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开放了怎么办:60个引领策略》是2009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玉平、康长运。
内容简介
《课堂开放了怎么办:60个引领策略》:“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系列丛书
“课堂开放”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LDC关注的焦点问题。面对课堂和教堂实践的挑战,上百名LDC教师4年的集体努力和合作研究凝聚成60个开放课堂的策略,包括合作小组的建设,开放教学的设计,学习评价的跟进等。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团队建设
第一节 好的合作行为
一、好的鼓励与欣赏行为
二、好的主持行为
第二节 团队建设策略
策略1:小组的角色
策略2:角色卡
策略3:角色研究班
策略4:组长交流
策略5:个性小组
策略6:欣赏圈
策略7:欣赏栏与回音壁
策略8:秘密伙伴
策略9:表扬条
策略10:“留学生”
策略11:换本写
策略12:换书读
策略13:循环日记
策略14:作业像
第三节 关于小组合作策略的对话
一、评点组长计划
二、让学生也学会欣赏
第四节 实践案例
一、我们班上的鼓励员
二、关于角色的思考
三、和谐的班级文化
第二章 小组交流”
第一节 好的交流行为
一、好的小组交流行为
二、好的倾听行为
三、好的发言行为
第二节 小组交流策略
策略15:循环说
策略16:。循环写与循环贴
策略17:复写纸
策略18:发言卡
策略19:采访
策略20:追问三次
策略21:合并重复的与选出重复的
策略22:二变一
策略23:观点排序
策略24:小组的总结
第三节 关于小组交流策略的对话
一、我想从“循环说”起步
二、由“小组的总结”引起的思考
第四节 实践案例
我的“循环写”
第三章 跨组交流
第一节 好的互助行为
一、好的求助行为
二、好的帮助行为
第二节 跨组交流策略
策略25:访客
策略26:漂流本
策略27:主题学习组
策略28:交流墙与问题园
策略29:摆擂台
策略30:黑板记录
策略31:汇报他人的
策略32:表达模板
第三节 关于互助策略的对话
一、“访客”之旅
二、模板
第四节 实践案例
一、高效合作
二、一节外语课上所看到的
三、作文课的三种上法
第四章 教学设计
第一节 教学设计策略
策略33:答案引入
策略34:想象
策略35:寻找联系
策略36:分类
策略37:发明概念
策略38:学生的问题
第二节 关于教学设计的对话
我们也在实践
第三节 实践案例
一、合并同类项
二、谁是“风雪夜归人
三、寻找联系
四、比一比
五、百分数的意义
六、方程的意义
第五章 学习方法
第一节 好的记录行为
第二节 学习方法策略
策略39:图形学习
策略40:表格学习
策略41:绘图
策略42:卡片网
策略43:小组记录本
策略44:记录的字数
策略45:不用橡皮
策略46:序号
策略47:标注
策略48:单元的资料
第三节 关于学习策略的对话
一、网络图
二、对话网络图
三、小组的记录
第四节 实践案例
一、神奇的网络图
二、我和图表有个约定
三、我看小龙做总结
四、书上的信息
五、收集资料
第六章 评价与反思
第一节 评价与反思策略
策略49:合作学习自我评价表(个人)
策略50:“我学会了什么?
策略51:作业自我评价表
策略52:合作质量评价表(集体)
策略53:小组的评估员
策略54:诚信签字
策略55:一起制订
策略56:研究比赛标准
策略57:时尚抽奖
策略58:作业统计表
策略59:档案反思
策略60:跨班评价
第二节 关于评价与反思的对话
与学生一起制订标准
第三节 实践案例
一、这样讲习惯
二、写字比赛
三、小红花带来的问题
四、为自己画笑脸
结语小现象做出大文章
一、“研什么”与“怎么研
二、文化的力量
附录构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跨文化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实践者的话
后记
作者简介
李玉平,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教研中心主任、北京中关村第四小学科研主任。经历民办教师、教务主任、校长、教研员、教研室主任等多种角色,对教育教学及教师研究有着深切的体会。“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国际合作项目组中方发起人之一。
后记
合上电脑,闭上有些发胀的双眼,看着已经成型的书稿,心里的滋味难以表达——不是高兴,也不是激动,回想起了从最初的灵光一现到现在的成型作品。我感受到了这本书的重量,尽管它也许不是那么完美。
不禁想起了一首家乡的歌曲,名字叫做《敬酒歌》:“金杯,银杯,斟满酒,双手举过头……”这首歌可以表现我现在的心情。我确实想斟满酒,举过头,感谢那些支持我在研究的道路上一路走来到现在的人们。感谢他们为这本书所做出的一切。
第一杯酒,敬给我亲爱的同事,他们有的是书中的主角,但更多是没有被筛选进来的。做过研究的人都知道,这条路不好走,路途中布满寂寞的泥沼和荆棘的丛林,有时候甚至会陷入迂回的旋涡,就是他们,在这样的条件下给予我莫大的信任和坚定的支持,让我一步一个脚印,走到现在,没有他们,这本书也不可能和大家见面。
第二杯酒,敬给曾经赏识过我、提点过我的领导、朋友。我做研究开始得比较早,那时候前路一片混沌,是他们,犹如黑夜里的明灯,在我即将迷失方向的时候提点我,他们有着高人一筹的远见和睿智,有了这些智者的指导,我才可以慢慢在迷宫中摸索而少碰一些壁、少走一些弯路。他们是我的“贵人”。这本书少不了他们的支持。
第三杯酒,敬给LDC这个伟大的团体!敬给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盖伦(Gaalen)教授、澳大利亚莫纳斯大学伊恩(Ian)博士、英国牛津大学简奈特(Janette)博士,他们不仅仅带来国际前沿的研究成果,更主要是带来了新的思维与做事方式。敬给我的合作伙伴刘可钦校长和康长运博士。共同的理想追求、默契的话语体系、简单的合作方式……我们的合作为本书奠定了基石。
序言
“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LDC)项目是北京师范大学康长运博士、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四小刘可钦校长、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研室副主任李玉平同志与三位国外同事,著名的教师教育专家、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Gaalen Erickson教授以及澳大利亚莫纳斯大学的Ian Mitchell博士和Janette Ryan博士联合发起的中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三国跨文化教师专业发展项目。
正如他们在丛书中所说,发起这个项目的目的,是探索在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建立有效的教师为主体的学习共同体,并通过共同体的建设更好地支持教师实现在教育变革中的专业发展。同时该项目建立在较强的国际视野的基础之上,能够借鉴西方在这方面的经验。
LDC项目研究基于改善教师课堂教学和促进学生学习的需要,鼓励教师在大学同事参与的多样化的共同体支持下,进行教学反思、教学研究、交流与分享,同时支持教师书写他们的教学案例、教学日记、研究故事、教学策略等等,提升他们反思研究的水平,帮助教师产生专业自信,从而认识到只有依靠自己和自己参与其中的团队的力量,才能解决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应对改革带来的挑战。LDC研究使教师认识到他们的研究应该立足于自己的课堂和学校,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的差异,而不是外在的东西。通过合作性的行动研究,教师才能伏下身子体察、了解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变化,关注自身的教学与教学效果、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教师能够反思自身的实践和成长变化的过程;通过研究,教师感受到团队和集体的力量,认识到个人能力的有限性,只有在集体和同伴中才可以获得更多智慧,开阔自己的视野,寻找到智慧和情感的力量和动力。
与西方很多国家的体制不同,中国教育改革一般以政府主导。