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梓生 学名栋,化名吴继先、王克萍,安徽省宣城市
旌德县下洋村人,1923年考入南京南方大学,1925年转入上海法政大学,并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安徽省旌德县县长、湖南省茶陵县县长等职。
人物生平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大学生、第一位红色政权县长:谭梓生
谭梓生,1898年12月20日出生于安徽省旌德县西乡下洋村。1918年长随父就读于宣城省立第四师范。次年因参加五四运动,险被开除。在宣师读书期间,受任教的恽代英革命思想影响,毕业后,回家乡在下洋日新小学任教,1922年9月,谭梓生在家乡下洋的日新小学担任校长。1923年考入南京南方大学,1925年转入上海法政大学,热情地向学生灌输进步思想,并在该校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大学毕业后回到旌德,协助梅大栋开展创建党组织的工作,是旌德早期党组织和农民运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1927年3月9日,受中共党的指派,回旌德开展革命工作。按照上级指示,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经北伐军第二军第六师政治部批准,谭梓生被第六师政治部主任、共产党人萧劲光任命为旌德县县长。随后,旌德县国共合作的民主政权旌德县政府也正式成立。谭梓生为县党部执委会常委,虽然这个县政权名义上是国民党政权,形式上是国共合作,但实际执掌县政府和县党部权力的都是共产党员。先后在全县建立5个国民党区分部,成立县党部筹委会,以合法身份,掩护共产党的地下工作。“四·一二”政变后,梓生毅然带领部分同志撤离旌德,转去武汉。不久被派往湖北通城县任民政科长。在当地中共党组织和罗荣桓的领导下,开展农民运动,建立农民自卫军,收缴县团防局枪支,于1927年8月20日发动“八.二0通城武装起义”。8月21日,在通城成立了我党史上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通城县劳农政府,梓生当选为副主席。旋即随罗荣桓进军鄂赣边的修水县境,与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团。随后,在毛泽东的带领下,随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谭梓生是第一批跟着毛泽东于10月27日首先到达井冈山中心——茨坪的数十人中的一个。11月18日,工农革命军攻占茶陵县城,成立了茶陵县人民委员会。谭梓生被部队指派担任了茶陵县人民委员会县长。谭梓生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位红色县长。民国19年初,奉命密返旌德通报苏区情况,后带领中共党员谭冰瓯、谭铁肩到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不幸在上海四马路中华旅社被国民党特务逮捕,旋押解南京,于当年9月26日在雨花台殉难。
革命生涯
一、早年的求学和教书生涯
谭梓生,原名谭德贵,学名谭栋,曾用化名吴继光(从祖母姓),王克平(从母亲姓),1898年12月20日清光绪二十四年农历戊戌年十一月初八出生于安徽省旌德县西乡下洋村(今旌德县白地镇洋川村)。
父亲谭韵南,本名谭守泰,字韵南,学名谭薰,是一个晚清秀才。他学识渊博,思想开明,提倡新学,热心公益事业,深受邻里敬重。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在谭韵南先生和下洋村其他乡绅的倡导下,由下洋村谭氏合族创办了旌德西乡著名的新式教育学校下洋私立日新初等小学堂。谭家拥有田地二百余亩,并在安庆开有谭一宁黄烟店,家境颇为殷实。这些使得谭梓生自幼就有条件得以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家庭熏陶。
谭韵南先生共生有四子,谭梓生是谭韵南的长子。
谭梓生七岁入私塾,十岁入下洋日新小学读书,十五岁随父亲到县城凫山书院(旌德旌阳第一小学前身)读书,毕业后先后考入芜湖弋矶中学、安庆中学。谭梓生从中学毕业后曾一度回乡教书,开始接触社会。
