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盖·爱森斯坦
俄罗斯导演
谢尔盖·爱森斯坦(Sergei M. Eisenstein,1898年1月23日—1948年2月11日),出生于俄罗斯里加,俄罗斯导演、编剧、制作人、演员、作家、剪辑师,毕业于圣彼得堡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系。
人物经历
1898年1月23日,谢尔盖·爱森斯坦出生于里加的一个建筑师家庭。
1908年,考入里加市实科中学(与古典教育相对,主要学习自然科学、现代语言)。
1912年,参加剧目《图兰朵公主》的演出。
1915年,从里加市实科中学毕业;9月,被圣彼得堡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系录取。
1917年,在圣彼得堡报纸上发表漫画《警察局整顿秩序》,并被推荐到《星火》杂志。
1918年3月18日,自愿加入红军,成为圣彼得堡地区第2军事工程队的技术员;9月20日,随同18军事工程队从彼得堡去了东北前线。
1919年,作为导演、布景师和演员参加了沃热可第五共产党俱乐部的戏剧演出;6月11日,担任18军事工程队第1区的技术员;8月1日,担任18军事工程基地的工地主任;11月,担任大卢基第2军事工程基地建就部主任助手。
1920年2月9日,在大卢基俱乐部为喜剧爱好者上演了根据果戈里作品改编的喜剧《双》、《镜子》等;2月下旬,在大卢基俱乐部时成立了戏剧剧团,并担任了该剧团的常任导演;5月25日,离开大卢基,被派往波洛茨克当一名军事工程师;6月27日,离开波洛茨克,被派往西方战线政治部从事戏剧工作;7月11日,担任西方战线政治部戏剧部门的美化师;10月20日,担任无产阶级文化协会工人剧院舞台设计部主任;11月,在无产阶级文化协会的导演学校任教。
1921年4月13日,成为中央无产阶级文化戏剧协会委员;4月29日,为列昂尼德·安德烈耶夫的剧本《饥饿王》担任舞台设计;5月,以美工师和导演的身份参加了根据杰克·伦敦小说改编的活报剧《墨西哥人》的演出;9月15日,进入由梅耶荷德指导的高级导演班学习;11月15日,执导个人第一部话剧《智者》,该剧改编自亚历山大·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智者千虑必有一失》;12月,与尤特凯维奇一起创作了两部戏剧: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和弗·麦斯的《马的好亲戚》。
1922年1月5日,与尤特凯维奇共同编排的滑稽剧《马的好亲戚》首演;4月25日,与尤特凯维奇共同编排的戏剧《麦克白》在政治教育总局戏剧部中央文化剧场首演;7月,担任无产阶级文化协会戏剧部的主任;同年,离开国立高等戏剧工作室,担任莫斯科无产阶级文化协会巡回剧团的导演;11月,担任戏剧《塔列尔京之死》的实验导演,该剧在国立戏剧艺术研究院的剧场首演。
1923年,执导个人第一部短片《格鲁莫夫的日记》,并作为杂耍影片加入到戏剧《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之中;4月,执导的戏剧《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无产阶级文化协会第一工人剧场演出;5月,在杂志《左翼文艺战线》上发表文章《吸引力蒙太奇》。
1924年,执导个人第一部电影《罢工》;12月4日,退出无产阶级文化协会。
1925年4月,发表文章《论唯物主义方法的形成》;8月,发表文章《拍摄工人电影的方法》;10月,凭借电影《罢工》获得国际舞台艺术展给予的最高奖励(金奖);同年,执导由亚历山大·安东诺夫、格里高利·亚历山德罗夫共同主演的战争电影《战舰波将金号》,影片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成,讲述了面对沙皇政府腐败的统治和血腥的镇压,敖德萨海军波将金号战舰起义的历史故事,该片在1958年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上被国际影评家评为电影问世以来12部最佳影片之首。
1926年6月,发表文章《贝拉忘了剪刀》。
1928年,为了纪念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十周年,执导了剧情电影《十月》,该片根据美国记者约翰·里德的报告文学《震撼世界的十天》改编;7月,爱森斯坦与亚历山大洛夫、普多夫金共同写下了宣言《有声电影的未来——声明》;8月,针对日本戏剧歌舞化撰写了文章《意想不到的接合》。
1929年,执导战争喜剧短片《The Storming of La Sarraz》;同年,执导短片《Gore i radost zhenshchiny》;随后,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总路线》上映,该片是苏联第一部表现农村合作化的影片。
1930年,在法国拍摄短片《感伤曲》,该片试验了声画对位法;同年,执导喜剧短片《情感罗曼诗》;随后,与格里高利·亚历山德罗夫联合执导短片《女人苦与乐》。
1931年,执导纪录短片《瓦哈卡的破灭》。
