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和赓
中国共产党16名卧底英雄之一,作家、诗人
谢和赓(1912年12月25日—2005年11月1日),男,汉族,广西桂林人,号赞飏,笔名张诚、谢易、张春熙,中共党员,革命家、作家、诗人,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地下工作者、16名卧底英雄之一。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12年12月25日,谢和赓出生于广西桂林,幼时在母亲的引教下,习读《孝经》《千字文》《弟子规》等,父亲为他讲述《道德经》《诗经》《楚辞》中易学易懂的部分章节,讲述历史上学问家和名人故事,进行人生的文化启蒙,这些都成为童稚的谢和赓内心世界最初的滋养,唤起他读书的兴趣。四岁时被送往桂林第一所女子小学校读书,五岁时入读于省立第二师范附属小学。受其兄长谢铁民影响,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投身于革命工作。
进步青年
谢和赓14岁进入初中,正是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影响越来越广泛深远之时。社会上各种思潮和救国主张活跃,争相向人们宣告自己存在的理由。谢和赓冲破封建家庭教育的束缚,被西方民主主义思想家如孟德斯鸠卢梭,戏剧作家如莎士比亚易卜生等著作吸引。对中国文化名人,如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朱执信鲁迅周作人朱谦之梁漱溟胡适陈独秀李石岑苏曼殊郁达夫张资平等著作爱不释手,思想随之呈现纷繁状态。
投身革命
1930年,谢和赓在北平中国大学经济系就读。1933年,日军将侵略矛头直指华北地区,先后侵占山海关、热河等地。国民党政治集团忙于派系斗争与“围剿”红军,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谢和赓遵照党的指示,在察哈尔参加冯玉祥部抗日同盟军,在军营因为胆大正直、疾恶如仇的性格颇受冯玉祥吉鸿昌赞许,后升任为吉鸿昌上尉秘书;2月,在共产党人宣侠父影响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隐秘工作
随着形势日渐严峻,团结抗日力量迫在眉睫,也给党组织的秘密工作提出新要求。谢和赓出身广西桂林,和白崇禧是同乡,两家是世交,成为打入桂系、影响白崇禧抗战倾向的不二人选。周恩来考虑到谢和赓具有到桂系上层作统战工作的特殊条件,便决定调谢和赓到广西工作。其任务是设法紧随李宗仁、白崇禧身边,调查各方面情况,作上层统战工作,并秘密进行推动抗日及有关宣传、文化工作。谢和赓作为中央直接领导的秘密党员,不与地方党发生联系,只与周恩来、董必武、党的情报部门负责人李克农和宣侠父等单线联系。并安排宣侠父一起到广西,配合谢和赓工作。
1934年6月,谢和赓到泰山拜见在此隐居的冯玉祥,言他想回家乡谋职,并与宣侠父同行,请冯玉祥向白崇禧引荐。冯玉祥写了推荐信,并给远在广东的李济深打电报,请他也代为推荐。之后谢和赓、宣侠父抵达南宁,宣侠父被委任为广西绥靖公署上校咨议。谢和赓在北京大学学的经济,被委任为广西省工商局研究员。
谢和赓一边与党组织保持联系,另一边迎合白崇禧等人提出的广西建设纲领,接连发表了多篇分析当时经济格局和广西形势的文章,令白崇禧对他青眼有加,特意发给谢和赓一个金质特别通行证章,凭证章可随意出入李宗仁、白崇禧官邸。之后,谢和赓被调至白崇禧身边管理文籍,实际是作文字秘书
1937年8月4日,白崇禧飞赴南京,谢和赓作为其机要秘书同行。到达南京后,白崇禧被任命为国民党军委会副总参谋长;9月初,白崇禧任命谢和赓为国民党军大本营中校秘书兼白崇禧随从秘书。谢和赓用了三年时间,达到组织上要求他潜进桂系上层、紧随白崇禧身边的目的;10月,谢和赓着手草拟了1.2万字的《全体性全民总动员纲领之一——全国游击战争之方案》,主张全民总动员,组织训练游击队伍,坚持抗战到底;12月,谢和赓在湖北汉口和周恩来第一次见面,周恩来对“万言书”作出肯定,并给出修改意见。谢和赓将方案缩减为8000余字,提出“在湖南省衡山或重庆由大本营设游击战讲习所”,开展游击训练,最后按照周恩来嘱咐,向报刊投稿。