1918年9月,谭韵南先生到宣城,应聘在安徽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宣城中学前身)任教。二十岁的谭梓生随父亲也到了宣城,就读于宣城四师。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5月8日,“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宣城,县城内各校学生纷纷举行集会游行,散发传单,通电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次日,芜湖省立五中教师高语罕到宣城,协助筹建“宣城学生联合会”。5月29日,宣城县城内各校学生千余人,齐集县城小东门外校阅场,召开“宣城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公推宣城四师学生王鼎元为会长。会后各校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沿途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谭梓生在此期间积极参加了宣城学生的爱国运动。
1920年宣城四师反对军阀劣绅统治学校的“择长易师”“三拒绝”(即连续三次驱逐反动校长)学生民主运动此起彼伏,谭梓生成为运动的学生骨干。其间校方曾以“闹学潮”的罪名开除了八名学生民主运动骨干。谭梓生本来也在被开除之列,但因其父在校任教,几经周折,学籍才得以保留。
是年11月上旬,省教育厅任命思想开明的宣城四师英语教员章伯钧先生担任四师校长。当时激进的民主主义知识分子恽代英也于1920年11月至1921年6月应聘到宣城四师任教务主任兼教育学、修身和国文教员。1921年9月,经恽代英介绍,另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知识分子肖楚女也来到宣城四师担任国文教员。恽代英、肖楚女在宣城四师期间努力推广新文化,团结师生,革新教育,从而使宣城四师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当时皖南地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谭梓生作为宣城四师的学生,深受他们的影响。
1921年12月谭梓生转到徽州休宁县万安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就读。
1922年9月,谭梓生从休宁万安二师毕业后,回到家乡,在下洋日新小学担任校长,向学生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日后的中共旌德县委第一任书记、谭梓生的堂弟谭笑萍(1901-1946)、旌德最早的青年团负责人詹凯烈士(1906-1941)、旌德抗日救亡运动领导人吕一鹤烈士(1908-1940)和郑瑞等都是谭梓生在日新小学的学生,受到过谭梓生新文化新思想的教育。
1923年秋,谭梓生考入南京南方大学,1924年秋转入上海法政大学。
二、入党后在旌德的早期革命活动
1925年2月,在党的领导下,上海日本纱厂四万多工人举行大罢工。5月15日,上海内外棉七厂日本大班(厂长)带着打手枪杀中国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打伤多人,工人进行罢工反抗。上海学生为声援罢工工人举行游行示威,租界巡捕进行干预并拘捕学生,其中就有当时的上海法政大学女学生史良参加示威游行而遭到巡捕房拘押。5月30日,上海学生及其他群众代表在党的领导下,举行反帝游行、讲演,租界巡捕开枪镇压,死十余人,伤多人,酿成“五卅”惨案。6月1日,刚刚公开成立的由党领导的上海总工会宣布为反对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举行总同盟罢工。接着,上海学生宣布举行罢课,商人宣布举行总罢市,五卅运动爆发。中国近代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大革命风暴迅速由上海席卷全国。
上海法政大学当时的革命气氛非常浓厚。正在上海法政大学读书的谭梓生积极参加了学校党组织的革命活动。为了有时间参加革命活动,谭梓生还经常请与自己相貌相似、正在上海国民大学就读的堂弟谭笑萍顶自己去上课。就在这一年的冬天,谭梓生在上海法政大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年二十七岁。
同年9月,在江西安源,湘赣两省军阀制造了“安源九月惨案”镇压了安源的工人运动。10月底,安源工人俱乐部(即工会)秘书梅大栋(1901-1957)从安源经芜湖回到了家乡旌德三都(即龙川村)梅村。梅大栋,旌德县版书乡龙川村梅村人,1924年在安源入党,是旌德最早的共产党员,也是旌德党组织的创建者和早期主要领导人。1919年秋至1922年底梅大栋曾在宣城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就读,和谭梓生是同校同学。