1932年8月,创作喜剧剧本《MMM》;10月,被任命为国立电影学院导演系主任;随后,撰写文章《通过革命走向艺术——通过艺术走向革命》;同年,在厄普顿·辛克莱的资助下,去墨西哥拍摄了纵贯墨西哥2000年历史的纪录片《墨西哥万岁》,但也没有完成。在这部影片中,他探索了单镜头画面的运动、节奏及结构。这部影片的8万米底片在爱森斯坦生前始终未送到莫斯科。直到1979年,有6万余米胶片集中到了莫斯科,由爱森斯坦当年的助手亚历山大洛夫剪辑成完整的影片,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金质奖。
1933年,执导剧情电影《墨西哥的惊雷》;同年,执导纪录片《爱森斯坦在墨西哥》;5月,按照教学大纲开始为国立电影大学的学生上导演课,并在讲座的基础上开始撰写著作《导演教程》;7月,撰写文章《论未来的影片<莫斯科>》;7月29日,担任莫斯科电影联盟工厂董事。
1934年3月,撰写文章《关于法西斯主义,德国电影和真实的生活一一致宣传德国部长戈培尔博士的公开信》;5月,撰写文章《哎!论电影语言的纯洁性》;9月,为了纪念苏联电影15周年,撰写了文章《五年规划巧1924-1929》;同年,执导短片《Death Day》。
1935年,执导纪录片《谢尔盖·爱森斯坦:梅兰芳演出》。
1937年1月,被授予国家研究所导演系教授称号;同年,执导剧情短片《白静草原》,该片用诗意的手法描写了现实主义生活,因而被批判犯了形式主义错误;4月,撰写文章《<白静草原>的错误》。
1938年3月,为了对蒙太奇原理进行分析,撰写了文章《蒙太奇1938》;同年,执导战争电影《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该片将影片的叙事结构同古老的传说、民间故事联系起来,将影片的映像处理同古俄罗斯的壁画及建筑艺术交织起来,获得斯大林奖金。
1939年1月,撰写文章《论作品的结构》;随后,被授予列宁勋章;同年,执导短片《The Fergana Canal》。1940年,执导纪录片《墨西哥艳阳天》;1月,撰写文章《大师的诞生一一关于杜甫仁科》;3月,撰写文章《神话的化身》;5月,撰写文章《主题取之不尽》;6月,撰写文章《再论作品的结构》;10月,被授予“苏联电影20年”贡献勋章;随后,被任命为“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的艺术监制;11月,由其执导的理查德·华格纳话剧《瓦尔基里亚》在莫斯科大剧院上演。
1941年,执导短片《Conquering Cross》;同年,担任纪录短片《An Appeal to the Jews of the World》的制片人;3月,凭借电影《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被苏维埃芭术委员会授予国家奖章。
1942年11月,撰写文章《普罗科菲耶夫》。
1943年,执导短片《Seeds of Freedom》。
1944年,执导传记电影《伊凡雷帝》。
1947年6月19日,被任命为苏联科学院艺术研究所电影部负责人;10月,撰写文章《苏联电影H十年与俄罗斯文化传绕》。
1948年2月,撰写了个人最后一篇文章《彩色电影》。
1958年,由其执导的传记电影《伊凡雷帝2》上映。
1988年,在纪录片《爱森斯坦:一个来自里加的小男孩》中出镜。
1990年,在纪录片《谢尔盖·爱森斯坦:剪辑教程》中出镜。
1996年,在纪录片《谢尔盖·爱森斯坦自传》中出镜。
1998年,在纪录片《爱森斯坦的墨西哥幻想曲》中出镜。
2007年,在纪录片《跟随战舰波将金号的航行轨迹》中出镜。
个人生活
家庭
谢尔盖·爱森斯坦的祖上父系是犹太人,他的父亲是建筑工程师米哈伊尔·奥西波维奇·爱森斯坦,母亲是尤利姬·伊万诺夫娜。
逝世
1946年2月2日,谢尔盖·爱森斯坦在克里姆林宫医院做心肌梗塞手术。1948年2月11日,谢尔盖·爱森斯坦因心绞痛而死于拍片现场,终年50岁;2月13日,他的葬礼在新圣女墓地举行。
主要作品
导演作品
编剧作品
监制作品
文学作品
剪辑作品
美术作品
参演话剧
参演歌剧
舞台设计
参演纪录片
获奖记录
人物评价
在电影《战舰波将金号》中,爱森斯坦通过运用一系列蒙太奇手法,将影像语言叙述得出神入化,即使是石狮子的睡、蹲、站,也可用来隐喻沉睡、猛醒,乃至抗争(凤凰娱乐评)。
爱森斯坦的蒙太奇很少作完整的叙述功能,在其蒙太奇结构中推动镜头向前的不是情节动作而是思想,连续性影像传达的重点不是事件而是主题意义,故而爱森斯坦的影像结构具有纯粹理性的特征。这种吸引力蒙太奇产生的富有冲击力的情绪效果升华为对概念和思想的传达,就发展到了爱森斯坦所认为的蒙太奇的最高阶段——理性蒙太奇。吸引力蒙太奇着力于对观众情绪的冲击,而理性蒙太奇着力于观众的理性认知,目的指向于使电影具备更强的说服力和引导力。爱森斯坦的电影创作与研究包罗万象,而其主体特征又非常清晰明确,随着激烈的社会变迁,他始终在带有先锋派实验色彩的形式主义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纠葛之间踟蹰探索(《当代电影》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6 17:18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