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本良
原国民政府重庆警备司令部参谋长
谭本良(1897年—1965年11月)(一说1974年)别字俊明,又作俊明,贵州普安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第十五期步兵科毕业。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毕业。早年加入黔军刘显世部,任黔军步兵团排长、连长、营长等职。1928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三军第一师步兵第一团团长,1930年任陆军新编第十师第三旅旅长,1931年任陆军第八十五师第二五三旅旅长,兼任步兵第五O五团团长等职。
人物经历
谭本良,字俊明,汉族,贵州普安人。出生于1897年11月,有弟兄二人。不幸在他13岁那年,父母先后在七天内去世,孤苦伶仃的他,就靠哥哥谭本宣、嫂嫂胡氏抚其读书。在家乡的松岿寺读了几年私塾后,他被送到盘县南台山学堂读书。其亲堂兄谭本清,也一道在该学堂就读,两弟兄同吃同住。当时谭本清家生活要富裕一点,过年后要带上腊肉、粑粑等去,十年寒窗的青少年,人们形容是“馋牢子、饿学生、苦李子、吃半升”。
谭本良考云南讲武堂,在云南讲武堂读书毕业后,时逢袁世凯纂国,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丧权辱国条约,国人公愤,他就立志从武报国,参加黔军何应钦部队,是时何任黔军第五混成旅旅长,易荣黔任该旅第七团团长,谭本良从排长、连长升为营长。1926年爆发北伐战争,他在新编43军参与在湖南津市、澄州,湖北直都、古老背等地与吴佩孚部队作战,由于战功卓著,晋升为团长,1929年升任该师第三旅旅长,1932年整编为85师,1936年得到盘县同窗同学张道藩推举,进入南京陆军大学特三班学习,毕业后任85师少将参谋长、副师长,投身于抗日战争。
1942年,谭本良任14军参谋长,全军渡过黄河,在临汝一带构筑防御阵地,保卫洛阳。1944年春,敌军为了占领中原大地和打通平汉路,集中20万日军,在飞机大炮配合下,以闪电式将第一战区蒋鼎文长官司令部的10多个军击溃。5月11日,对洛阳城防工事进行地毯式轰炸,12日强渡洛河,向城区推进,94师英勇奋战,在10多公里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枪炮声震天,其英勇壮烈景象,可歌可泣。敌军攻陷洛阳后,又集中兵力,向位于洛阳城郊40余里的85师阵地猛攻,经全师将士英勇反击,阵地被炸成焦土,弹尽粮绝就拼刺刀,歼敌甚众,取得较大胜利,重庆广播电台播发了胜利消息,受到长官部的嘉奖。之后,师移龙门与敌鏖战至9月7日,由于三分之二官兵阵亡和弹尽粮绝而撤出战斗,缩编成三个营,随军到后方整训。1944年5月,谭本良所在的14军从前线调防重庆,谭兼任卫戍司令部参谋长。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共进行和平谈判,共同签订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1947年3月,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复任谭本良为85师师长,属黄维兵团,在东北与解放军作战。1949年12月,谷正伦又电邀谭本良回黔共事,委以贵州省第三行政区(兴仁)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谭答应回黔。谭本良于1949年3月到兴仁专署就任,他在就职会议上说:“我的施政原则是:三分政治,七分乡情,以安定地方,造福乡邻为己任”。
1949年12月,在他多方活动努力下,会同19兵团49军、89军,黔西南和黔西北行政区军政人员,在普安县王家住宅(89军军部),拟定了王伯勋、张涛、王景渊、谭本良、王鹤鸣领衔的向二野五兵团的“辛亥革命义电”通令布告,宣布起义。黔西南得以和平解放,使国家财产、文物、档案得以完整保存,人民生命财产免遭涂炭,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功不可没。解放后,谭本良任兴仁专署解放委员会主任,先后主持召开16次工作会议。1950年调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任参事,同时任贵州省政协委员,民革贵州省委常委,不幸于1965年11月因病逝于贵阳,享年68岁。
人物贡献
促使黔西南和平解放,使国家财产、文物、档案得以完整保存,人民生命财产免遭涂炭,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功不可没。
人物逝世
谭本良1965年去世,享年68岁。
相关研究
著有《起义自述》、《参加兴仁起义的经过》(载于《湖南文史资料》)等。贵州《普安文史资料》1982年第二辑载有《谭本良先生生平事迹》(曾成丰著)等。
参考资料
谭本良.普安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2 19:48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