚州城区)。1950年9月13日,改抚州分区为抚州区。1952年8月,更名为抚州专区。1967年3月,改名为抚州地区。1968年2月,复称抚州专区。1971年1月22日,再度改为抚州地区。2000年6月2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抚州地区,设立地级抚州市。2000年10月20日,抚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挂牌。另外,还有一个古抚州,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地区,但非谷利氏一族之郡望。
堂号
抚州堂:以望立堂,亦称扬州堂、临川堂。
历史名人
谷利仪
谷利仪:(公元1788~1841),著名清朝后期医学家。曾在清朝庭中当大夫(御医)。
谷利湘
谷利湘:(公元1955~今),广东雷州乌石镇景泉村人。著名地方司法干部。1974年12月入伍,驻广州军区万山要塞第一守备区外伶仃岛。
197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元月毕业于武汉空军雷达学院。曾任总参南京炮兵学院、沈阳炮兵学院教员。
1981年后任长沙炮兵学院排长、连长、副中队长、正营职干事、副团职助理员,中校军衔。1984年 至 1995年担任长沙炮兵学院长虹印刷厂副厂长、厂长。1995年9月转业到湘潭市司法局工作。
1996年6月任司法局监察室主任,1999年2月任市司法局政治部主任,2001年9月任司法局党组成员。一级警督警衔。
谷利军
谷利军:(公元1960~今),河北鹿泉人。著名中共地方党务工作者。高级政工师,哲学学士,现任冶金第一地勘院党委书记,长期从事地勘经济理论研究。
谷利斌
谷利斌:(公元1963~今),浙江杭州人。著名中共地方党务工作者。1981年10月参加工作,1991年2月入党,本科文化,1996年12月担任杭州市建委党委组织处副处长,2003年12月起担任杭州市建委党委组织处处长,2005年起担任杭州市党委组织部综合处处长。多年来,他不断强化自身学习,拓展工作理念,紧紧抓住杭州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机遇,始终不渝地致力于构建人才快速成长的平台,使建委的组织工作能够紧贴中心,体现实效,为推进杭州城市化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2004年杭州市建委也因此获得了建设部授予的“全国建设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勤奋学习,不断汲取组织工作新理念。谷利斌同志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喜欢学习,而且善于学习。他十分注重学习内容的宽泛性、学习方法的灵活性和学习成效的可见性,除及时学习掌握有关组织工作的方针政策外,还大量学习了有关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在大量阅读书籍的同时,经常与有识之士进行思想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逐步树立起了“组织工作应该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注重创新”、“组织工作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创造干部工作和谐氛围”等一系列组织工作新理念,形成了许多新思路、新观点。
围绕中心,致力于组织工作的创新。针对近年来城市建设任务重的特点,谷利斌同志把党员、干部和人才的培养与加快城市建设紧密结合。在重点工程建设中开展了“党员先锋工程”活动,有力地提高了工程建设的质量,推进了工程建设的速度;把干部的培养、锻炼和考察融入城市建设任务之中,实施了多层面的干部挂职锻炼,从中发现并提拔任用干部九人;推出建筑专业中级职称考评结合的方法,降低学历资历等评审门槛,给在工程建设中实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人员以职称晋升的机会,在建委系统构建起了人才快速成长的平台。坚持原则,营造干部干净干事良好氛围。多年的组织部门工作经历使谷利斌同志对建委的党员干部队伍十分熟悉,建委党委对他非常信任工作十分放手,在配备干部搭建班子的时候经常听取他的意见和建议。面对权力他更多地感到了一种责任,特别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他敢于坚持原则,公正地评价干部,准确地推荐干部。近三年通过民主推荐、竞争上岗、公开招聘等方式,提拔任用了四十余名德才兼备者得到了提拔任用并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在市建委营造出了干部干净干事的良好氛围。
以诚相待,体现组织工作和谐性。他经常对处室的同志讲:“组织部门要成为‘三个之家’,首先要为大家做好服务工作,让他们感到娘家的温暖”,自己经常主动地与党员干部交朋友,通过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在党员干部中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他认为组织工作应该体现出人性化的一面,对于一些党员干部在涉及个人利益问题上有情绪,他认为是正常的,关键在于组织部门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只要坚持原则,做到一视同仁,最终会得到干部的理解和认可的,也因此在组织工作中创造出了一种和谐的工作氛围。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23 08:22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姓氏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