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元淮(1792年~1874年),字钧绪、默卿,为明朝河南布政司参政谢佑后裔。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调任太湖东山巡检,协办海运,后奉派到两淮主持盐务,于1823年创“票盐”制。1826年升任无锡知县,旋奉调海洲分司总办盐务,每年为国库增加税银数百万两。1836年补任淮南监掣同知,1852年因实施“票盐”制遭官吏反对而被革职,次年冬被任命为广西桂平、梧、郁盐法道。殁于同治年间。他在江淮五十年,疏浚运河及吴淞口、秦淮河,赈济江都灾民,清丈江阴沙洲,鸦片战争期间奉命防守上海,口碑甚佳。晚年著述有《铸银钱以抑洋价论》、《钞贯说》、《碎金词谱》等。
人物介绍
谢元淮,字钧绪,号默卿,湖北松滋人。
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调任太湖东山巡检,协办海运,后奉派到两淮主持盐务,于1823年创“票盐”制。1826年升任无锡知县,旋奉调海洲分公司总办盐务,每年为国库增加税银数百万两。1836年补任淮南监掣同知,1852年因实施“票盐”制遭官吏反对而被革职,次年冬被任命为广西桂平、梧、郁盐法道。殁于同治年间。他在江淮五十年,疏浚运河及吴淞口、秦淮河,赈济江都灾民,清丈江阴沙洲,鸦片战争期间奉命防守上海,口碑甚佳。
谢元淮工诗,其《养默山房诗稿》描述了下层官吏奋斗到中级官吏的行藏和心理感受。另外,谢元淮分别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和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两次编纂《碎金词谱》,第一次是将清乾隆年间所编的《
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所收录的词乐谱辑录出来,共录一百七十余首;第二次是仿照《九宫大成》以词配曲的例子,选词八百余首,请江苏乐工陆启镗等谱上工尺,回复词可歌的特性。除诗、词外,谢元淮还有《养默山房散套》《养默山房诗韵》《碎金词韵》《诗韵审音》《云台新志》《钞贯说》等著作,于政绩、文学,都是一位值得关注的清代文人。
生平简历
1784乾隆四十九年生。幼聪慧,髫年即能咏诗,喜出游。有兄弟七人,兄谢元江,字民山;二弟字崇开,小弟谢元森,姊妹四人,父名德超。妻刘氏。
1802嘉庆七年十九岁春,随父进京,捐监生,见少时好友佘文铨。
1803嘉庆八年二十岁滞留京师。冬,随同乡卢绳泗返乡。
1804嘉庆九年二十一岁返乡途中,结识贵州傅玉书(号竹庄)。
1805嘉庆十年二十二岁再上京师,得官苏州,结识苏州文人吴友仁(字醒蕉)、汪宜之(字梅村)、蔡汝弼(字梦吾)、郑祖经(字酉峰)等。
1806嘉庆十一年二十三岁客苏州,志意不抒。
1807嘉庆十二年二十四岁客苏州,有还乡之意。
1808嘉庆十三年二十五岁春,同向文潢(笔山)、陶琳(璞巷)、王廷锦(云泉)登白云山。五月,押饷赴贵州。初秋,抵贵阳,于正习书院探访傅玉书,傅为《养默山房诗稿》十卷本作序。仲秋,返松滋。弟谢元森生。
1809嘉庆十四年二十六岁春,返苏州,为武进 县(今常州市)典史①,志意不抒,常有归去之念。中 秋,同胡廷璨(润峰)游舣舟亭,识吴宝书(松压)、汪 沅(小潭)。
1810嘉庆十五年二十七岁二月,返苏州,同吴 友仁、裴炳奎(月波)游。九月,辞官返松滋。
1811嘉庆十六年二十八岁山居赋闲,自谓“此
中贫亦得,十载悔风尘”。九月十二日,生子谢常生。
1812嘉庆十七年二十九岁继续田园生活,与 同乡邹世章(村南)、表弟邹承达(晓园)相唱和。
1813嘉庆十八年三十岁继续乡居,怀念吴地。
1814嘉庆十九年三十一岁秋,再上京师,访佘文铨。
1815嘉庆二十年三十二岁二月初九,再次任 职苏州。六月初八,同郑祖经、梁显德(济川)、曹 钤(颉云)、周大淳(子诚)、蔡汝弼等聚会。与虞山 (今江苏省常熟市)县令黄鹤(仲郇)、广天育(犀台)、 周济相唱和。
1816嘉庆二十一年三十三岁与田钧(若谷)、吴友相唱和,识名诗人朱绶、韦光黼(君绣)、史兆蜒(研卿),赴海州(今连云港市海州区)。
1817嘉庆二十二年三十四岁九月九日,登云台山(在连云港境内)。孟秋,父德超亡。冬,母亦亡。县吏以文法相绳,未能及时返乡。