1938年3月,白崇禧打算向国民党军队师长以上的军官训话。三位秘书都被他召集起来,要求以“军队政工与群众政工的关系”作为题目,各自拟好讲稿,供他选择。连续三天奋战,谢和赓创作出一篇1.4万字草稿。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请李克农务必把稿件送给周恩来斧正。周恩来把其稿子删节了2000多字,主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群众来全民抗战的思想。训话当天,白崇禧的讲话内容、顺序,完全与谢和赓交上去的讲稿一样。从国民党军政要员的口中流露出共产党的抗战主张,悄然滋养着国共合作的土壤。
台儿庄战役中,在武汉的白崇禧每天都要与在徐州的李宗仁通电话,交流前后方情况,通报前方战事,谢和赓陪伴在白崇禧身旁,做好电话记录。一天夜里,周恩来和叶剑英来到白公馆会见白崇禧,商讨津浦路防御战的作战策略。白崇禧听取了周恩来建议,并转告给李宗仁。会谈结束,白崇禧让谢和赓把周恩来、叶剑英二人送出白公馆。谢和赓借机把参加台儿庄战役的中国军队番号、人员、装备和驻防地点等情况报告给了二人,以便在研究战役动态时使用。
1938年11月,周恩来、叶剑英出席在衡山召开的军事会议,再次提出举办游击干部训练班,蒋介石表示部分接纳。而后,国共合作在衡山举办游击干部训练班,一度成为国共联手训练抗日游击战骨干的后方基地。之后,谢和赓被授予“上校”军衔。此后,白崇禧每次都带谢和赓参加国民政府总理纪念周(上校以上军官才能参加)。谢和赓因能自由出没于宋子文何应钦孔祥熙吴稚晖陈诚等人身边,而了解了国民党上层更多内幕。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李宗仁和白崇禧深感需要发展桂系同美国的关系,想派遣谢和赓代表桂系去美国工作一段时间,身份是白崇禧上校机要秘书,兼中国驻美国芝加哥总领事馆学习员。谢和赓立即请示周恩来,周恩来赞成谢和赓和王莹一同出国,并交给他们一个重要任务:运用艺术和外交手段,让美国朝野及美国人民了解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正在抗击着侵华的大部分日军,以打破国民党政府对中共抗日军民的造谣污蔑,加强中美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
赴美留学
1942年5月,谢和赓、王莹告别祖国,肩负着双重委托奔向大洋彼岸。到美国后,谢和赓首先就读于费城海佛福德学院,按照组织上交代的任务,学习西方国家的城市管理、建设、规划等课程,准备作全国解放后中国城市工作的借鉴。同时选读美国历史、国际问题等课程。两年后,海佛福德学院的奖学金到期,而后转到芝加哥的西北大学继续学习。大学期间,谢和赓时刻铭记党交给的任务,利用各种学术和社会活动开展宣传,参加学校组织的国际问题辩论会,在演讲会上发表演讲、参加辩论,并在学校校刊和美国报刊上发表论文,宣传中国优秀的文化、中国抗日战争形势、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必要性等。1946年,谢和赓毕业于美国国际事务研究所。
1947年秋,谢和赓在《纽约新报》担任代理总编辑,负贵撰写每周社论和翻译国际国内重要新闻,写社论,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团结,制造内战的错误政策,宣传解放区的新气象,争取在美国的华侨和美国人民了解、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
1950年,谢和赓离开《纽约新报》后就失业了,为了解决生活中的经济来源。谢和赓曾在餐馆中洗过盘子,在洗衣店帮过工。后来到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工作;6月,美国国会通过麦卡锡移民法,对凡是从中国大陆来美国的留学生进行威胁迫害,要他们自愿加人美国籍,否则就以违反美国的移民法为罪名,关押人狱。谢和赓和王莹和明确表示不入美国籍。1952年9月27日,谢和赓被捕,不久王莹也被捕。这期间,中国一直为营救他们与美国政府进行交涉。最后美国政府提出要以14名中国大陆来的留学生交换同等数量的美国战俘。周恩来总理同意了美国政府的要求。1954年12月,谢和赓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国后,谢和赓担任《世界知识》高级编辑。
蒙冤入狱
随后的整风、反右和“文革”中,谢和赓和王莹都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谢和赓被错误地打成右派,并下至放北大荒。后来在周恩来的干预下,谢和赓回到北京。