11月下旬,梅大栋在他刚刚创办的旌德三都补习学校成立了旌德第一个中共党支部——中共旌德三都农民补习学校支部,这也是皖南地区最早的党组织。1926年3月,三都补习学校因“赤化梅村”被反动的县公署查封后,梅大栋等人在县城胡淦记面店内开设了“辅仁书店”。书店以销售一般书籍为掩护,秘密出售和转送各类进步书刊,联络旌德各地进步青年。谭梓生在上海也常常将革命书刊邮回旌德。
1926年7月,从上海法政大学毕业的谭梓生回到了旌德。与梅大栋取得联系后,谭梓生协助梅大栋负责和开展旌德党组织的工作,是旌德早期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梅大栋、谭梓生领导的旌德党组织在下洋,设立了“辅仁书店”售书分店,向青年秘售进步书刊,宣传革命思想;在西乡,建立了农民协会,发动组织农民抗租税,斗地主。当年秋,农民协会将洪川劣绅吕生甫等人捆绑游乡示众,大快人心。谭梓生是旌德早期农民运动的重要领导人。
年底,谭梓生介绍堂弟、日新小学教员谭笑萍(又名谭凯)、同村青年、农民协会骨干詹凯(又名詹晓峰)等进步青年入党。次年初,又由谭笑萍介绍日新小学教员谭冰瓯(1908-1930)、谭铁肩(1910-1930)入党,成立了下洋党支部,谭笑萍任书记。同时,梅大栋和弟弟、共产党员、仕川小学教员梅大梁(1909-1928)分别在县城、仕川发展新党员。这一时期全县共发展新党员三十多人。谭梓生和梅大栋、梅大梁兄弟为旌德早期党组织的发展扩大作出了卓越贡献。
同年12月,梅大栋被调到当时国民政府所在地湖北武汉学习工作,行前安排谭梓生负责旌德党组织的工作。次年2月,为了培养革命青年成为工运、农运、青运骨干,谭梓生受梅大栋函约,带着旌德数十位革命青年前往武汉学习。
三、担任安徽省第一个中共党员县长——旌德县长
1927年2月2日,北伐军第二军第六师师长戴岳、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共产党员肖劲光率部从浙江衢州进入安徽歙县,逼近绩溪、旌德。梅大栋这时正在武汉担任共青团湖北省委秘书。2月16日,梅大栋召集旌德在武汉的共产党员在武昌斗级营小客栈开会。谭梓生、梅大梁等八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商讨了如何利用新的革命形势,开展旌德党组织的活动。会议决定派谭梓生立即返回旌德,领导旌德党组织开展工作,配合北伐军,推翻反动的县政权,在旌德建立国共合作的民主政权。当时正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根据1923年11月党的三届一中全会“凡国民党有组织的地方,我党党员、团员‘一并加入’;凡国民党无组织的地方,我党即‘为之创造’”决定的精神,中共旌德党组织为国民党在旌德已经成立了县党部筹委会和四个区党部十二个区分部。当时旌德的共产党员包括谭梓生在内,集体都以个人名义加入了国民党。
谭梓生2月17日动身离开武汉,2月24日回到旌德下洋村,2月25日即与下洋党支部书记谭笑萍等人分赴三都(龙川)、里八都(仕川)、朱旺村、汤村各地,邀集一百余人准备进县城开会,这时北伐军戴岳、肖劲光部也即将抵达旌德的邻县绩溪。县公署知事黎在符闻讯后,连夜逃离了旌德县城。
就在谭梓生离开武汉后,梅大栋又写了一封快信给在旌德的国民党县党部筹委会负责人、共产党员汪君实,要他做好迎接北伐军的准备。接信后汪君实立即召集会议进行了部署,并和郑忠斋去绩溪县城,联系即将到达的北伐军戴岳、肖劲光部。
黎在符逃离旌德县城后,谭梓生等人进驻旌德县城,以县教育局办公地作为县党部筹委会办公机关,并派梅大栋的堂哥、国民党员梅树基(1888~1974)去绩溪县城,了解汪君实、郑忠斋联系北伐军的情况。
2月28日,北伐军戴岳、肖劲光部从歙县、深渡开进绩溪县。在绩溪县城等候北伐军的汪君实见到了肖劲光,向他汇报了旌德的局势,请求派兵进驻旌德。但第六师的任务是追击军阀军队,途经宁国、宣城,不走旌德。肖劲光提出旌德党组织可以推选一位县长候选人,报第六师政治部批准加以委任。于是汪君实提议梅大栋为县长候选人。肖劲光对梅大栋比较了解,1924年肖劲光从苏联回国,在江西安源从事工会工作,与同在安源工人俱乐部工作的梅大栋是同事,两人还一同被安源党组织派往长沙出席过国民党湖南省临时代表大会。但肖劲光考虑到梅大栋正在武汉工作,人不在旌德,不宜作为旌德县长候选人。下午,汪君实带着宣传品回到了旌德。
人物事迹
谭梓生(1898-1930年),安徽省旌德县西乡下洋村人(现属旌德白地镇辖区),1898年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书香世家。父亲谭韵南是晚清秀才,思想开明,仗义疏财。谭梓生的童年先后就读于私塾、下洋日新小学和县城凫山书院。除了读书之外,他在家中还学会了干各种农活。长年累月的劳动,铸就了他吃苦耐劳、坚强刚毅的性格,增强了他对农民的深厚情感。
