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干生
人事制度
从1953年开始,凡是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系统的正式职工,经组织上调派学习或经本人申请组织批准离职报考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的,都称调干生。调干生有带薪的和不带薪两种,保送的都带薪,本人申请组织批准离职的不带薪。调干生上学的保送条件主要是本人出身好、表现好、领导信任,至于他原来的文化基础是不重要的,这些人是当官的材料,上学主要是为了镀金。他们毕业出来理所当然就是各级领导。不带薪的毕业出来如果他的工资低于原来的工资,则恢复原工资。
选调生
选调生是各省区市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的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的毕业生的简称,这些毕业生将直接进入地方基层党政部门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2000年,中央组织部发布了《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工作的通知》,对进一步做好“选调生”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2008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选调生制度。当年,中组部下发《选调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工作暂行规定》,成为地方选调招录的宏观指导。在中组部部长李源潮2010年的讲话中,选调生作为“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紧密一环,成为中共未来10年干部培养规划组成部分。
选调生与各单位招录的机关类国家公务员都是国家公务员,但是大部分省市区的选调生比其他公务员少一年的试用期,因此选调生的工资定级比其他公务员要快一年。同时,选调生的个人档案名义上属于地方党委组织部门管理,而公务员档案一般属于人事部门公务员局管理。
在大学生比较稀缺的时代,大学生出身的选调生(有些省叫做委培生)提拔速度比非本科出身公务员快得多,本科毕业定科员,硕研定副科(级别,不是职务),博研定正科。近年来由于公务员队伍整体学历的提升和社会就业压力较大等客观原因,选调生选拔数量不断增加、选调标准不断降低、领导重视程度相应降低,加上绝大多数省份选调后继政策没有跟上、没有成形的培养和提拔政策,选调生的相对优势已经不明显,反而因为工作平台较低、机会较少而影响进步。选调生已经从早年党政干部后备人选的培养方式,逐步演变成了县乡基层充实普通工作人员的招聘方式。因为不能适应基层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微薄的收入,又看不到上调领导单位机关的希望,近年来选调生辞职现象有所增加。选调生政策已经到了亟需调整完善的阶段。
转变
选调生工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当时的选调生是“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一部分。1965年6月,国家高教部党委根据刘少奇同志建议,就分配一批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问题,向中央递交报告。中央非常重视,及时批转各地研究执行。但“文革”开始后被迫中断。粉碎“四人帮”后,领导干部青黄不接。中共元老陈云提议下,中组部设立青年干部局,党中央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选调生制度被拾起,成为干部培养的重要手段。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18 11:52
目录
概述
选调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