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钧培
清代同治时期官吏
谭钧培(1828—1894),字宾寅,别字序初,又字次初,贵州镇远县人。清朝咸丰九年(1859年)举人,同治元年(1862)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江西道按察御史,常州知府,苏州知府,代理徐州道尹,安徽凤颖六泗道尹,山东、湖南按察使,江苏布政使,漕运总督,江苏、湖北、广东、云南巡抚,云贵总督等。
人物生平
谭钧培 ,镇远人,清同治元年(1862年),赴京会考,荣取进士,改庶吉士。清同治二年(1863年)担任翰林编修,出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清同治八年(1869年)任江西道监察御史,寻稽查光禄寺事务。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调任浙江苏州知府。清光绪四年(1878年),代理徐州道。同年秋天,升任安徽凤颖六洄道。清光绪五年(1879年)至清光绪十四年(1886年)历任山东按察使、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兼署漕运总督、江苏巡抚兼苏州织造、与巴西国换约大臣、湖北槽粮官、江南乡试监考官、湖北巡抚、广东巡抚、云南巡抚兼署云贵总督。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法国欲出兵云南,增兵加强边防,亲临前线督促修碉堡、筑工事、查岗哨,坚守要塞,迫使法军不敢轻举妄动。朝廷以其“宣办边疆、克勤厥职、勋绩卓著、宣讨史馆、以彰劳勋”进行嘉奖。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云南。他死后葬回故乡的城东7公里沿河村岩脚寨。
轶事典故
他处事比较果断,能关心百姓疾苦,赈济受灾难民,注意整修河道,发展教育事业等。1879年奉命护理江苏巡抚时上书朝廷:“吴中兵燹之后,元气未复,人心渐离。···往往亲殁数年不葬,···稪檄地方官添置义地,设立灵堂,以待无主尸棺及无力营葬者。···”被采纳。如他代理徐州道时,当时河南大灾,难民纷纷涌入徐州境内,谭钧培立即“葺旧垒以栖之,筹钱以活之”,救了不少人。任江苏布政使兼漕运总督时,由于上游山洪爆发,造成洪泽湖泛滥,江北运河几十处堤坝溃塌,他立即奔赴抗洪救灾第一线,组织力量填筑加固堤坝,疏通淮河,排除水患,保全了沿河、沿湖数百万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到云南后,针对当时地少民贫、战事纷繁,人民生活极苦的状况,上奏朝廷免除因灾拖欠的钱粮,暂缓增加田赋,在各地买谷储存备荒。随后制订章程,清理盐池,整顿铜矿开采,就地铸造铜钱。1892年,大水使云南省30余州里受灾,谭钧培想法设法救济。次年云南再次发生水灾,他一如既往对灾民进行救济。又在云南建了经正书院。光绪初年,镇远为文明书院征集书籍,谭钧培将家中所藏价值四千余金的图书捐赠文明书院,还资助书院增添设备,受其影响,1935年,镇远设立省立师范学校(黔东二十县联立师范)苦无图书时,谭钧培的孙子家栋、家炜将劫余图书,除残缺的不计外,完整泊经史子集808部共7275册全部捐赠省立镇远师范学校。为此,该校将图书馆命名为“钧培图书馆”,并立碑文,以示纪念。他还坚决抵抗法国人、越南人越境寻衅,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边疆地区的和平安宁。在常州时,发动士绅重修府学。在苏州时,续修了《苏州府志》等。他还担任过与巴西国换约大臣,参与了外交事务。
谭钧培勇于任事,敢于改革旧制,整肃弊端,有的取得一点成效,有的没有成功,但由此可见他是想干事、敢干事的官员。1885年,江南乡试,时任江苏巡抚的谭钧培任乡试监临官,针对两万多考生如何管理的问题,谭钧培在科举旧章外,制定了新章十二场规。如他任江苏巡抚时,改革旧的科举制度,其中一条是要考生自带考具,结果考生大哗,几于反场,有人撰谐联云:“二百年擅改王章,次初(谭钧培又字次初)毫无伦次;数万人自持考具,钧培大不裁培。”但他不为所动,坚持新规,平息了事态。当时江南这一带还有一习俗:每年春季,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到茅山特别是到杭州天竺烧香。谭钧培认为这样做有纵奸、纵盗、酿寇、漏捐四患,于是发布命令,严禁外出烧香。开始时这一命令执行得尚好,但等到他不做江苏巡抚时,此风便“故智复萌”了。谭钧培自奉俭廉,他看不惯当时官署门子对来访之人勒索“门包”才放其进来的陋习。他当江苏巡抚后,有心拿前任留下来的门子先开一刀,以整肃署政。他一边严饬门子不许再索门包,一边命账房优给工资,增其薪酬。此后某天,上海县令莫某求见,门子却依旧勒索。莫某说:“巡抚不是已经通告禁绝门包了吗,为何还要?”门子昂然以对:“此系吾辈衣食饭碗,虽大人有命,亦不能从。”莫某央请先放他进署,等办完事回去马上取银两补来。门子横竖不允。莫愤极,直接去门前击鼓,惊动了谭钧培。谭悉情大怒,当场将该门子捆绑送狱。谁知,第二天合署门子都“请假告退”,大伙都不干了。贪贿的门子居然敢抱起团来,罢工示威,炒肃弊上官的鱿鱼,气焰也够嚣张的了。谭钧培毫不退缩,他从同僚处借来门子以应付局面,坚持除弊。
参考资料
谭钧培.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谭钧培.黔东南州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5 10:29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