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冰岩(1909~2006.07.24)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清江区)人。幼年就读于私塾。1930年4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在华中抗日根据地从事新闻工作。先后担任《皖东日报》《江淮日报》、新四军《无线电讯》编辑,《新华报》编辑、编辑主任,新华通讯社苏中分社社长兼《苏中报》编委,华中新闻专科学校教育长,新华通讯社中原总分社副社长兼中原大学新闻系副主任,华中新闻专科学校教育长,华中新华通讯社、新华日报社秘书长,华东新闻干部学校教育长,第二野战军新闻大队大队长,新华社中原总分社、中原日报社副社长,长江日报社副社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新华通讯社总社秘书长,国务院新闻总署办公厅副主任,国家出版总署出版局副局长,文化部群众文化局副局长,文化部计划财务司司长、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副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所长、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顾问。是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工作者,著名书法家。2006年7月24日在北京逝世。
人物生平
谢冰岩,1909年底出生于江苏省淮阴县城内官园坊。他的父亲是商店里的职员。他出生后,正是清末民初,战乱迭起的时代,他家道衰落以至贫困,使他从小亲历了悲惨的生活,目睹了社会上种种丑恶现象,幼小的心灵即产生了强烈的愤慨与反抗精神。他爱好读书,在刻苦自学的过程中,逐渐接受了“五四”运动的新思潮,特别是马克思主义。
1930年初,经好友陈霞林介绍,谢冰岩先生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对旧世界不满的青年,成为一个以革命为职业的地下工作者。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当年秋天,谢冰岩被捕人狱,饱受七年“铁窗之苦”。直至“七七”事变,国共合作抗日,才得以释放出狱。即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和游击战争之中。在战争年代,谢冰岩主要从事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和新闻教育工作。他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新闻人才。
建国之后,谢冰岩历任新华社总社秘书长,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党组成员、办公厅副主任,出版总署党组成员、出版局副局长、计划财务司司长、文化部计划财务司司长、群众文化局副局长、文化部机关党委副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务。2006年7月24日在北京逝世。
谢冰岩几十年革命生涯,主要是从事新闻与文化工作,这就使他结识了许多文化界人士,取得了文化工作经验,积淀了深厚的文化涵养。尤其应谈及的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谢老几十年间,没有离开过毛笔,喜欢并不时地练习毛笔字,这是他日后成为书法家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谢冰岩很早就显露出他作诗的才华。1928 年春,不满十九岁时,他即在徐志摩、闻一多和梁实秋等人创办的《新月》杂志上,发表了一首名为《春来了》的新体诗,这里是该诗的首尾两节:“春来了,杨柳枝上点缀了一层青青,(人间也添上了一层色彩,那就是黑得可怕的悲哀!)和暖的春光里,恢复了它脆弱的生命.....
春来了,快去向春之神问个明白;(原来,她也是这样偏心,糟糠给人类,自然得黄金)为什么分配得太不平,莫非受了贿赂。”诗中表现了青年诗人谢冰岩的才气横溢,也抒发了他忧国忧民和对旧世界的愤懑与不平。
谢冰岩对于旧体诗也有精湛的造诣。1928年,他作为中国书协赴黑龙江讲学团的一员在镜泊湖一座小楼午憩时,作有一首七绝:
翠微紧抱一波平,两叶扁舟镜上行。山口层峦烟树缈,云天小语听虫鸣。
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谢冰岩幼年在家乡私塾读书十载,曾师从当地名儒周鸿士,周先生学识渊博,使他受益匪浅。其时,无论严冬、酷暑,他学习不稍辍,日积月累,在古汉语、诗词、书法诸方面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十五六岁,他即能为邻里书写春联和店铺的招牌了。
谢冰岩在退居二线之后,全身心地投入了书法艺术活动。他自认为虽然稍知书法,略有基础,但距离书法家应有的水平尚远。于是不顾古稀高龄,日日习字,勤奋不辍,他广泛涉猎,博采众长,手摹心悟,以求一得。经过多年的墨海耕耘,他的行草作品已被众口称赞,专家认可,信笔自然,自我风格。
谢冰岩写字时运笔较快,凡见过他写字的人无不留下这个印象。但是他的字快而不飘,倒有迅雷击石之势。这完全在于手下功夫,笔快的结果之一是多有飞白,但这些飞白并不显得虚弱,反而呈现出老练之态,虚实相映,别有情趣;运笔快的另一个结果是连笔较多,谢老的连笔有如游丝牵连,使前顾后盼,脉通筋舒,浑然一体,从而产生了洒脱、自然、无拘无束的效果,“虽驰骋于规矩之外,又无不在法度之中”。
谢冰岩的书法创作,重诗情,含哲理。朴实无华,简明纯厚,跌宕多姿,平和潇洒,流畅飞扬,豁达宏大,是他书法作品的鲜明风格。几十年来,他多看多读,各家碑帖和墨迹,含英咀华,兼收各家之长,以为己有。他勤于探索,注意创新,“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他在用笔上刚柔并济,转折自如,变化万千。他的字结字森然灵美,俯仰生姿。他作书善用中锋,运笔能融合情意使其自然渗透于点画之中,不浮不躁,不激不厉,于凝重之外洋溢着灵健流美的风采。他用墨温润淡雅,用笔沉着老练。他作书时常常凝神静气,而后奋笔疾书,笔势凌厉、狂而不霸、柔而不弱,通篇鼓正相依、疏密相间,虚实相生,浓淡相宜。抑扬、疾徐、轻重、曲伸处理得得心应手,涉笔成趣,气韵生动,逸态奇出,令人惊叹不已。
谢冰岩还讲到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在艺术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见相左是常有的事,只有集思广益,才能推动艺术的发展。因此要提倡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公正地对人对事,方可促进人品、书品索质的提高,书法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一种体现,我们应该尊重书法的这种崇高的性质,不可玷污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