1967年7月1日,谢和赓被捕入狱。1975年春,周恩来得知谢和赓情况后,指示有关部门释放谢和赓出狱治病;5月15日,谢和赓出狱,但精神已近失常。
获得平反
谢和赓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后获得平反,之后在外交部工作直至离休。20世纪80年代,谢和赓真实身份才被解密。此前,即使是亲人问起,他也绝不透露自己的详细经历。
晚年生活
工作之余,谢和赓完成20余万字的王莹自传体《宝姑》,30余万字的传记文学《永远在初恋》。另撰写《革命回忆录》《王莹、谢和赓诗文选集》,两部书共达110多万字。谢和赓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1983年就确定下来的中国共产党老党员中第十五个要写回忆录的人。整个回忆录近90万字。还应邀担任由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联合拍摄的14集电视连续剧《永远的初恋》顾问。1994年,谢和赓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人物逝世
2005年11月1日,谢和赓在安徽马鞍山去世,享年93岁。2006年11月1日,谢和赓和王莹在安徽芜湖合葬,墓碑上刻有黄华题写的“革命精神垂范千古”。
人物事迹
1933年至1942年,谢和赓共有八任秘书的任职记载:1、吉鸿昌秘书;2、国民党军副参谋总长白崇禧秘书;3、蒋介石大本营国防会议秘书;4、国民党中央军委秘书;5、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秘书;6、全国回教救国协会理事兼理事长秘书;7、军训部西北战时巡回教育班主任秘书;8、桂林行营秘书。但是自始至终,谢和赓都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身处国民党要害部门期间,谢和赓在国共既合作又斗争的复杂环境中,无论在南宁、南京、武汉,还是桂林、重庆,每次都能及时准确地将各方面的重要情报发给中共组织。特别是皖南事变后,在国民党掀起的反共高潮面前,谢和赓完成了中国共产党党组织交给的许多艰巨任务。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谢和赓出身于广西桂林一个书香门第,其祖辈原籍江西新建,为明清历代官僚人家。后因社会动乱,举家逃难至广西桂林。谢和赓的几位叔祖曾中得举人,二叔祖、三叔祖曾充任湖南县令,四叔祖是翁同龢学生,曾被提升为陕西省藩台。谢和赓祖父考也曾考得秀才,后设私塾教书。祖父和父亲爱好书法,在桂林文人墨客中属于佼佼者。谢和赓兄弟姐妹共六人。
婚姻生活
谢和赓曾与白崇禧夫人马佩璋表妹杜荣(又名杜璇)结婚,两人没有感情基础,结婚不及一年就分居了,另育有一子谢镛,1950年两人终止婚姻关系。
台儿庄战役中演员王莹(中共党员)和戏剧家洪深、金山等人组成“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到台儿庄前线巡回演出抗日救亡剧目。谢和赓负责与这些文艺界名人接洽,配合他们开展工作。之后,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使他们的心息息相通,撞出了火花,产生了爱情。1942年,两人赴美国留学,秘密为党做统战和情报工作。出于工作需要,谢和赓与杜荣(又名杜璇)的夫妻关系实亡但名存。一直到1950年旧婚姻关系终止,谢和赓才和王莹正式登记结婚。
家族成员
主要作品
作品综述
谢和赓著有长篇小说《永远在初恋》,专著《半殖民的中国经济概观》《全民总动员纲领及发动全国游击战争方案》《王莹、谢和赓诗文选集》《国共关系中的我》,电视剧剧本《王莹谢和赓》,论文《论美国倾销政策对中国经济之影响》《论广西的出入口贸易》等。
发表文章
歌曲创作
诗词选登
人物轶事
机智深入
白崇禧很爱读书,谢和赓在其身边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了这一特点。于是,谢和赓就根据白崇禧的喜好,每周精心选择三五本书放在白崇禧的床头供其阅读,这一做法深得白崇禧欢心。某天,白崇禧岳父在桂林意外骨折,伤情很严重,白崇禧找到谢和赓,希望帮他跑一趟,谢和赓当即同意,为表忠心,他在当地找了一位名医,不顾危险亲自驾机飞往桂林,使白崇禧岳父得到及时救治。事后,白崇禧非常满意,硬要给谢和赓200元表示感谢,谢和赓坚决不要,此事使白崇禧对谢和赓的好感急剧上升。就这样,通过很多小事,谢和赓逐渐得到了白崇禧的信任和器重。慢慢地,谢和赓深入桂系,始终活动于国民党首脑机关及要害部门。多年间,谢和赓及时准确地将很多重要情报传递给党中央,完成许多艰巨任务,为我党在多方面赢得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化解危情
