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循初
中国现代心理学家
谢循初(1895年6月—1984年6月26日),男,安徽当涂人,1915年至1918年在南京私立金陵大学攻读,1919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心理学;1921年起先后担任武昌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教授,上海暨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光华大学教育系主任、安徽大学教务长等职;解放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学系教授,是在中国创建心理科学的倡导者之一。
人物生平
1895年6月,出生。
1916—1918年,就读于南京金陵大学。
1919年,留学美国易理偌大学。
1920—1921年,转入美国芝加哥大学。
1922—1924年,任武昌国立大学教授。
1924—1927年,转任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教授。
1927—1934年,到上海任国立暨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兼私立光华大学教育系主任。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的院长。
1949—1950年,任复旦大学教授。
1951年,院系调整后,入华东师范大学任教育系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教育学系副主任,兼任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长。
1962年,根据全国文科教材建设总规划,重译吴伟士著《西方现代心理学派别》(第二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1960—1965年,一直担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西方现代心理学派别”课。他自觉的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指导心理学史的研究与教学,终于摆脱了吴伟士“中间道路”折中主义的消极影响。
1984年6月26日,因病在上海逝世,终年90岁。
人物著作
20世纪30年代初期,谢循初曾多次著文评论当时出版的教材《新师范教科书:心理学》(《图书评论》,1932)、《新学制高级中学教科书:心理学》(《图书评论》,1932)、《潘菽编的心理学概论》(《图书评论》,1932)、《丘景尼编的心理学概论》(《图书评论》,1933),对当时心理学的教材建设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谢循初还发表《学习心理》(上海教育季刊,1931),文中首先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又从行为主义的交替反射、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及格式塔学派的观察阐述学习,并就学习环境、教材的分段及学生本身的妨碍等问题提出看法。
谢循初在《英国学者谈“心”》(《上海教育季刊》,1931)一文中介绍了生物学家、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家及物理学家对“心”的认识。
谢循初曾翻译过不少心理学名著,主要有:武德沃斯《心理学》上册(1925)、下册(1933),武德沃斯《西方现代心理学派别》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等。
参考资料
个人传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谢循初(1895—1984).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3 11:35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