1818嘉庆二十三年三十五岁在家守制,为同乡卢绳泗(墨园)诗集题词。
1819嘉庆二十四年三十六岁闰四月,任荆溪县(今江苏省宜兴市)典史。赴任途中,同万有千(寿卿)登黄鹤楼。秋,抵县衙,冷若僧舍,而处之 晏如。岁暮,韦光黼、汪锟(湘汀)、路同辰(衡北)、 周应华(珍黄)先后来访,应邀为周应华母作《贞松 操》。题储征甲(纪堂)《画溪春晓图》、吴兆庆(小 亭)《邗江雪夜校书图》。俞德渊(陶泉)任荆溪知 县后,狱讼稀少,政绩斐然,作诗祝贺。识朱裕、 路应廷(质轩)、路同申(蒙山)。
1820嘉庆二十五年三十七岁春,同荆溪县董 瑚(应彝)、吴辰(梅谷)、吴衡章(菊畦)、汤文纬(漱 泉)游南涧,题张衢(霁清)《激里集》、李重华(协 亭)《画溪春泛图》、潘士淳(拙民)《古香山馆遗 稿》、郑祖经《幽篁独坐图》。夏,同储征甲、周应 华、吴衡章、吴兆庆、吴同午、吴同丙等游梅园。时 将补官邳州,俞德渊、黄中理(梧压)、杨敷(兰谷)、 黄萼荣(春敷)齐聚董瑚深柳堂为其送行。八月, 至苏州,唐仲冕见《养默山房诗稿》,大为激赏,序 称“感慨邬钦,欣遣之端。一事一物,罔不藉五七 字发挥透露”,并以东坡不知同邑有诗人为比;石 韫玉⑨序称“能得山川之助”;俞德渊序称“灵思浚 发,皆能白出机杼,成一家言,卓乎人古作者 之室。”
1821道光元年三十八岁春,任邳州邳睢旧城 司巡检,管地方辑务,从九品。是年,邳州饥荒, 同知州胡晋(柴门)查赈灾民。冬,河道总督张文 浩(字莲舫)赴岭南,于邳州境内见谢元淮题壁诗, 大为赞赏。与王士钟(性余)、顾禄(铁卿)、熊诗 (谦礼)相唱和。
1822道光二年三十九岁清明,协助两江总督孙玉庭、黎湛溪清查落马湖湖田。腊月初三,同 吴肇桂(秋圃)、赵琛(琢山)、李楚(伯阳)、傅麟昭 (嵩庆)会集。
1823道光三年四十岁春,闻魏源中举,向其父魏邦鲁寄诗祝贺。邳州灾荒,旦出暮归。秉劳 赈灾。仲夏,江苏学政周系英见谢元淮诗,极 口称赞,每每当众褒奖,以官不衬才为惜。对学 生包世臣言“诗词至工。吾党所罕,而浮沉下吏,无 以自达”。继而解部案赴苏州,同韦光黼、吴友仁 登二何山。冬,题熊螵《兰陔堂诗集》。
1824道光四年四十一岁春,至徐州,同知府俞颖达、吴耆德、总兵邢洛书、周系英等登城南云 龙山。复同周系英、周诒朴(周系英子)游海州。 俞颖达因守制去职,州同胡晋摄知府事,谢元淮任 府经历,权河库道篆。未几去职,还邳州。十一 月,周系英卒。
1825道光五年四十二岁,挑邳州(今江苏省 邳州市)干沟河淤泥,孙玉庭保举“遇缺尽先录 用”。春,赴睢陵(今江苏省睢宁县)清丈闸河滩 地,修黄河决堤。秋,至徐州,知府冯椒园推荐为 如皋主簿,未成。调任苏州府太湖厅东山司巡检,俞颖达保请注册先升。至苏州,遇吴宝书、韦 光黼、朱绶、宋竹亭。时漕运道阻,江苏巡抚陶澍 谋划海运,奉命于徐州征募民船。冬,抵上海,查 勘米粮与船只诸事。
1826道光六年四十三岁四月十五,妻刘氏携子女抵苏州探望,因役于上海,未得见。六月五日。海运成功,节省运费百万。陈銮称:“遇事能任,解机权,无苟且”。陶澍保奏:不论繁简,遇缺即升。访朱绶于苏州墨池园,题方景雯(仰峰) 《看剑引杯图》、汪锟(湘汀)《退省轩诗集》、顾禄 (铁卿)《颐素堂诗草》。十一月,至海州,与包世臣 疏浚徒阳河,岁末工竣,包世臣为《养默山房诗稿》 作序,称“劳怨不辞,宽严适中”,深为默卿沉于下 僚而惋惜。
1827道光七年四十四岁正月,赴镇江催运漕粮,记功奖叙。夏,江苏巡抚陶澍拟疏浚吴淞江, 同江苏布政使梁章钜(号苣林)、松江太守李景峄 (葛峰)、松江同知范约斋、知州齐彦槐(号梅麓)、 上海知县李廷锡、徐渔庄、蔡维新等勘察吴淞江 地形。公余之际,补注陶澍《皇华草》。九月,陶澍 将吴淞江工程分为十二段,谢元淮协助李廷锡办 上海工段及拦潮大坝工段,数月之间,无信至家, 子常生前来探视。
1828道光八年四十五岁二月十七日,吴淞江全段竣工,陶澍再次保举,得旨尽先升用,任苏州府照磨。题韦光黼《在山草堂图》,李师白《江山画稿图》,程光旭《铁华山馆集》《芙蓉仙馆集》,惠 世昭(磐卿)《红豆传经图》《溪南涤砚图》、逸山上 人《法螺种梅图》、杨念慈《听牧图》。重阳,同韦光 黼、朱绶、朱立斋、路阆裁、戈载等将吴友仁墓迁于 虎丘@。邀韦光黼同赴荆溪,会吴辰、吴衡章、周应 华、路同辰等。冬,解饷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