被百姓称为“草鞋县长”
1918年,谭梓生考入了宣城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后来他深受在该校任教的共产党人恽代英、萧楚女的影响,从思想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坚定了革命的理想,并积极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谭梓生大学毕业后,受党组织指派,返回旌德开展工作,建立中共旌德下洋村支部。当时正值国共合作时期,他接受上级指示,以个人名义加入了国民党,在全县建立起了四个国民党区党部,成立县党部筹备委员会,积极领导革命斗争。
1927年,北伐军第2军第6师抵达皖南,进驻绩溪县城。谭梓生召集仕川、三溪、朱旺、下洋等地区党部负责人到县城开会,正式成立国民党旌德县党部,颁发布告,欢迎北伐军进城。驻守绩溪的第2军第6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萧劲光委任谭梓生为旌德县县长。3月9日,谭梓生成为安徽省第一个中共党员县长。在谭梓生就任县长的当天,依照惯例,旌德城乡的豪绅乡董前往县府拜见。谭梓生郑重而又不失幽默地对他们说:“我们这个县府是为穿草鞋的工农群众办事的地方,再不是你们这些穿长袍马褂的衙门。”绅董们满脸羞愧,拱手告退。自此,旌德百姓就称谭梓生为“草鞋县长”。
谭梓生担任县长后,相继建立各种群众组织,农民协会、农民自卫军发展到各乡。为配合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战争,谭梓生还领导开展了一系列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铲除贪官污吏的群众运动。同时又开展了严禁烟赌、剪辫放足等反封建活动,给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
井冈山第一位红色政权县长
秋收起义失利后,谭梓生在毛泽东的带领下,随起义部队转战上了井冈山。自此谭梓生跟随部队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与罗荣桓、谭震林、宋任穷、谭政、陈士榘、张宗逊等一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并肩战斗,参加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
11月18日,工农革命军攻占湖南茶陵县城,成立了茶陵县人民委员会。谭梓生被部队指派为茶陵县县长,成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位红色政权县长。这是湘赣边界的第一个红色县政权,谭梓生积极参加了政权的组织工作,并发挥了重大作用。
由于缺乏管理新生红色政权的经验,谭梓生将旧衙门的那套陈规陋习直接移用过来,击鼓升堂,升堂审案,收税完粮,一切按照旧政府的样子运转,这引起了工农群众的极大不满。
毛泽东在茅坪获知信息后,感到问题严重,当即派人送信到茶陵指示工农革命军:“新的政权不能按国民党那一套搞。要成立工农兵政府,发动群众开展斗争。”1927年11月28日,重新成立工农兵政府,县长改为工农兵政府主席,由谭震林担任,谭梓生调回部队工作。
“你们休想从我身上捞到一根稻草”
1930年6月,谭梓生奉命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途经旌德时,向家乡坚持秘密斗争的共产党员介绍了中央苏区情况。尔后,带领中共党员谭冰瓯、谭铁肩前往上海。8月,三人在上海四马路中华旅社不幸被敌人拘捕,随即被押解到南京国民党首都卫戍司令部进行审讯。
谭梓生等人被捕后,敌人如获至宝,他们软硬兼施,并用各种酷刑折磨、拷打谭梓生,试图使他屈服。谭梓生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意志似钢铁一般坚强,敌人从未从他口中获得一点有价值的情报,得到的却是一顿愤怒的斥骂。谭梓生正气凛然地宣告:“你们休想从我身上捞到一根稻草。我就是共产党员,你们可以消灭我的肉体,但是决不能动摇我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要杀要剐,随你们便吧!”国民党南京政府恼羞成怒,立即设立“法庭”,1930年9月26日,谭梓生英勇就义,年仅3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