1938年2月,国民党方面希望谢和赓加入国民党。谢和赓将此事报告给周恩来,周恩来表示可以按照他们的意见办理,也是打入敌人内部工作需要。谢和赓发现国民党入党手续不严密,有空子可钻。在办理完入党手续后,要寄送表格到中央党部存档,但这些事一概由谢和赓负责,所以他将自己的档案扣下了。当时时局紧张,所有人都以为谢和赓是国民党员了。谢和赓就这样瞒天过海,最终也没加入国民党。
恩来改稿
谢和赓随白崇禧在南京时,曾写过一份一万多字的建议书。书成之后受到了多方的表扬,并留下一个能文的印象。1938年3月,国民党军组织师长以上将领在武昌集训,白崇禧要到会发表演讲。他把讲话稿交给了谢和赓和另外两名秘书,限他们各自完稿,明显带有考察部下之意。谢和赓奋战三天三夜,拿出一份1.4万字初稿,后由周恩来斧正,删去了两千余字。训话当天,白崇禧的讲话内容、顺序,完全与谢和赓所交讲稿一样。从国民党军政要员的口中流露出共产党的抗战主张,悄然滋养着国共合作的土壤。谁又能想到,一个国民党高级将领对国民党军官的训话稿,是由一个共产党员起草,又由另一个共产党员修改完成。
‌辞尊屈卑
南京沦陷、武汉失守后,白崇禧坐镇指挥桂林行营。出于好意,白崇禧提出派谢和赓担任广西省党部书记长,并授予少将军衔。谢和赓想,如果同意调任,职务是升了,却离开了桂系上层,违背了周恩来“无论如何也要留在白祟禧身边”的指示。于是,谢绝了白崇禧好意,表示只想始终跟随其左右,白崇禧深为谢和赓的“忠诚”所感动。
忠贞爱情
1937年下半年,谢和赓和王莹相识,王莹对谢和赓颇有好感,之后开始恋爱。出于对王莹的爱护和关心,共产党内很多人设法劝导王莹,要她与身为国民党的谢和赓断绝“不正当”关系,甚至有人责骂王莹是“甘当军阀走狗的侍妾”,事情最终反映给周恩来,周恩来出面解释,要相信同志。因为工作关系,周恩来要求谢和赓先不要和第一任妻子离婚,在没有正式和王莹结婚之前,决不能同居。在没有解除旧关系之前,也不能结婚。谢和赓和王莹不辱使命,在美国刻苦攻读之余做了大量统战工作。在美国八年,王莹和谢和赓牢记周恩来的嘱咐,自始至终作为未婚夫妇,过着分居生活。直到1950年2月,谢和赓才收到离婚判决书。这时,王莹已是35岁的大姑娘了。之后两人正式结婚。王莹去世后,谢和赓曾到泰山请工匠为其打造了一枚戒指,戒指上刻了四个字:王莹宝贝。
人物影响
相关图书
主题文章
社会活动
社会任职
公益捐赠
每年,谢和赓将自己的一笔笔稿费,和国际友人马海德爱泼斯坦夫妇等人对他的一次次馈赠,都捐献给中国的青少年发展事业。1995年,谢和赓将王莹两部遗作的版权、即将出版的《王莹谢和赓诗文选集》,以及其回忆录的版权,全部捐送给湖南省人民政府,所得款项用于发展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地区的小学教育。
争议事件
1999年,谢和赓与滕菲相识;6月24日,谢和赓收养滕菲为养女,同日,在大兴县公证处办理了遗嘱公证,表示在谢和赓去世后将与王莹共同所有全部遗留给养女滕菲,全权由滕菲处理和解决。2005年11月1日,谢和赓去世。2006年7月31日,滕菲办理了继承公证,继承谢和赓生前所属西城区阜外北四巷一建筑面积50.48平方米房产;12月12日,谢和赓之子谢镛等提起行政复议,要求撤销滕菲名下的房屋所有权证,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维持为滕菲核发的房屋所有权证。同时,谢和赓姐姐谢振群(2005年12月去世)之女李木兰、李小荣诉至法院要求继承谢和赓部分遗产。后经法院一审、二审后判决,维持原判,房屋所有权归滕菲所有。
人物评价
抗战形势不断变化,谢和赓始终站稳立场,成为中共隐蔽战线上的稳健行棋。在无形的战场上负重前行,在胜利之后却甘于无名。谢和赓用一腔热血,历经时光淬炼,书写着中共隐蔽战线的传奇。(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 评)
和赓是个光明磊落的共产党员,他没有背叛白崇禧,他是受中共派遣到我父亲身边,争取白崇禧做一个民族英雄,做一个爱国将军。(白崇禧五子、作家白先勇 评)
人物纪念
影视节目
人物传记
纪念文章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7 18:57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